網頁導覽

追思爸爸

  記得以前逢年過節的時候,爸爸情緒就會特別低落、煩躁,小時候不懂事,只覺得爸爸很奇怪,長大才知道,原來是爸爸的兄弟姊妹分散各地,逢年過節很少相聚,但爸爸平時就非常關心親人的生活健康,也希望他們能有機會聽聞學習佛法,所以逢年過節時,就更加思念親人和嚮往天倫之樂。那時我們年紀小,對爸爸很是敬畏,不懂該如何表達對父親的孺慕之情,因此父女之間互動難免有些疏離。四年前,我們姊妹倆第一次遠離父母到大陸去讀中醫,在大陸讀書的時候,為了每周跟我們聯繫,爸爸媽媽還學會使用SKYPE,起初跟爸爸講話都不知道要說些什麼,內容說來說去都是身體好不好,要記得多運動等,除了身體上和生活上的關心,就再無其他話題,一直到了去年四月,爸爸在SKYPE上很歡喜地跟我們分享說青島企業家論壇的DVD很好看,要我們有空一定要拿來看,那時我們相當不以為然,爸爸覺得好的我們不一定覺得好。到了下次聯絡時,沒想到媽媽也跟我們說很好看,我們才重視起來。平時爸爸媽媽的意見總是相左,難得會有意見相同的時候,讓身為女兒的我們頗感驚奇,便利用假日空檔時間,將DVD看完。一看便欲罷不能且感動甚深,從那以後,跟爸爸講話不再是寥寥數句,而是彼此分享看DVD的體悟、感想與啟發,更是一起讚嘆老師們篤行實踐的毅力,一起懺悔自己以往的所作所為,那時才了解什麼是真正的孝道,但只是心動而沒有行動。然而之後與爸爸的相處日益融洽,爸爸媽媽經常介紹好的DVD給我們,而我們寒暑假回家時,也帶許多老師們最新講的DVD給父母看,父女之間的感情愈加深厚,家中的氣氛也愈和諧,但我們仍覺得實踐力不足。後來爸爸介紹劉素雲老師的DVD給我們,看著劉老師是怎麼孝順父母、公婆的,以及胡小林老師如何努力克服自己的習氣力行孝道,令我們非常地敬佩與感動。今年一、二月寒假時,我們第一次給父母親頂禮,感謝父母生我們、養我們、育我們的大恩大德和辛勞,當彎下腰頂禮的時候,對父母的恭敬之心油然而生,感恩之情自然流露。那一刻,我們全家每個人都掉下了悲欣交集的眼淚。從那次以後,與父母相處不再隨隨便便,而是輕鬆中帶著恭敬,能幫父母做事時,更是感恩中帶著喜悅,不再是以往的不耐煩。今年,媽媽從胡秀美老師那裡借來一片瀋陽公益論壇的DVD,爸爸看得非常歡喜,每日替病人看病及早晚課之餘就是看DVD,並且在SKYPE上跟我們大力推薦,我們花了三、四天的時間從頭到尾看完,期間感動落淚好幾次,還迫不及待地希望星期日趕快到來,能跟爸爸分享我們的感動與喜悅,而且在心中下定決心,一定要效法論壇的老師為父母洗腳。六月回到家中,克服內心的掙扎,每天晚上為父母洗腳,爸爸後來跟我們說:「每一次我們給他洗腳的時候,內心覺得特別的歡喜、溫暖,晚上睡眠也比較好,早晚課念佛時更加得力能靜心。」現在想起來,其實能為爸爸洗腳是我們的福報,父母是子女最大的福田,俗語說:「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真的是佛菩薩加被讓我們還有這個機會,盡一點微薄的心意。後來,我們還接到堂姊的電話,驚訝的問我們到底做了什麼?爸爸居然打電話給她,非常感性地說:「結婚三十多年來,我第一次感受到什麼叫做天倫之樂!」爸爸亦曾在媽媽崇禮班讀書會時,與大家分享他近來學佛看DVD的心得說:「他們那些老師是真做、真幹,為什麼我學佛三、四十年來都沒有進步,就是因為沒有做到敦倫盡分,不會做先生、不會做爸爸、不會做兒子,修行就是要改自己的習氣…。」這正暗合 雪公太老恩師教導的「白衣學佛,不離世法,必須敦倫盡分,處世不忘菩提,要在行解相應。」這一年多以來,我們全家都以此為目標,而爸爸的努力更是有目共睹。

