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導覽

菩提家訊第86期

董事長室董事長勉勵的話 淺談儒佛大道之一

主任室主任的話 一一二年度老人福利機構聯繫會報暨評鑑績優頒獎典禮

法務組雪公老恩師佛學問答(淨土類)

長照組口腔照護成果發表會報導

社工組【創齡-銀向樂活】全國老人福利運動會活動報導

老放牛梵音集偶感

陳妍廷 我在榮富日照中心

果清律師 致詞 戒德 敬記正覺律學院四天王殿落成暨聖像開光典禮

吳希仁 致詞 戒德 敬記 正覺律學院落成典禮( 民國一一二年八月廿六日)

黃文松安徽廬江感恩之旅

徐醒民老師何日再來兮 望西思懺公

老放牛梵音集偶感

編輯部靈巖書樓沿革補述

社工組112年中秋節節慶暨九月慶生會活動

社工組冬至耶誕節慶暨慶生會

社工組冬至節慶-搓湯圓

編輯部佛教跟基督教(節錄自淨空法師佛學答問)

董事長勉勵的話 淺談儒佛大道之一 ......董事長室   Top

  我們這些聯體機構,是雪公所創辦的,包括蓮社、圖書館、育幼院、救濟院等等這些慈善機構,其實老人家他有一個核心的思想在裡面。因為有這個核心思想,所以我們在推動這些工作的時候,才有意義、才有價值。
  
  那麼老人家的思想是什麼呢?雪公在世的時候,常常在講經、講課當中提到:孟子曾經講過:「是人小有才」。我們一個人在這個世間很寶貴的,就是有一個特殊才能或能力,所以能夠立足在這個社會,自利利人。「是人小有才,可惜未聞君子之大道。」雖然他很有才幹,可以辦很多事,可以賺很多錢;但是可惜啊,他未聞君子之大道,他沒有聽過當君子的大道理,這個道可以當作「道理」,也可以當作「方法」。他沒有聽聞過作君子的一個道理、方法。因為懂得道理,他就可以有方法去實行。
  
  那麼這個君子的大道是什麼呢?這個道理、方法,就是今天所要講的核心思想。我們雪公他老人家的核心思想,親近老人家久了都知道,不外「內佛外儒」。我們是在家眾,那麼在家眾怎麼樣子來實踐、來推動我們自己的理想?老人家秉承過去淨土宗第十三代祖師印光大師的傳承,就是內佛,裡面學習佛法、涵養心性。外儒,就是表現在外面的生活方式、應對進退,則是儒家的這一套。
  
  所以老人家的核心思想,不外就是儒佛兼修。儒佛兼修是什麼道呢?中國有諸子百家,諸子就是各類的哲學家、思想家,太多了,他們各有他們的道理,他們都提出實踐的方法。這些道,其實主要就是為解決我們人生所面對的問題。
  
  那麼老人家認為要解決這個人生問題,大概有兩個重點。一個就是:我們已經來到這個人間,眼前的這一生、這一世,要怎麼樣做得有意義、有價值。這個是現實的人生,必須要面對、要解決。
  
  還有一層,就是因為懂得佛法,所以我們知道:這個人生不是只有這一生、這一世而已。如果進一步探求真理,什麼時候有「我們」呢?無始。有前一生、再前一生,一直推上去,找不到一個開頭;真理是無始以來,就有我們。
  
  那我們都是什麼樣子呢?是不是世世都當人呢?那不一定,主要是看業力的因緣。我們做了什麼樣的業,隨著所造的業,就跟業力相感召的那一類、那一道去投胎。
  
  在佛家的經典裡頭,就整理出:一般的眾生,他造了善業,善就應該得到善的果報。善的果報就是多少享一些福報,不外有天,上了天堂;或者在人間,因為造善的關係,在人間就當一個有福報、富貴的人。如果造的善業沒有那麼多,可能夾雜有一些惡業,那可能投胎在一個貧賤的家庭裡頭;是有一點福報,但是沒有辦法很享福,這是來到人間。另外還有阿修羅,一共三個善道。
  
  如果是造了惡業呢?那就要受惡的果報。最慘的,就是墮到地獄裡面去,受刀山、劍樹等等,這些種種苦。還有,或者是墮到餓鬼,受挨餓的苦。還有畜生,在動物界裡弱肉強食,這叫做三惡道。一般的眾生,大概都隨著我們個人業力的因緣,在六道裡面輪迴生死。
  
  那我們這一生投胎為人,如果沒有聽聞到君子之大道,那可能就是:無始以來這樣不斷地輪迴生死,將來下一生、下一世怎麼樣呢?無終。找不到一個結束點,不斷地在這邊輪迴生死。那一旦聽聞到了君子之大道,乃至於聞到了佛法,就想辦法:在這一生、這一世,我就要把它截斷,這個就是聽聞到君子之大道的一個重要意義和價值所在。
  
  說到這個業力的因緣,其實我們每個人都逃不掉。我們來到人道投胎,為什麼張三會投胎到張三家裡面去?李四會投胎到李四的家裡去?俗話有句話說:「沒相欠就不相找(台語)。」一定是跟這個張家或李家有特殊的因緣,所以才會投胎到這裡來。所以如果我們了解這些道理,各有命數,「不必怨嘆(台語)。」都是我們自己造的,自己召感來的。為什麼偏偏會找到這樣的父母?會找到這樣的兄弟姊妹?會有這樣的兒女?這些都是我們自己召感的,不是別人硬推給你的。
  
  所以在佛經裡面就歸納,我們這一生、這一世,會有這樣的六親眷屬,不外有四個因緣:第一個,我們是來報恩的。你欠父母,父母前生前世對你很好,所以你這一世來報恩。第二個是你來報仇的。這個報仇或報恩,往往跟生命有關係,或者是你被救了生命,或者是你殺害了生命,所以他會來報恩或報仇。第三個,你是來還債的。這個子女或者是父母,他是來還債;或者是第四個,來討債。這個跟財物有關係。所以財產,世間人說是我們的第二個生命。
  
  生命本身是最重要的,你要了他的生命,跟諸位說,就是«楞嚴經»裡面講的,你這一生為人,你吃羊,下一世怎麼樣?下一世換羊來吃人。因為你轉為羊,然後這個羊轉為人,換他來吃你。這樣生生世世,無有了期。經上講:「今世恨意,微相憎嫉」,這一世只是一點點的互相對不起、互相得罪,那就互相討厭。但是你不把它解開,「後世轉劇」,到了下一生、下一世,很微細的一個結怨,就擴大了。所以「至成大怨」,彼此互相仇殺,所以業力的因緣不得了。
  
  那麼聽聞這個君子之大道,這一生了解了這個道理,我怎麼樣在這一生、這一世裡面,我該還的我就還清,該報的我就報清,讓這一生、這一世能夠得到圓滿?「能夠得到圓滿」,這是在這些諸子百家當中,以孔子思想為主的儒家的辦法,他處理現實人生的一個核心思想。那這個方法怎麼做呢?重點就在「敦倫盡分」上,所以儒家講五倫十義。為什麼會這一世會結為夫妻?既然是結為夫妻,那就夫義婦順。既然是結為父子,那就父慈子孝。可能我們的父親是來報仇的,但是如果是一般的人,那父親來報仇,我仇恨相對;你對我不好,我也對你不好,那這個怨,如同剛剛我們所講的,「今世恨意,微相憎嫉,後世轉劇,至成大怨。」就這樣子惡性循環下去。如果聞到這個君子之大道,你能夠敦倫盡分,你就可以把它圓滿過來。
  
  舉例來說,我們南部有一位蓮友,就講他自身的故事。他投胎在這一世的家庭,父親非常不負責任,家中一共有六個兄弟,他是長子。父親在他小的時候,外面就另有女人,而且另組一個家庭,對他們這六個兄弟都不理不睬。所以他們六個兄弟,能夠長大成人,完全是他的母親一手帶大。試想,一個女人家怎麼樣子能夠養活六個兄弟?本來在他們祖父的時候,財產很多,而他爸爸又賭博又喝酒,花天酒地,就把這些財產都敗光,然後從來不管他們。所以他的母親,辛苦地扶養他們,他常常講,他自己差那麼一點就發瘋,又是憂鬱症、又是躁鬱症,又是非常嚴重的精神病症。這個蓮友他讀小學的時候,就得幫忙回家煮飯、洗衣,因為他媽媽要出去做工賺錢。他讀到國中的時候,就沒有能力再升學,就必得到社會上去工作,來貼補家用。他也很認命,努力地賺錢,三百六十行大概沒有哪一行他沒有做過。而他可能前生有一點福報,在他四十幾歲的時候,就賺了很多的財產,可以不用工作了。而且他待人很厚道,這些兄弟姐妹,乃至於叔叔伯伯有什麼困難,他都大力地幫助。
  
  他的父親,這樣子這麼不負責任,可是到了老來,得了癌症,長年久臥病床,躺在床上,拖屎鏈(台語)。這個時候才要求回到家庭來,希望讓他的太太跟他子女照顧。你說,在一般社會上,誰會照顧這樣的父親啊?但是這位蓮友他怎麼樣呢?他答應他的父親:「好啊,你都沒有人照顧了。這樣子,那我來照顧你。但是有一個條件,就是你必須取得媽媽的同意,媽媽同意你,那我就照顧你。」你說,他媽媽怎麼可能同意呢?幾十年,都這樣不管不顧。後來這位蓮友就安排,有一天讓他父母見面。你說這父親怎麼樣取得媽媽的諒解?呵呵,一見面就兩腿一跪,跟他太太說:「太對不起您了!以前確實是我錯了。」所以有時候,我們所傷害的這個眾生,就是欠一聲:「對不起!」他爸爸一對不起,他媽媽心就軟了,就原諒他了。所以這位蓮友可以說,圓滿了他父母這一生、這一世,不用恨來對待恨。
  
  我認為這個是儒家要解決現實人生,一個很重要的核心思想,那就是敦論盡分。敦倫盡分,像這位蓮友一樣,他就盡到他兒子的義務,不管他父親過去對他怎麼樣不好。那我們從這一點推展出去,乃至於六親眷屬,這些親戚朋友,我們在這一生、這一世,都能夠處處,讓自己每一個角色都很圓滿。我認為,這就是我們雪公推動儒家的核心思想。今天先分享儒家的部分。
  

 
主任的話 一一二年度老人福利機構聯繫會報暨評鑑績優頒獎典禮 ......主任室   Top

  為提升老人福利機構服務品質,衛生福利部於一一二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及二十六日在公務人力發展學院福華國際文教會館舉行「一一二年老人福利機構聯繫會報暨評鑑績優機構頒獎典禮」,邀集全國公立、公設民營及財團法人老人福利機構共同參與。衛生福利部部長薛瑞元親自蒞臨頒獎,表達對獲獎機構祝賀與肯定,並感謝機構在疫情期間無私的付出,也期許機構更加精益求精,落實老人照顧信念。本家在此次評鑑中,榮獲優等殊榮。
  
  此次評鑑,因為疫情的關係,分成二段,第一段在一一O年四月一日至一一O年五月五日,有五十四家受評;第二段在一一二年七月一日至一一二年九月六日,有八十四家受評,合計共有一百三十八家機構。其中,優等十四家、甲等七十三家、乙等四十五家。
  
  一百三十八家受評機構,依性質區分,直屬衛福部的有公立及財團法人二類,直屬縣市政府的則有公立、公設民營、財團法人三類。若依照服務類型區分,則有安養型、養護型、長期照護型、失智照顧型四類。依床數來說,400-499床七家、300-399床七家、200-299床十八家、100-199床五十九家、50-99床三十四家、49床以下十三家。
  
  評鑑大項,分為A經營管理效能、B專業照護品質、C安全環境設備、D個案權益保障、E服務改進創新;其中最不容易拿到高分的是B項和E項,例如B2、B10、D1指標都不容易高分,其中的B2個案服務計畫與評值及管理情形,全國一百三十八家機構都沒有拿到A,堪稱大魔王指標。該項指標重在評估、計畫、評值及前後一致性,各專業人員的服務等等。
  
  評鑑是一種審核機制,可看出一家機構各個層面的努力,唯如何整合文字指標與實際操作,是各家機構仍須努力的地方,本家這幾年在許多長照重要領域,諸如自立支援、住民營養、靈性照顧、公安消防、資訊運用上努力,而長照創新這幾年方興未艾,像空氣品質、老人勞力運用、社區共生等漸受矚目。又走過一次評鑑,機構永續經營無止境,未來,我們繼續努力!
  

 
雪公老恩師佛學問答(淨土類) ...... 法務組   Top

  第一問:西方極樂國是從何處去。
  答:從心上去,此須聽經或看經註,方能了解。案:老恩師在「助念之意義與規矩」中開示說:「佛教徒不論平素念多少經,或多少咒,臨命終時,種子出來的,唯有阿彌陀佛四字才有用,才能幫助往生。此語甚為重要,大家必須深深記住。」
  
  第二問:「南無阿彌陀佛」為何意。
  答:「南無」係皈依敬禮之義,「阿彌陀佛」乃為一尊佛名,其義為「無量光壽」等(等指智慧慈悲神通願力種種),此須看阿彌陀經方知究竟。如無此學力讀經,則「初機淨業指南」、「歧路指歸」、「學佛淺說」等小冊子,是要多看兩遍。如不了解,不但是為迷信,也易退轉。
  
  第三問:修淨土的人,對何等方法修起,方是捷徑。
  答:四法之中以持名為捷,所謂徑中徑又徑也。
  案:「四法」乃實相,觀想,觀像,持名。印祖開示云:切不可謂持名ㄧ法淺近,捨之而修觀像、觀想、實相等法。夫四種念佛,唯持名最為契機。持至ㄧ心不亂,實相妙理,全體顯露,西方妙境,徹底圓彰。即持名而親證實相,不作觀而徹見西方。持名ㄧ法乃入道之玄門,成佛之捷徑。今人教理觀法,皆不了明。若修觀想實相,或至著魔,弄巧成拙,求昇反墮。宜修易行之行,自感至妙之果矣。
  
  第八問:沒有吃素的人念佛能往西方。
  答:雖不吃素,亦要戒殺,方便食五淨肉,便不妨礙往生。
  案:五淨肉者:1、見:不見為我故殺之肉。2、聞:從可信之人聞非為我故殺之肉。3、疑:無有為我故殺之嫌疑之肉。4、自死:壽命盡而自然死亡之鳥獸肉。5、鳥殘:猛獸猛鳥等食殘之肉。
  
  第十問:上課念佛時常雜想,尚不得清念,請教好的念法。
  答:念從心起,聲從口出,音從耳入,如是心念口誦耳聽,俱要字字清楚,久而久之,自能ㄧ心。
  案:印祖開示說「意舌耳三根,ㄧㄧ攝於佛號,則眼也不會東張西望,鼻也不會嗅別種氣味,身也不會懶惰懈怠,名為都攝六根。都攝六根而念,雖不能全無妄念,校彼不攝者,則心中清淨多矣,故名淨念。淨念若能常常相繼,無有間斷,自可心歸ㄧ處;淺之則得ㄧ心,深之則得三昧(亦名三摩地)此云正定,亦云正受。」
  
  第二十五問:印光大師文鈔中勸人念佛,要兼念觀音菩薩,以祈免難消災。豈念佛不能消災乎。
  答:ㄧ句彌陀能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焉有不能消災之理。不過淨土法門念佛,要發願往生西方。若雜他願,恐有不專之弊。大師此語,原為生死心不切之學人方便說法,若果念到離境平等,自然八風不動,尚何憂乎災難。
  案:「八風」即1、利:利益,凡有益於我。2、衰:衰滅,凡有減損於我。3、毀:毀謗,因惡其人,構合異語而訕謗之。4、譽:讚譽,因喜其人,雖不對面,亦必以善言讚譽。5、稱:稱道,因推重其人,凡於眾中必稱道其善。6、譏:譏誹,因惡其人,本無其事,妄為實有,對眾明說。7、苦:逼迫,或遇惡緣惡境,身心受其逼迫。8、樂:歡悅,或遇好緣好境,身心皆得歡悅。
  
  第二十六問:周利槃陀伽,根性下愚,釋尊偏不教他念阿彌陀佛而教他念掃帚呢。答:釋尊教人,應機而說,並無定式。因當時ㄧ眼看見掃帚,隨信手拈來,即是妙諦。且周利槃陀伽於掃帚僅是二字,尚忘其ㄧ,若教以六字洪名,不更強人為難乎。
  
  第四十六問:信願堅固之人,臨終無人助念,可否決定往生。答:臨終之時,痛苦昏沈,剎那之間,所關至重,倘內心顛倒,或外有惡緣,即害事矣,請人助念,便可防此二事。惟此等助念組織,並非處處皆有,而家庭佛化,及廣結淨緣,自必於平日所預備耳。
  
  第四十七問:中陰身遇念佛種子起現行時,忽然能憶念佛號,可否得到超生。答:古德著述,亦有中陰可得往生之說,但其念力如何,大成問題,至其種子,是否起現行,更成問題耳。
  
  第四十八問:往西方是幻生乎。是真生乎。
  答:以真如論,無始無終,不增不減,捨此往彼,非有生滅,何能云幻。以色身論,如疑彼土者為假,然則生此土者,四大五蘊之身相,求之皆無實體,而反認他是真乎。
  