  後來,跟爸爸感情愈加濃厚,開始想好好了解爸爸的過去,曾經好奇地問爸爸說:「爸,你為什麼會想學佛呢?」爸爸回答說:「我從小就很怕死,想要學道求長生不老,曾經趁家人不注意時,準備了裝有衣服和食物的包袱,獨自跑到台東的山區尋找仙緣,結果因遍尋不著神仙的蹤跡,失望而歸。後來為了長壽而強身健體,還在腳上綁石頭訓練輕功,最後仍以失敗告終。直到上了大學進入中國醫藥學院藥學系后,當時黃帝內經的課程由 雪公老恩師所教授,進而接觸了佛法、學習了佛法,才尋找到解決生死問題的最終答案。佛法徹底解決了自己對死亡的恐懼,了解到惟有學佛才能真正了脫生死,才是最究竟的。」從此以後,爸爸便對佛法深信不疑,努力用功,早晚二課從不偏廢,對死再也不害怕了,正如印光大師所教導的:常把死字掛心頭,記得修惠小學時,學習了書法,爸爸有一次還交代修惠用毛筆寫個死字,貼在爸爸床頭邊,說要時時提醒自己。 爸爸學佛後,對佛法十分好樂,認為這麼好的東西,一定要讓更多人能受益,為了能幫助更多人學佛,了解佛法,父親在大四那年接下了佛學社社長的重擔。為了能與大家結善緣,就利用寒暑假的時間,騎著腳踏車到處尋找房子,把有出租房子的地點、價位、環境都記錄下來,等到新生來時,父親不但幫忙大家提行李,還主動提供學校附近所有可租房子的資料,如有需要必定親自帶去。平時更是不時地關心照顧,噓寒問暖,如此熱心助人,不求回報的行為,感動了許多人。父親說當時他們班上有很多的同學都加入佛學社,當時社員總共有二百多人,這實在令我們吃驚萬分,不敢置信。作為孩子的我們,長年對父親的印象,是一位修行用功而嚴肅的人,幾乎不與人交往,且除了聽經外,非重要事情必足不出戶,像是一位苦修的行者,沒想到,父親在大學時期,也有這樣廣結善緣,交友廣闊的時候。為了讓更多人了解佛法的好處,爸爸克服自己本來木訥不善交際的弱點,這樣的精神,讓我們敬佩不已。真的是發了大心,就能突破障礙。

  爸爸在學佛的道路上是非常精進踏實的,爸爸的早晚課只有愈來愈長,沒有偷懶減短過,念佛是他的精神食糧,生病的時候更是加緊用功,以病苦為師;爸爸長年聽經風雨無阻,回來還會跟我們分享聽經的心得與體會,就算後沒有體力到蓮社聽經,也一定將媽媽帶回的講表和筆記好好看過,不懂處便請教媽媽,這樣彼此互相成就道業,所以爸爸在佛法修行的功夫上,是我們孩子內心中的楷模與表率。據堂姊說,爸爸精進踏實的人格特質,早在讀高中時就可見端倪。高中時爸爸因生病休學一年在家調養,爾後參加大學聯考時,為了追上同學進度,開始發憤精進。每天天尚未亮,爸爸就起床讀書,會邊摺棉被邊吟唱「梅花寒中開,學問苦中來」的詩句以激勵自己。就憑這股勁,爸爸成了全村第一個考上了醫學院的人,以後再成為全村第一個考上台大研究所的人;這對偏遠的台東小村落,是一件很光榮也很難能可貴的事。爸爸以自身的努力來告訴村人︰只要努力以赴,你也可以辦到。