  第四十九問:念佛時是否須要記數念過幾次。
  答:記數大佳,ㄧ能收心,二防退轉。
  

 
口腔照護成果發表會報導 ......長照組   Top

  本家參與「臺中市一一二年提升老人福利機構服務品質計畫|口腔照護計畫」,市內共有十二家老人機構參與方案,本家為八家受獎單位之一;這計畫經半年推廣與執行,院內共有三位長輩成功移除鼻胃管,還有兩位在進步當中,日後改為以口進食,可以大幅提升其生活品質。
  
  在十一月二十五日成果發表會當天,由本家四樓池慧玲照服督導代表接受社會局陳副局長頒發感謝狀,池督導並於會中報告執行概況。
  
  所分享的案例當中,第一位成功的案例是齊O阿公。長者於一一二年八月十六日剛入住,起初身體無法坐正,開始介入口腔清潔之後,看得出來,臉上漸漸有精神,也可以慢慢自行進食。他也參與球類運動,增加手部運動,慢慢試著解除約束。介入約三周後,眼睛炯炯有神,九月十四日介入不到一個月,就成功移除鼻胃管,解除了約束,坐姿可以恢復端坐。
  
  
  第二位案例是謙O阿公,長輩原先坐在輪椅上都會斜斜的,一一二年六月開始介入。大約一個月左右,坐姿比較端正。這位有才情的阿公還會吟李白的詩:「春眠不覺曉...」。介入約五個月之後,就移除鼻胃管,解除約束,坐姿也端正了,可以由口進食。
  
  
  第三位成功的案例是富O阿公,老人家坐在輪椅上都會斜斜的,介入一個月之後,以吹笛子的方式,作為臉部肌肉訓練,來加強其口腔運動。長者有決心要拔除鼻胃管,因此介入約五個月之後,就成功移除鼻胃管,照片中顯露出了勝利的笑容。
  
  這次「口腔照護方案」是由各機構先推介種子人員接受培訓,再回到機構中推廣執行,並運用適合老人口腔清潔的特殊器材及保濕凝膠,每日一次,達到口腔肌肉與舌頭按摩清潔,藉此提升長者的吞嚥與口腔機能。
  
  在本家種子同仁回到機構口腔照護技術的推展中,第一步是由主管親自示範,推選兩位種子學員學習,每天操作技術。第二步則選擇個案,挑選有潛力的住民,可配合指導,以執行技術操作。第三是將操作技術當作每三個月的技術考核,教導每位照服員都會操作。第四、在交班或在LINE的工作群組,分享住民進步狀況,以增加同仁的成就感,讓大家累積專業技能,建立使命感。
  
  根據專家指出,在住宿式機構中,長輩一旦留置鼻胃管,常會疏於口部清潔,久而久之,就造成張嘴困難、衍生口臭以及口腔細菌叢生,容易導致肺炎等感染,造成長輩經常反覆往返醫院與機構之間。而且長輩長期留置鼻胃管,容易造成各種社交及身心的問題。首先因自覺不美觀,造成不願與人交往;再者口腔能力變差,造成張嘴與清潔困難;後來接著就可能導致口臭和其他感染疾病,惡性循環之下,更難開口表達說話,與人溝通。
  
  承辦本計畫的松柏園養護老人中心,頗具經驗,自六年前就開始進行口腔照護,他們透過清潔與按摩,來刺激長者嘴巴周圍的口輪匝肌與牙齦,讓肌肉再次強健起來。同時以畫圈按摩的方式,清潔舌頭與上顎,藉此排出痰液,並刺激唾液分泌,讓長輩有機會恢復由口進食的能力。他們認為,雖然推行口腔照護計畫,看似增加照顧服務的工作量,不過拿出成效數據來比對,可以看出長輩就醫率降低了、移除鼻胃管人數增加了;長期來說,長輩恢復了自立能力,對老人機構具有正向的意義,也能夠給予長輩有尊嚴的生活環境。
  
  
  
  
  
  
  
  
  附錄:老年人常見的口腔問題(網路資訊)
  一、口臭
  (一)局部性因素:口腔中食物殘渣腐敗,或牙周病、牙齦增生、發炎、牙周膿腫;牙齒表面堆積沈積物,如牙垢、牙結石;齵齒未經治療,食物殘渣充塞其中。以及義齒未清潔徹底;口乾、唾液減少,自淨作用不良,口腔黏膜問題。
  (二)全身性疾病:糖尿病患者,呼吸會有丙酮味或水果味;肝機能障礙者,有魚腥味;胃腸道出血、牙齦出血有血腥味;泌尿系統疾病、腎衰竭患者呼吸帶有尿味;發燒引起唾液減少口乾,火氣大。
  
  二、牙痛
  (一)齵齒:依部位可分為牙齒鄰接面,牙齦根部蛀牙。
  (二)牙周炎、牙周病:為中老年人最常見之口腔疾病,為漸進性疾病(牙齦炎↓牙周膿腫↓齒槽骨吸收↓牙齒動搖↓拔牙)。
  (三)咬耗、磨耗:琺瑯質磨損不見,牙本質裸露、冷熱敏感、病人無法咬食物,又無法填補,只能以牙套覆蓋。常見於夜間磨牙、單側咬合、喜吃粗硬食物者、刷牙方式不正確、齒頸部呈V字形磨損。
  
  三、口腔炎
  老年人因年齡增加新陳代謝失衡、免疫力及抵抗力降低,口腔黏膜變薄、萎縮、角化或乾燥,更覺敏感,易引起口腔炎,常見的口腔炎:復發性口腔潰瘍、念珠菌感染、單純性笣疹、扁平苔癬、唾液管炎及結石、舌炎、口腔灼感症候群、白斑症。
  
  四、臉形改變
  外傷、缺牙(齒槽骨萎縮、假牙製作不良、顳額關節失調、腫瘤、口腔癌)。
  
  五、口腔癌
  佔國人癌症的五%,抽煙為元兇,檳榔亦佔相當地位、另抽煙、檳榔、不良補綴物、慢性磨牙…等都是其原因。
  

 
【創齡-銀向樂活】全國老人福利運動會活動報導 ......社工組   Top

  由於一O九年疫情爆發後,創齡運動會已停辦三年之久,今年再次舉辦,可發現過往參加過的長輩難掩期待的表情,而今年第一次參加的長輩雖然有些不安,但還是期望自己可以一展身手。比賽當天,集合的時間較早,但參賽的長輩們一早就精神抖擻的配合工作人員進行造型裝扮以及練習隊呼,完全沒有疲憊的樣子,可見長輩們對於比賽的重視。
  坐上遊覽車後,在車上也毫不浪費時間地練習隊呼,經過了三十分鐘左右車程後,安全抵達本次的比賽地點-台中國際展覽館,本次共有二十四間機構參賽,各家機構陸續抵達會場。
  活動一開始進行的是環保造型獎競賽,主要是要利用環保材料為長輩進行裝備,並將精心設計的口號統一喊出,各家機構無不使用渾身解數,每家的造型各有特色,令人嘖嘖稱奇,而本家這次利用包裝袋、水果網套、瓶蓋、吸管等素材來進行設計,打造出「時尚歐式風格,展現銀髮紳士淑女的魅力氣息」的風格,並配合生動活潑的口號,不僅振奮了自己的精神,也為會場帶來更多的活力。接著在經過各長官致詞以及長輩們的運動宣誓後,比賽就正式開始了。
  首先比賽的項目是躲避飛盤,此項目可訓練到長輩手眼協調的能力以及手部細節肌肉的力量調整,一開始本家先是防守一方,其中張爺爺已經是多次參加比賽的老將,而另一位防守的梁爺爺則是第一次參加,雖然如此,但兩位長輩仍是配合得很好,守住了不少分數,而轉換成進攻方時,另外一位陳爺爺幾乎都往高分數丟,力道相當足夠,而陳奶奶雖然較為緊張,但也為本家獲得不少分數,結果很戲劇性,兩隊分數竟然同分,透過了黃金對決,贏下了比賽。
  第二項為吹箭,吹箭是一項重視專注力以及肺活量的項目,其中林奶奶是吹箭比賽的常客,雖然體力比起以往有比較下降,但仍然射中了兩次十分(最高分),奶奶果然是寶刀未老,張爺爺則是第一次參加,平常練習時在工作人員引導下慢慢修正技巧,在比賽當天也獲得了亮眼的成績。
  第三項為電子飛鏢,此項目除了較需要手部力氣外,整身的協調性保持平衡也很重要,此外,飛鏢的靶上會有倍分的區域,因此能否擲到倍分區也是關鍵,雖然一開始長輩們有些微的緊張,有掉標的情形,但在工作人員的鼓勵之下,慢慢修正狀態,其中梁爺爺首次參加比賽,就擲到了不少倍分區,得到了漂亮的分數。
  第四項為門球,是由梁爺爺擔任守門員,平常練習時,爺爺狀況就滿好的,今日正式比賽更是提高了十二萬分的專注力,幾乎對手的每一球都將其守住,可謂是銅牆鐵壁,而在攻擊手的部分,張爺爺五球都完美的穿越守門員進到門內,對手們紛紛給予讚嘆,爺爺顯得相當高興。
  第五項是最為緊張刺激的排球比賽,不僅需要手部的力氣外,更重要的是反應速度與隊員彼此之間的合作,甚至連風向都是不可忽略的要素,比賽過程雙方都很積極的接球,除了比賽的長輩們外,旁邊的工作人員也相當緊張,深怕會漏掉任何一球,在你來我往之間,分數到了七比七,最後一分也在長輩們努力不懈之下,獲得了勝利,雙方隊伍都充滿著運動家精神的互相拍手鼓勵,完成了最後一個項目的比賽。
  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分數計算後,就到了大會頒獎的時間,很榮幸的本家得到了金牌獎(全國第一名),並由社家署周道君副署長親自頒獎,不僅長輩感到很開心,工作人員也都與有榮焉。在頒獎結束後,主辦單位特別進行了「辦桌」讓長輩們享用,精心準備的素食餐點,讓長輩們都讚不絕口,一口接著一口地享用,最後在心滿意足之下,搭上了返回機構的遊覽車,也為本次的全國創齡運動會畫下了完美的句點。

 
梵音集偶感 ......老放牛   Top

  之三--臺中蓮社社歌
  
  雪廬老人之《梵音集》中,創作了佛教歌曲,歌詞為:
  聖賢百二廬山峰,東林開淨宗;接統靈岩十三葉。蓮花一瓣分臺中。
  綠川流水,柳川微風,極樂遙遙,相通!相通!
  大道戒定慧,資糧信願行,二六時,深心體證。
  發宏誓,廣度眾生。陶來、謝來,平等恭敬,暮鼓晨鐘。
  金台滿虛空,彌陀佛,笑相迎!笑相迎!
  歌詞首二句,引東晉慧遠大師(淨土宗初祖)「不放逸」之行誼與其於江西廬山東林寺結蓮社之淨宗真修懿範以為勉。三、四句接續前二句,明陳臺中蓮社傳承;「靈岩」,乃民初四大高僧之一「印光法師」(淨宗行人多以「印祖」尊稱之)駐錫之道場;後世奉印祖為淨土宗第十三代祖師。東土禪宗有謂:「一花開五葉」,「靈岩十三葉」,是以借代筆法諭:臺中蓮社之創,蓋緣仰印祖之弘淨道風,雪廬老人旁接其所植蓮花(淨宗)一瓣(一支)以栽於斯(臺中)。
  五、六句,雪廬老人述說著臺中蓮社的地理環境給人感覺,就好似極樂世界之德水、微風;接下來的七、八句,雪廬老人自然洩露了創立的臺中蓮社不思議處在:臺中蓮社,是通往遙遠極樂世界的門徑。
  八句以下,雪廬老人確定了臺中蓮社的「應世大要」。臺中蓮社的蓮友們,在自修(自利)方面,須不離持戒、修定、養慧的成佛康莊正道,重以信、願、行為往生西方的資糧,二六時中,不離深心體證淨土妙義,以當生成就,化往蓮池為此生惟一目標。利他部分,一旦身入蓮社,即須發起宏大誓願,廣開方便之門,全力度化一切眾生。不論來的人是陶(陶淵明)?還是謝(謝靈運)?或是任何人,都得竭誠恭敬,平等對待,共沐於暮鼓晨鐘的蓮池海會之中。
  功德圓滿的臺中蓮社蓮友,可能會得到什麼樣的善果呢?只要依前所授的「應世大要」而行,雪廬老人斷言,此等蓮友臨命終時,已往生的蓮社蓮友們會遍滿虛空,並乘著金台伴隨著阿彌陀佛以笑相迎,一同往赴無有眾苦,但受諸樂的極樂勝妙淨土。
  
  
  之四--玉欄杆外
  
  雪廬老人之《梵音集》中,創作了佛教歌曲,歌詞為:
  風清涼,吹衣裳,玉欄杆外,陣陣送異香;
  有四色蓮花開放,高低滿池塘。
  放琉璃光,放赤金光,放珊瑚光,放水晶光;
  如雲霞繚繞,一般輝煌。
  池邊上寶樹成行,樓閣遙相望,那是我家鄉。
  關於「玉欄杆」的意涵,約略有五:一、圍棋術語:「由星位向邊上拆至邊星,古稱『玉欄杆』」;二、李白〈清平調〉三首之三:「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欄杆。」;三、淚水縱橫的樣子。唐.白居易〈長恨歌〉:「玉容寂寞淚欄杆,梨花一枝春帶雨。」;四、極樂世界樓閣邊上以玉製成的欄杆;五、古稱在女子衣服的緣邊,以絲織成花紋交錯的裝飾物,似今日的蕾絲花邊。
  欄杆的作用在分隔與攔阻,「玉」有象徵具君子德之意,得聲極樂者,自不可少善根福德,如此之善男子善女人,方可與玉之德行鄉匹配;雪廬老人定題以「玉欄杆外」,竊以為,前段所列一至四說,俱非雪廬老人本意。圍棋,與本曲所闡,無甚相關,一說,可略;二、三說,象徵著唐玄宗與楊玉環的愛情,肯定也與極樂勝境難搭得上邊;四說雖屬西方所現,然,與曲詞文意,有說不通之處,因為,按四說推之,玉欄杆內的「風清涼、異香送、四種輝煌光」,便成懸案。雪廬老人文功甚深,當不致遺此殘缺。
  《佛說無量壽經》經文介紹了法藏比丘廣發的四十八大願,其中第三十八願「妙衣自然」,內容為:「設我得佛,國中人天欲得衣服隨念即至,如佛所讚應法妙服自然在身;若有裁縫、染治、浣濯者,不取正覺。」又,「無量壽國其諸天人,衣服、……稱其形色、高下、大小,或一寶、二寶,乃至無量眾寶,隨意所欲,應念即至。」曲詞第二句乃「吹衣裳」,衣裳裝飾物之外,即所謂的「玉欄杆外」,依此理解,「玉欄杆外」屬極樂聖眾的依報世間;「玉欄杆內」則是極樂聖眾的果報正體。本曲曲詞所闡,聚焦於往生極樂之後,可享有的勝妙依報世界,行者吟之、唱之,若真能作極樂「是我家鄉」想,道業不愁不成。如是,本曲教化之功可知矣。
  
  
  
  之五--紅葉
  
  雪廬老人之《梵音集》中,創作了佛教歌曲,歌詞為:
  秋風起霜降天高看無邊紅葉
  蕭蕭復蕭蕭驀地裏吹墜之流水猛然間捲入雲霄
  滿地滾滾情顛倒
  幾片翻下糞圊幾片飛進酒瓢
  點妝台傍窈窕
  隨行人馬跡遙
  淅淅瀝瀝飄飄飄飄
  噫忽一片來撲僧寮課誦未罷
  旃檀還燒老僧拾起脫爾塵勞
  夾在經冊作箇念誦記號
  這正似三界無安人生無聊誰有幸
  投入佛懷抱
  本首歌詞以「秋風起」開的頭,秋的文學意象,常是愁思的借代;「霜降」,說是節氣,則乃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八個,約於農曆每年九月底。霜降以後,有天氣漸冷、開始降霜的意思。個人以為,老恩師錄「霜降」二字,意在暗喻:時近末法,人心漸次敗壞也。「無邊紅葉」,彷彿是說紅塵中無助的芸芸眾生,蕭蕭的風聲與落葉聲,映襯著老恩師稀疏的白髮。
  無邊紅葉,有的因為風吹掉進了流水之中,不知漂向何處;也有猛然間被捲入雲霄,誰知他們最終的落腳處;更有不少是受了風,並且滿地裡滾滾而行,一點兒也作不了主。以上各種描寫,象徵著「眾生因為『情顛倒』而六道輪迴,前途茫茫,誰能究竟明了」之意。
  其中有幾片翻下糞圊,標出彼等慘況尤為深重;另有幾片飛進酒瓢,是說,雖幸得善道,仍難免醉夢迷蒙。又或偶有被吹進女子閨房內的妝台上,因而得以陪伴著閨中美女的;再就是隨附著旅者奔行的馬蹄,被帶向了遙遠他鄉的。
  在淅淅瀝瀝的雨聲中,飄呀飄呀飄,紅葉們繼續飄。噫!有一片紅葉忽然來撲僧寮,這個「撲」字,是整首歌詞的詩眼,它諭示著那一個善根具足,重以殊勝因緣的眾生;其所幸者,在:遇僧眾課誦、蒙旃檀香薰與親善識老僧。這片紅葉,塵勞是脫,被老僧當作念誦記號,並夾在經冊中,就像是投入佛的懷抱裡;三界無安,空虛、愁悶的蠢動含靈中,有幾個能有如此大福報呢?
  