  爸爸的生活勤儉樸實,從我們有印象以來,爸爸平常換洗衣物只有兩三套,鞋子也就只有那麼一兩雙,耳濡目染下,我們也養成東西壞了修不好才可以換新的節儉習慣。堂姐說,爸爸上大專成功嶺受訓返郷時,只見他背著一大袋行囊風塵僕僕的輾轉幾趟車回家。打開行囊一看,裡面裝滿了同袍要丟棄的軍衣服鞋襪,爸爸說,我們作農的人需要一些耐磨耐髒的穿著裝備。那些衣服鞋襪,讓家人下田時穿了好幾年。勤儉樸實的作風,爸爸在各方面一以貫之︰一件衣衫的領口穿到翻白起毛綻裂,猶捨不得丟;一雙鞋可以穿上十年------爸爸-珍惜所有可用的資源。

  爸爸長期肺與胃就不太好,近一年來更是加重,因怕病人沒藥吃,在半年內休診又開診反覆三次,幾乎每一位病人來,爸爸都會與之分享最近看DVD的心得,並且拿DVD結緣,因為爸爸自己從DVD上、生活實踐上,獲得無比的法喜,秉持著視病如親的爸爸,更是希望每一位病人都能與他一樣法喜。爸爸對待人,發乎至誠的慈心悲憫,絕非門面上的噓寒問暖。每一天,爸爸看完病,都會回想今天一整天自己開方用藥有沒有不足之處,並把有需要追蹤的病人寫下來,隔天一定親自打電話關心病情。自從年初爸爸在蓮社受菩薩戒後,很努力落實菩薩戒,面對午休、吃飯時間來就診的病人,爸爸都能不起煩惱,還跟我們說,每一位病人就是一尊佛菩薩,下來看診就是迎接佛菩薩,讓我們深受感動,決定日後行醫必會以父親為榜樣。

  爸爸對我們影響最深的就是以學佛為人生第一要務。記得小時候,平時父母雖然不一起出門,但目的地都是去蓮社社教科聽課,寒暑假時去聽大專佛學講座,而且聽一次不夠,兩次不夠,課程大致相同卻年年去聽,那時只覺得父母不在家是我們最快樂的時候。長大後,到了參加講座的年紀,父母極力希望我們能參加,秉持著好奇的心態,想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耳朵去了解究竟是什麼東西讓父母如此好樂。正是父母對佛法的好樂、以身作則、對聽經聽課的風雨無阻及不間斷的恆心,讓我們真正踏入佛法殿堂的第一步。接著父親為了護持弟弟修智到弘明書院薰習、好好學佛,於是讓媽媽和修惠也一起去書院學習,而為了成就我們的道業,爸爸一肩挑起照顧妹妹及外公飲食起居的責任。此外他還護持媽媽參加佛七和齋戒,讓她不用擔心家裡的事務,安心念佛。我們去大陸求學後,學佛的機會就減少了,但是由父母大力推薦的DVD中:從蔡禮旭老師的弟子規、山東青島企業家論壇、劉素雲老師的學佛心得分享、劉有生老師的講病、瀋陽公益論壇、傳統文化惠我一生、鍾茂森博士的母慈子孝、愛心伴孩子成長、徐醒民老師的孝經、淨空法師的和諧拯救危機、太上感應篇、金剛經等等,讓我們家真正了解到:身體力行克服習氣,落實孝道及五倫,是念佛求往生的必備條件,只有做到五倫中各司其職、各盡其責,如此一來,父母兄弟家親眷屬都能成為往生的助力,臨終時才能自在,沒有障礙。

  往生前的那個星期六,定期和父母聯繫,媽媽十分憂心爸爸的身體,不知該怎麼辦才好,然而父親還特別主動與我們通話說,近來聽淨空法師講的金剛經聽得很法喜,一切痛苦、病痛、磨難皆如同夢幻泡影,要我們有空也可聽聽,而且再三告訴我們他會好好照顧自己,不用我們擔心,也詢問我們在醫院實習的狀況,教導我們要把人家不要做的事撿起來做,遇到不順心的事要時時提起佛號,並且還說媽媽很好,進步很多。那天堂姐正好來探望爸爸,她跟我們說,爸爸身體沒力氣,還笑著招呼她,到冰箱拿水果要削來招待她,讓她十分心疼,爸爸這麼虛弱了,仍不忘要對她好。堂姐還告訴我們,爸爸和我們姊妹通話時,講話特別有精神,和平常不同。