  
  之六--父母恩
  
  雪廬老人之《梵音集》中,創作了佛教歌曲,歌詞為:
  
  長流水好像父母心,河邊草好像兒女身;
  小草呀不斷水滋潤,兒身呀長掛父母心。
  
  區區四句,涵括了《詩經》三種主要表現手法中的「比」和「興」;首二句是「比」,後二句為「興」。《詩經》乃吾國文學寫實主義的源頭,老人妙筆善引,借長流水比父母心,用河邊草比兒女身;以小草不間斷地受到長流河水之滋潤,興發父母之心長掛念兒女之身。反覆唱頌,韻味深長。
  
  該歌詞中,既引用了《詩經》創作手法,就「意義的空白」,也就是「話外之意」、「弦外之音」推敲之,老人詞意,當是映蓄了《詩經》〈蓼莪〉之詩。〈蓼莪〉詩中,「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撫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恰屬「小草呀不斷水滋潤,兒身呀長掛父母心」的補充說明。
  
  更就「梵音」二字言,老人之文,肯定明顯或隱攝內典經教;本曲之詞,試與《楞嚴經》之〈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做一會通,「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十方如來對眾生的憐憫、護念,等同於父母憶念兒女一般;做子女的憶念自己的父母親,果真如同父母對子女的憶念,父母、子女縱使歷經多生多劫,也不會彼此棄捨遠離。「兒身呀長掛父母心」句,因本經內容,尤能充分地體現父母恩的偉大,等同於如來憐念眾生的山重恩深。
  
  
  
  之七--破地獄
  
  雪廬老人之《梵音集》中,創作了佛教歌曲,歌詞為:
  地獄苦!地獄苦!刀山劍樹油鼎煮,
  毒烟猛火鐵城中,跑東跑西無出路!
  一聲阿彌陀佛,地獄變成清淨土。
  據悉,佛經中並無「油鼎」一詞,「鑊湯」卻見於多經,例《地藏菩薩本願經》經文載有:「或有地獄,鑊湯盛沸,煮罪人身。」而歷代相關佛教之論著裡,偶見「油鍋之詞」,例《蓮修必讀》書中便有「油鍋湯鑊因人搆」的內容。油鍋地獄,乃中國民間傳説中,十八層地獄的第九層,非屬佛教經論曾出現過的稱謂。古代的烹刑(或稱烹殺),是一種及為慘酷的刑罰;施刑前,先盡數退去受刑犯人的衣服,隨後將其推入盛有油或水的大鍋(鼎),鍋底燃著柴火進行烹煮。下油鍋一說,在人們心裡,是一種至為恐怖的詞彙。老人以「油鼎」二字代稱之,必有深意。
  「毒烟」一詞,語出《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其文曰:「念彼觀音力,疾走無邊方。蚖蛇及蝮蠍,氣毒烟火燃。」別出於《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破僧事》(屬律部)世尊為化毒龍,現神通力以制彼之「毒烟」。「毒烟」一詞,縱未見於描述地獄景況之諸經文中,曲詞之借用,憑添了一種氛圍,那就是,墮地獄眾生在受無邊苦的當下,神識昏昧,一片迷濛,怎麼也尋不著出路的窘況。
  曲題「破地獄」,地獄之苦況須明;在刀山、劍樹、油鼎煮、毒烟、猛火及鐵城的鋪陳下,「跑東跑西無出路」一句,真正凸顯了可憐地獄道眾生的無奈;說是跑東、跑西,事實上,無論往哪個方向跑去,一概沒法脫去地獄的苦啊!
  本曲曲詞的詞眼,乃「一聲阿彌陀佛」;但稱彌陀聖號一聲,地獄因此而破,當下變成清淨的國土。破地獄之法,非止一端,雪廬老人高舉「一聲阿彌陀佛」以為破地獄之法,誠乃苦口婆心,此非依教奉行之真修大德不能為也。既使地藏菩薩再來,同將以「一聲阿彌陀佛」,普勸末法大眾,早備資糧以免含識妄墮地獄之苦。
  
  
  
  
  
  
  
  
  
  
  

 
我在榮富日照中心 ......陳妍廷    Top

  曾經,我有個心願,有朝一日能在佛教文化的環境中照顧長者,沒想到這念頭竟能成真,如願進入佛教團體辦理的榮富日照中心服務;還記得第一天報到時,看見牆面掛著佛像,長者桌上放著佛經共修與念佛,場景很莊嚴,真好奇這是什麼樣的地方。
  
  日照中心的課程很多元化,以音樂、藝術、體適能、烹飪、園藝等等多種的輔療方式規劃活動,不定期安排台中蓮社的師長來講述經典故事,讓長者能充實且開心的過每一天,種下善緣的種子,而工作人員也從中獲得不少正能量;這裡工作的點點滴滴,讓我看見在利益為首要考量的社會,依然有長照機構堅持宗教信仰,以人為本的信念,視病如親的態度在照顧長者,更體會世間的陽光之處維持不易,想起日照主任楊主任時常告訴我們:這家日照的核心價值是在照顧病苦對象,不以營利為目的。
  
  印象最深刻是一位失智中度的阿嬤,精神行為退化嚴重,會隨意辱罵人,口出穢言,數次中斷活動過程,時常與其他長者起言語衝突,引起大家的抗議,認為這樣的瘋子不能留在這裡!每當這類的聲音出現時,楊主任總是不斷宣導榮富日照中心的理念,以身示現菩薩道的精神,屢屢平息日照裡的紛紛擾擾;隨著時間推移,這位失智阿嬤在生病後越來越退化,從還能走路衰弱至易跌倒,從會叫罵逐漸至沒力氣罵人,看著這位阿嬤的病懨懨,我竟懷念起她之前的狀態,某天,下班後突然接到這位阿嬤往生的消息,心中頓時五味雜陳,當時低沉的氣氛瀰漫在空氣中,我鼓勵著同仁說:這位阿嬤很有福報,有我們不離不棄的照顧,並陪伴她走到生命盡頭,最終在親人的身旁離世,沒有痛苦平靜地離開。回想這位阿嬤的種種,覺得真是大考驗,但如果時間重來,相信日照團隊會做出同樣的決定。
  
  長照工作很辛苦,所面對的幾乎是負能量的人事物,但我始終相信,人間有溫暖;全人照護理念、念佛環境、蔬食餐點的榮富日照中心正是我心中的淨土,祈望,這片淨土能一直保持初衷,阿彌陀佛!
  

 
正覺律學院四天王殿落成暨聖像開光典禮 ......果清律師 致詞 戒德 敬記   Top

  尊貴的諸山長老、慈悲的長老尼、比丘大德、尼師大姐、式叉尼、沙彌尼,我們的長官:南投縣大家長─許縣長、馬立委、廖鎮長,還有護法檀越們,大家早安。
  
  今天太歡喜了,有大家的慈駕光臨,真是蓬篳生輝。我們是小道場,不能容納所有的法師、居士都到大殿,所以有的就在餐桌的現場,有幾位就在前面的廣場。
  
  首先介紹本精舍是了公法師父,上了下一老和尚,他老人家在民國七十六年就開始建,到八十年建好,了公老人家不當方丈,恭請海公做第一任方丈,當時是傳平法師作監院。那時果清第一次閉關,三年後閉關出來,了公叫果清回來接第二任住持。第二任完畢,果清又想閉關,就恭請慧天長老接第三任方丈。接著果清又被請來做第四任,就一直做,做到現在也不曉得做幾任了。
  
  海公在任的時候,就提倡每年要結夏安居,要半月半月誦戒,所以依止老人家,結夏安居的有許多道場,一直延續到現在。每半月半月誦戒。提倡上去誦戒者,不看戒本,必須背誦,因為是誦戒,而非讀戒。最近本道場有新的誦戒儀規,生命電視臺有錄製,在教界有流通,都可以看到。
  
  本道場以「持戒念佛」為道風,為何如此?因為「持戒念佛」乃末法時代超生脫死的大慈舟航,我們都能夠往生到極樂世界,就太殊勝了。
  講到「持戒」,因為時間有限,只能簡要言之。《六十華嚴經》開示:「戒是無上菩提本,應當具足持淨戒,若能具足持淨戒,一切如來所讚歎。」持戒是成就無上佛果菩提的根本,既然如此,我們就應當輕重等持,具足受持佛陀為我們所制的戒法。假如持得皎如冰霜、塵點不染,具足持淨戒,則是一切諸佛所共同稱揚讚歎的對象。
  
  所以我們最近就辦律學院,辦律學院等於為教界蓋高樓大廈打地基一樣,把基礎打得非常穩固,才能往上蓋高樓大廈,所以我們小道場,特別辦了律學院,就是幫忙教界穩固好地基的基礎。
  持戒能夠持得好,修任何法門皆容易成就,尤其我們修淨土法門,在淨業三福裡,也特別注重持戒。第一福─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第二福─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第三福─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由此淨業三福就能知道世尊非常注重持戒,修任何法門皆要注重持戒,才容易成就。
  
  接著講到「念佛」,簡單用一、二首偈頌來說明。第一首:
  
  修淨貴全三妙方,
  信深願切念誠莊,
  攝根淨念如憶母,
  畢竟當來歸故鄉。
  
  簡要解釋:「修淨貴全三妙方」,修淨土念佛法門,最可貴的,要具足完全三種微妙的方法,哪三種微妙的方法呢?「信深願切念誠莊」,首先要信深,對這個念佛法門要信心十足,非常真實,絕對不疑惑。如此則因為信深,幫我們開啟往生的誓願,有信有願,就能引導我們念佛的修行。所以首先要深信,接著發起懇切的願,「願」則厭離娑婆種種苦,欣求極樂種種殊勝妙樂;「信願」的心非常懇切,有信有願就引起我們修行念佛的正行。行有正行、有助行,正行則執持名號、一心不亂,助行則持戒、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我們也要慈悲利濟眾生。
  信深願切之後,就要好好念佛,念佛怎麼念?我們要「念誠莊」,念佛就要至誠恭敬,「莊」就是莊敬、恭敬的意思。
  
  至誠恭敬之後還要「攝根淨念如憶母」,要「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念佛的時候,至誠懇切,由我們的意根念進來,然後舌根念得清清楚楚,耳根聽得清清楚楚,身根坐得正直,鼻根唯嗅佛香,眼根不東張西望。能夠攝根念佛,沒有妄想雜念,就是淨念。淨念相繼「如憶母」,我們要如同孝子憶念慈母,阿彌陀佛就是我們眾生的大慈悲母。阿彌陀佛憐念眾生如母憶子,我們眾生也能夠如子憶母的念阿彌陀佛,決定能夠與阿彌陀佛感應道交,不可思議。
  
  「畢竟當來歸故鄉」,能夠信願行具足,好好念佛的話,我們畢竟將來都能夠往生到極樂世界,娑婆是作客,暫時住的,極樂世界才是我們真正的故鄉。
  
  上述偈子是果清在閉關的時候作的,另外下面再引的偈,是雪公老恩師作的。
  
  一念毒心生,急壓一聲佛;
  惡言不出口,損人事莫作;
  久久成自然,往生可帶業;
  是名伏惑法,真實秘密訣。
  
  「一念毒心生」,一念貪瞋癡的心生起,「急壓一聲佛」,就趕快急切的用一聲阿彌陀佛壓伏住它。壓久了,它就乖乖的不再打妄想雜念。「惡言不出口」,惡的言語、害人的話,兩舌、惡口、妄言、綺語都不出口。「損人事莫作」,損人惱害眾生之事皆不造作。「久久成自然」,久久能夠這麼做,習慣成自然。「往生可帶業」,將來就可以帶業往生,我們一面好好念佛,一面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能夠如此,久久成自然,就能帶業往生。「是名伏惑法」,這個叫做伏惑的方法。「真實秘密訣」,這就是真實秘密的訣竅,若能依之奉行,定能往生。
  最後祝福大家福慧增長,將來都能往生極樂世界,同成佛道,阿彌陀佛。
  (轉載自明倫月刊539期)
  
  
  
  

 
正覺律學院落成典禮( 民國一一二年八月廿六日) ...... 吳希仁 致詞 戒德 敬記   Top

  正覺精舍方丈和尚果清律師、諸山長老、諸位長老尼,諸位長官、諸位貴賓,以及諸位蓮友大德,大家早安,阿彌陀佛。
  
  今天是正覺精舍,多年來興辦正覺律學院,還有啟建四天王殿落成,以及聖像開光典禮的黃道吉日。末學聰敏能夠躬逢其盛,在此獻上幾句祝福的話,深感榮幸。
  
  古德云:「中興以人才為本」,凡是一個機構或一番事業,要有超越的成就,最主要的關鍵,往往就是得到好的人才,所以《禮記.中庸篇》云:「人存政舉,人亡政息」,可見人才確實是最為重要。
  
  正覺精舍,所以能有今日之規模,無論是硬體莊嚴的建築設備,以及軟體上所豎立的修學典範,都普遍的受到海內外四眾弟子之讚許和依止。能夠有此成就,其實得來不易,皆是由於前面有四位方丈的苦心經營,以及正確的領導。這當中包括了公和尚的草創時期,可以說是蓽路藍縷,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接著又有海公律師,創導:結夏、誦戒、講戒、研戒,豎立了修學的方針。後來又有慧天長老,蕭規曹隨,接續推動「持戒、念佛」兩大法門,加以發揚光大。
  
  當然用心最深、出力最大,那就非清公和尚莫屬,清公擔任方丈之職時間也最長。四位方丈聰敏皆曾經親近過,記得了公和尚當初還是只有一個人,在此開闢正覺精舍,聰敏陪著剛出家不久的清公和尚。前來參訪了公和尚,了公非常的慈悲,待講完話,準備告假的時候,了公竟然對聰敏說:「這個正覺精舍,將來是要交給清公和尚的!」當時聰敏感到非常震撼。今日回想起來,對於了公的先見之明,還有那一分慧眼識英雄的睿智,不得不由衷的欽佩不已。
  
  清公和尚是聰敏過去參加內典研究班的同學,他秉性非常的質樸正直,凡事皆腳踏實地,尤其是修學佛法,更是真修力行。他嚴以律己,寬以待人。一般佛弟子或許只知道,清公在海公的教導下,學戒、持戒、講戒,精研律藏、嚴持戒律,而且也多次的修持「般舟三昧」,可以說是禪定功深。而可能較少人知道,其實清公是「戒乘俱急」,既注重戒律的行持,又兼重深入經藏,通達教理。過去在參加內典研究班的時候,清公就已經博涉天台、華嚴,同時又兼帶著研究般若、唯識。出家之後,更是利用閉關時期,多次的廣閱三藏。因此在如此厚實的佛法基礎上,藉著興辦律學院的殊勝因緣,必定能夠為佛門,栽培出更多持戒精嚴的法門龍象。
  
  我們祈禱諸佛菩薩以及四大天王等護法龍天,能夠慈悲加被,讓正覺精舍道場,更加興隆,法輪常轉,持戒和念佛的法門,能夠更加的發揚光大。
  
  最後祝福清公和尚以及諸山長老、長老尼,法體康泰,光壽無量!還有諸位長官、諸位貴賓、諸位蓮友大德,大家福慧增長,吉祥如意!阿彌陀佛。
  (轉載自明倫月刊五四O期)
  
  
  

 
安徽廬江感恩之旅 ......黃文松   Top

  兩位來自大陸在臺灣傳播儒佛中華文化的老師,因著不同的因緣,影響並改變了很多人,包括兩岸同胞等很多很多人的命運和生命軌迹,而末學便是其中之一。
  
  李炳南老居士,生於一八九一年,清末年間的山東省濟南,一九三六年起任職於曲阜孔子奉祀官府,一九四九年隨國民政府,孤身一人來到臺中,創辦了臺中蓮社等講經道場和公益慈善機構,在台灣弘法住世三十七年,於一九八六年四月,以九十七高壽往生,其間不曾離開過臺灣,也不再能有與大陸親人相聚的機會。但卻深深播下了經教文化種子,教化了成千上萬的門生弟子,淄素信眾皆有,包括已故的淨空老法師和如今廣受敬重的果清律師。蓮友尊稱為雪公老恩師,老恩師離世至今又滿了三十七年,每天都還是有很多人在談論著雪公老師怎麼說怎麼說⋯。
  
  徐醒民老居士,生於一九二八年,安徽廬江人,一九四九年隨軍來臺,一九六O年代起,在臺中親承受業於雪公之門,且為雪公得力的弘法股肱,在雪公一九八六年往生後,繼承護持雪公各地的道場事業,不間斷地弘法、講經,直至二O二二年六月,以高齡九十六歲往生。
  這兩位老師,被公推為蓮社前後任導師,他們兩位來自大陸不同的省份,因緣際會到了臺灣臺中,皆是奉獻一生,殫精竭慮地弘傳經教,方才得以讓我等後生晚輩,有幸還能品嚐大法,接續一點文化傳承,得識慧命,於末法中得以安身立命,師恩浩蕩、無以名狀。
  
  二O二三年十月十三日,經過半年多的籌辦,臺中蓮社諸蓮友,包括醒公家眷、前董事長簡老師、陳社長及法務部丁主任、學生弟子等一行四十六人,終於在下午三點會合於桃園國際機場,共同搭機前往南京,由醒公長子隆華學長,隨身敬帶醒公靈骨返鄉安葬,這是老師的最後遺願,落葉終得歸根,圓成醒公老師這一生,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此等意義是何其深遠重大!
  