  星期二上午一早接到堂姊的簡訊得知父親病危,馬上打電話回家,當晚九點半左右回到家,一進門見到父親躺在病床上,明顯虛弱許多。後來侍奉在父親身側,爸爸告訴我們說:「學佛要趁年輕,學到有把握,我就是太晚了。」我連忙回答父親:「不晚,臨終一念、十念往生都不算晚,更何況我們現在要克期取證。」接著,父親告訴我們,為何臨終的人不想說話,容易口乾,因為他現在的狀況就是口水減少,口腔很黏把嘴黏住,張口、說話都十分費力,而父親沒有感冒,卻一直低燒出汗,他告訴我們這種是虛陽外脫、陽氣外泄的表現,代表著人要臨終時的徵象。都到了這樣的時刻,父親仍不忘把握時機教導我們,讓我們在日後學醫的道路上更有經驗。媽媽私下告訴我們,每兩周一次在家中研討彌陀經的崇禮班讀書會,爸爸都很歡喜護持,崇禮班的蓮友們特別於星期一下午結束前,陪爸爸念佛,爸爸感到十分受用,便決定當天晚上八點到八點半再請蓮友們陪同念佛,晚上大家共修結束,爸爸還很有精神氣力地感謝大家。

  星期三早上,父親喝了三分之一碗粥水後,便不再進食,之後只喝大悲咒水,十點多徐醒民老師來探望父親,兩人見面後,徐老師與父親的手相握,父親笑著說:「我會做大家的榜樣,臨終有瑞相,讓大家對念佛有信心,我倆現在相會就如夢幻泡影般…」下午黃泳老師來陪父親念佛,並問父親有哪些好話要留給諸位蓮友大德,提振大家的道心,父親說:「要趁年輕用功,往生要有把握。要敦倫盡分,家庭和睦,遵守五倫十義。修淨業三福,孝養父母,奉侍師長。修普賢菩薩十大願王,禮敬諸佛,對一切眾生,要恭敬心、平等心、慈悲心。」

  星期三晚上共修時,父親亦坐起身、手結印與大眾念佛,身體不適的症狀減輕許多,也無繼續咳痰血的情形,讓我們心中十分歡喜訝異,真是佛力不可思議。晚上十點多,經父親同意使用氧氣,而大眾一直念佛到晚上十一點多,母親便勸大家早點回去休息。黃泳老師亦一再提醒家母要讓父親能萬緣放下,助他最後一程。十二點多大眾離去,爸爸醒來要喝大悲咒水,自己把氧氣管拿掉,並示意母親開燈,在夫妻二人單獨相處的最後時間,母親每說的一句話爸爸都點點頭,母親說:「你已經看破了,又放下了!」「這輩子一定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們拼一個禮拜也很值得」,「雪公老師、周老師、爸、修智都在極樂世界那兒」,「修惠、修禎我會繼續栽培照顧」,「我們的恩怨就一筆勾銷!」父親放下心中最後的罣礙後,身體迅速衰弱,母親馬上叫我們到父親跟前,手持佛像在父親眼前,並陪父親念佛,蓮友而後都趕來助念,在大家的念佛聲中,父親專注凝望著佛像,呼吸隨著一聲聲佛號減弱,安然往生,脫離了生死苦海。

  爸爸往生後,母親回憶起父親在十月上旬曾告訴她:「十月份對我很重要!當我吃不下就是要往生了,我不用到醫院被插管子,也不用像修智讓妳這麼辛苦,我在家裡可以拜佛、念佛、聽經聞法直到往生。」

  最後,念一首由爸爸改編且最常唱給我們聽的一首歌,叫作「我的家在西方極樂世界」,來感謝諸位蓮友大德的護持和表達我們對父親的思念之情:「我的家在西方極樂世界,那兒有四色的蓮花、七寶池、八功德水,每天沐浴在寶池中,身心感到無比清涼,佛菩薩慈悲地教導我,剎時煩惱化為雲烟。」