  原本是只想低調籌辦的行程,卻由於醒公老師的德行感召,最終參加者,除了包括老師的六位家人在內的四十六位臺灣蓮友之外,還有遠自大陸廣東、浙江、江蘇、山東、河南、河北各省市遠道而來的蓮友學生等二十人,其中有很多甚至之前都還不曾謀面,卻是發心主動前來參與,此情此景,確實見證了論語中孔子所說的:德不孤,必有鄰!
  
  一路的顛簸,全體一行終於在十五日上午來到醒公老師安徽廬江祖墳之地。回想七十多年前,年僅十來歲的醒公,還是風華正茂的年紀,為響應參加全民抗日,毅然以滿腔熱血,由此走出家園故鄉,因緣際會來到臺灣,遇到雪公老師,開始他日後一生自立立人、弘法講經的修學生涯……
  今日經由醒公大陸親人的用心籌劃安排,透過簡單又莊嚴隆重的佛事儀節,得以讓醒公靈骨長埋於青山綠水的故鄉之野,奉安回到祖墳,學生弟子們以此聊表寸心,完成先師遺願,僅可算是回報師恩於萬一,大眾亦均感深慰,仰視蒼天白雲,唯願恩師能於西方淨土,早日成願再來,化渡有緣!
  
  
  

 
何日再來兮 望西思懺公 ...... 徐醒民老師   Top

  民國九十六年三月七日,師,南投水里蓮因寺懺公,化度圓滿,歸西安養。是月二十三日,為師舉行讚頌會。海內外四眾弟子,以及仰慕道德之士,雲集蓮因,途為之塞。師之弟子甚多,頌師之德莫能盡。民忝為弟子之一,回憶昔日承師教化,感德無窮,謹綴銘心數言,略申思念。
  
  時在民國四十五年間,民在外島,從事軍事新聞工作,聞有戒德莊嚴僧者,來自東北,弘化臺灣。民始心嚮往之。後以眼疾回臺北,住院治療。聞尚未出家之淨空法師言,知此嚴於戒律之僧,即是懺公。又以與民同住醫院之明訓法師,時亦未出家,然已親近懺公甚久,與民談及學佛因緣,知懺公駐錫埔里觀音山印弘茅蓬。民喜而請隨明訓入山拜懺公,途中想其戒律威儀,而有儼然難即之感。迨至拜見時,只見公溫和如春風。甚憾親近之不早。時,四十七年仲夏月。師知民嘗學唯識,遂於晚課後開示,謂修唯識觀,破盡我法二執,方能轉大圓鏡智,三僧祇劫乃成。不若以此會歸念佛法門,帶業往生,當生成就。然後為民傳授皈戒,使民成為五戒弟子。師之善巧攝受,令民時記在心。
  
  五十三年春,民遷居臺中市,從濟南雪廬老人學儒學佛,後來協助老人,為寒暑假期大專佛學講座講唯識課程。師知之,甚為歡喜。後來在水里蓮因寺,舉辦齋戒學會,命民助講《百法明門論》,或講其他專題。講前,師特親為介紹。後又賜以善本《教觀綱宗》,命民兼學天臺教理。爾後又賜丁氏《佛學大辭典》,謂工具書不可不備。民在齋戒學會講課約十餘年,每次上山,自步道入口行至蓮因,沿途不聞囂,但見微風動樹,身心為之一爽。及至見師,威德慈悲,誠中形外。言教未至,身教先施,令民深記在心。復憶莘莘學士,齋戒修學,其來有自。
  
  唐宋以來,韓歐程朱學派,論佛則闢之。而佛門亦有護法之士,論儒則小之。師則不然,嘗為學者講述〈學〉、〈庸〉,謂〈大學〉明德即是性德,謂〈中庸〉之天性即是人人本具之自性。其與佛說之真如本性無二無別。後聞民在臺中蓮社講述儒學,以及《論語》等諸經,至為欣喜,經常提示學子,研讀佛經,同時亦須研讀儒經,以是圓融修道,多方接引眾生。是亦令民感念不忘。
  
  師弘正法於末法時期。戒律以嚴己,溫和以接物。教演性相諸宗,並闡儒學經論,一切指歸淨土。期諸眾生,不歷僧祇,當生成就菩提大道。生死海眾,待師長住世間,普施濟度。不意慈航頓歇,海眾同悲。唯師悲心無盡,蓮邦暫住,必然再來。然而來時,何年何日,不知也。言念至此,思不盡也。
  
  民國九十八年歲次己丑閏五月弟子徐醒民拜述于臺中。
  
  
  
  

 
梵音集偶感 ......老放牛   Top

  之三--臺中蓮社社歌
  
  雪廬老人之《梵音集》中,創作了佛教歌曲,歌詞為:
  聖賢百二廬山峰,東林開淨宗;接統靈岩十三葉。蓮花一瓣分臺中。
  綠川流水,柳川微風,極樂遙遙,相通!相通!
  大道戒定慧,資糧信願行,二六時,深心體證。
  發宏誓,廣度眾生。陶來、謝來,平等恭敬,暮鼓晨鐘。
  金台滿虛空,彌陀佛,笑相迎!笑相迎!
  歌詞首二句,引東晉慧遠大師(淨土宗初祖)「不放逸」之行誼與其於江西廬山東林寺結蓮社之淨宗真修懿範以為勉。三、四句接續前二句,明陳臺中蓮社傳承;「靈岩」,乃民初四大高僧之一「印光法師」(淨宗行人多以「印祖」尊稱之)駐錫之道場;後世奉印祖為淨土宗第十三代祖師。東土禪宗有謂:「一花開五葉」,「靈岩十三葉」,是以借代筆法諭:臺中蓮社之創,蓋緣仰印祖之弘淨道風,雪廬老人旁接其所植蓮花(淨宗)一瓣(一支)以栽於斯(臺中)。
  五、六句,雪廬老人述說著臺中蓮社的地理環境給人感覺,就好似極樂世界之德水、微風;接下來的七、八句,雪廬老人自然洩露了創立的臺中蓮社不思議處在:臺中蓮社,是通往遙遠極樂世界的門徑。
  八句以下,雪廬老人確定了臺中蓮社的「應世大要」。臺中蓮社的蓮友們,在自修(自利)方面,須不離持戒、修定、養慧的成佛康莊正道,重以信、願、行為往生西方的資糧,二六時中,不離深心體證淨土妙義,以當生成就,化往蓮池為此生惟一目標。利他部分,一旦身入蓮社,即須發起宏大誓願,廣開方便之門,全力度化一切眾生。不論來的人是陶(陶淵明)?還是謝(謝靈運)?或是任何人,都得竭誠恭敬,平等對待,共沐於暮鼓晨鐘的蓮池海會之中。
  功德圓滿的臺中蓮社蓮友,可能會得到什麼樣的善果呢?只要依前所授的「應世大要」而行,雪廬老人斷言,此等蓮友臨命終時,已往生的蓮社蓮友們會遍滿虛空,並乘著金台伴隨著阿彌陀佛以笑相迎,一同往赴無有眾苦,但受諸樂的極樂勝妙淨土。
  
  
  之四--玉欄杆外
  
  雪廬老人之《梵音集》中,創作了佛教歌曲,歌詞為:
  風清涼,吹衣裳,玉欄杆外,陣陣送異香;
  有四色蓮花開放,高低滿池塘。
  放琉璃光,放赤金光,放珊瑚光,放水晶光;
  如雲霞繚繞,一般輝煌。
  池邊上寶樹成行,樓閣遙相望,那是我家鄉。
  關於「玉欄杆」的意涵,約略有五:一、圍棋術語:「由星位向邊上拆至邊星,古稱『玉欄杆』」;二、李白〈清平調〉三首之三:「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欄杆。」;三、淚水縱橫的樣子。唐.白居易〈長恨歌〉:「玉容寂寞淚欄杆,梨花一枝春帶雨。」;四、極樂世界樓閣邊上以玉製成的欄杆;五、古稱在女子衣服的緣邊,以絲織成花紋交錯的裝飾物,似今日的蕾絲花邊。
  欄杆的作用在分隔與攔阻,「玉」有象徵具君子德之意,得聲極樂者,自不可少善根福德,如此之善男子善女人,方可與玉之德行鄉匹配;雪廬老人定題以「玉欄杆外」,竊以為,前段所列一至四說,俱非雪廬老人本意。圍棋,與本曲所闡,無甚相關,一說,可略;二、三說,象徵著唐玄宗與楊玉環的愛情,肯定也與極樂勝境難搭得上邊;四說雖屬西方所現,然,與曲詞文意,有說不通之處,因為,按四說推之,玉欄杆內的「風清涼、異香送、四種輝煌光」,便成懸案。雪廬老人文功甚深,當不致遺此殘缺。
  《佛說無量壽經》經文介紹了法藏比丘廣發的四十八大願,其中第三十八願「妙衣自然」,內容為:「設我得佛,國中人天欲得衣服隨念即至,如佛所讚應法妙服自然在身;若有裁縫、染治、浣濯者,不取正覺。」又,「無量壽國其諸天人,衣服、……稱其形色、高下、大小,或一寶、二寶,乃至無量眾寶,隨意所欲,應念即至。」曲詞第二句乃「吹衣裳」,衣裳裝飾物之外,即所謂的「玉欄杆外」,依此理解,「玉欄杆外」屬極樂聖眾的依報世間;「玉欄杆內」則是極樂聖眾的果報正體。本曲曲詞所闡,聚焦於往生極樂之後,可享有的勝妙依報世界,行者吟之、唱之,若真能作極樂「是我家鄉」想,道業不愁不成。如是,本曲教化之功可知矣。
  