女兒 修惠 修禎泣首拜上

錦漳社長與醫王學社

  民國五十九年錦漳學長接任中國醫藥大學醫王學社第九屆社長,在那之前學社組織鬆散,理念不清,以康樂活動為多。那時候是戒嚴時期,宗教團體不能進入學校,錦漳學長確立了醫王學社辦社目標:以符合學社宗旨﹃研究佛學義理,闡揚東方文化,砥礪品德修養,匡正社會風氣﹄為目的;並敦請徐醒民老師及佛教界大德居士來學社講授佛學課程。同時厚植人才,一時人才輩出,從此學社開始興盛起來。

  錦漳學長為學社盡心盡力,其精神真誠感人,辦事意志堅定,持續長久。錦漳學長為人態度嚴謹,為了學社,在迎新或社慶晚會節目中,放下身段,甚至扮演小丑與社員同樂。為學社只要有好人才、一定真心拜訪,甚至「七」顧茅廬,許多幹部都為了他的真誠而出來為學社辦事。他帶人帶心,深得幹部敬重,有一次開幹部會議,剛好碰上颱風天,居然所有幹部全員到齊,可見他用心之深切才能凝聚這樣堅實的向心力。辦事難免有不如意的地方,錦漳學長立下了一個規矩:幹部可對社長抱怨,而社長不可以對幹部發脾氣,錦漳學長是學社大家長,是良師也是益友,對學社影響深遠,奠定社風,也鞏固了學社根基。

  卸任社長後,他仍繫念著學社的發展 ,常常不辭辛勞回來參加活動 。手裡總是緊緊握著一本最新版的醫王通訊錄 ,(註:錦漳學長仍完整保留第九至三十二屆通訊錄)一一認識新社員,仔細核對名字,並噓寒問暖。尤其是新接任的社長,更是特別撥空造訪,不厭其煩用堅定的語氣說明學社的宗旨,並反覆叮嚀社長要主動關心幹部,帶人要帶心。

  對畢業學長,錦漳學長擔心校外學長像斷了線的風箏,道心退轉不再進修。在民國七十三年的時候,錦漳學長他瘦小的身軀抱著雪公老師題字的畫作,四幅二份,風塵僕僕的拜訪台北的二位卸任社長:王維昌及李宗德學長,希望能聯絡北部的學長定期共修聯誼。他的願望不只是學社的傳承,更希望學長們,曾經在醫王社種下的菩提種子能萌芽,道心增長不退。此後、校外學長也成立了醫王校友共修會,在菩提道上相互提攜。 近些年來錦漳學長身體違和已很少出現在學社的活動中。但他仍關心學社,去年十二月,第十七屆副社長湯惠珠學長在信件中曾經這樣寫著:﹃上個月回去念佛再度碰到錦漳學長,瘦削的臉龐像寒冬綻放的梅花那樣的堅毅。飽受病苦和喪子之痛,他真真切切剖析這一路走來學佛的心路歷程。原來,最大的障礙就是自己,要有勇氣面對自己的問題才能去除障礙。沒有障礙才能一心不亂,想去哪兒就去哪兒!每次看到錦漳學長,我都有點緊張,這次會面卻不同以往,他的神情自在,語調柔軟。我不知怎的眼眶是熱的,心是暖的,應該是感動和歡喜吧!明年是學社五十週年,錦漳學長希望自己的身體養好一點,他很想跟大家好好聊一聊。﹄

  如今、錦漳學長信願堅定,臨終正念分明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為醫王學社學弟學妹的典範;似乎聽到錦漳學長在殷切叮嚀:『要好好學佛,要信願堅定求生西方極樂淨土,若想念我就念佛吧!將來在極樂淨土見面吧!』是的,最好的追思就是﹃念佛求生西方淨土﹄。

第十屆社長 林吉福

第十三屆社長 李仁超

第十八屆社長 李宗德

第十七屆副社長 湯惠珠 共同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