  
  
  之五--紅葉
  
  雪廬老人之《梵音集》中,創作了佛教歌曲,歌詞為:
  秋風起霜降天高看無邊紅葉
  蕭蕭復蕭蕭驀地裏吹墜之流水猛然間捲入雲霄
  滿地滾滾情顛倒
  幾片翻下糞圊幾片飛進酒瓢
  點妝台傍窈窕
  隨行人馬跡遙
  淅淅瀝瀝飄飄飄飄
  噫忽一片來撲僧寮課誦未罷
  旃檀還燒老僧拾起脫爾塵勞
  夾在經冊作箇念誦記號
  這正似三界無安人生無聊誰有幸
  投入佛懷抱
  本首歌詞以「秋風起」開的頭,秋的文學意象,常是愁思的借代;「霜降」,說是節氣,則乃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八個,約於農曆每年九月底。霜降以後,有天氣漸冷、開始降霜的意思。個人以為,老恩師錄「霜降」二字,意在暗喻:時近末法,人心漸次敗壞也。「無邊紅葉」,彷彿是說紅塵中無助的芸芸眾生,蕭蕭的風聲與落葉聲,映襯著老恩師稀疏的白髮。
  無邊紅葉,有的因為風吹掉進了流水之中,不知漂向何處;也有猛然間被捲入雲霄,誰知他們最終的落腳處;更有不少是受了風,並且滿地裡滾滾而行,一點兒也作不了主。以上各種描寫,象徵著「眾生因為『情顛倒』而六道輪迴,前途茫茫,誰能究竟明了」之意。
  其中有幾片翻下糞圊,標出彼等慘況尤為深重;另有幾片飛進酒瓢,是說,雖幸得善道,仍難免醉夢迷蒙。又或偶有被吹進女子閨房內的妝台上,因而得以陪伴著閨中美女的;再就是隨附著旅者奔行的馬蹄,被帶向了遙遠他鄉的。
  在淅淅瀝瀝的雨聲中,飄呀飄呀飄,紅葉們繼續飄。噫!有一片紅葉忽然來撲僧寮,這個「撲」字,是整首歌詞的詩眼,它諭示著那一個善根具足,重以殊勝因緣的眾生;其所幸者,在:遇僧眾課誦、蒙旃檀香薰與親善識老僧。這片紅葉,塵勞是脫,被老僧當作念誦記號,並夾在經冊中,就像是投入佛的懷抱裡;三界無安,空虛、愁悶的蠢動含靈中,有幾個能有如此大福報呢?
  
  
  之六--父母恩
  
  雪廬老人之《梵音集》中,創作了佛教歌曲,歌詞為:
  
  長流水好像父母心,河邊草好像兒女身;
  小草呀不斷水滋潤,兒身呀長掛父母心。
  
  區區四句,涵括了《詩經》三種主要表現手法中的「比」和「興」;首二句是「比」,後二句為「興」。《詩經》乃吾國文學寫實主義的源頭,老人妙筆善引,借長流水比父母心,用河邊草比兒女身;以小草不間斷地受到長流河水之滋潤,興發父母之心長掛念兒女之身。反覆唱頌,韻味深長。
  
  該歌詞中,既引用了《詩經》創作手法,就「意義的空白」,也就是「話外之意」、「弦外之音」推敲之,老人詞意,當是映蓄了《詩經》〈蓼莪〉之詩。〈蓼莪〉詩中,「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撫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恰屬「小草呀不斷水滋潤,兒身呀長掛父母心」的補充說明。
  
  更就「梵音」二字言,老人之文,肯定明顯或隱攝內典經教;本曲之詞,試與《楞嚴經》之〈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做一會通,「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十方如來對眾生的憐憫、護念,等同於父母憶念兒女一般;做子女的憶念自己的父母親,果真如同父母對子女的憶念,父母、子女縱使歷經多生多劫,也不會彼此棄捨遠離。「兒身呀長掛父母心」句,因本經內容,尤能充分地體現父母恩的偉大,等同於如來憐念眾生的山重恩深。
  
  
  
  之七--破地獄
  
  雪廬老人之《梵音集》中,創作了佛教歌曲,歌詞為:
  地獄苦!地獄苦!刀山劍樹油鼎煮,
  毒烟猛火鐵城中,跑東跑西無出路!
  一聲阿彌陀佛,地獄變成清淨土。
  據悉,佛經中並無「油鼎」一詞,「鑊湯」卻見於多經,例《地藏菩薩本願經》經文載有:「或有地獄,鑊湯盛沸,煮罪人身。」而歷代相關佛教之論著裡,偶見「油鍋之詞」,例《蓮修必讀》書中便有「油鍋湯鑊因人搆」的內容。油鍋地獄,乃中國民間傳説中,十八層地獄的第九層,非屬佛教經論曾出現過的稱謂。古代的烹刑(或稱烹殺),是一種及為慘酷的刑罰;施刑前,先盡數退去受刑犯人的衣服,隨後將其推入盛有油或水的大鍋(鼎),鍋底燃著柴火進行烹煮。下油鍋一說,在人們心裡,是一種至為恐怖的詞彙。老人以「油鼎」二字代稱之,必有深意。
  「毒烟」一詞,語出《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其文曰:「念彼觀音力,疾走無邊方。蚖蛇及蝮蠍,氣毒烟火燃。」別出於《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破僧事》(屬律部)世尊為化毒龍,現神通力以制彼之「毒烟」。「毒烟」一詞,縱未見於描述地獄景況之諸經文中,曲詞之借用,憑添了一種氛圍,那就是,墮地獄眾生在受無邊苦的當下,神識昏昧,一片迷濛,怎麼也尋不著出路的窘況。
  曲題「破地獄」,地獄之苦況須明;在刀山、劍樹、油鼎煮、毒烟、猛火及鐵城的鋪陳下,「跑東跑西無出路」一句,真正凸顯了可憐地獄道眾生的無奈;說是跑東、跑西,事實上,無論往哪個方向跑去,一概沒法脫去地獄的苦啊!
  本曲曲詞的詞眼,乃「一聲阿彌陀佛」;但稱彌陀聖號一聲,地獄因此而破,當下變成清淨的國土。破地獄之法,非止一端,雪廬老人高舉「一聲阿彌陀佛」以為破地獄之法,誠乃苦口婆心,此非依教奉行之真修大德不能為也。既使地藏菩薩再來,同將以「一聲阿彌陀佛」,普勸末法大眾,早備資糧以免含識妄墮地獄之苦。

 
靈巖書樓沿革補述 ......編輯部   Top

  以往本家同仁對來訪賓客介紹本家園區建築物,提到靈巖書樓,皆以下述文字,作為說明內容:
  
  靈巖書樓,原名「德明樓」,由臺中市佛教蓮社吉祥班捐建,謝潤德建築師義務設計,於民國五十九年完成。雪公為紀念印光祖師,改名為「靈巖書樓」,並於二樓供奉印祖法像,曾作為一年一度臘月佛七之場地。
  
  為什麼要建德明樓呢?德明,是本家創辦人李老居士的法號,老人家字炳南,號雪廬。民國三十八年隨國民政府來台之後,春風化雨,普潤群生。眾弟子感念恩德,集眾人之力,思建「德明樓」以報師恩。而雪公是否不願居功,而轉作紀念印祖之用呢?
  近日於菩提樹雜誌一六一期(民國五十五年四月八日發行),找到「佛教新聞」專欄中,記載靈巖書樓奠基典禮的相關文字:
  
  「聖蓮室新建工程,已於上月十九日舉行奠基典禮,該院時請詹居士之全權代表人周宣德居士蒞中主持該一典禮。同時,該院原計劃建築之印祖舍利閣,因印祖舍利均在大陸,鐵幕下垂,無法請出,現存有印祖親手翰墨長卷,即以此件藏於此中,以作紀念,決改名爲靈巖書樓並作爲學術研究,及接待貴賓之用,該項新建工程係由臺中蓮社吉祥班蓮友捐建,亦於是日擧行破土,由該班藍文奎居士代表主持典禮。是日,臺糖總公司之傅益永居士及中興大學許敎授並各大專學社社長等,均蒞院觀禮,隨喜參加繞場誦念·該院備以午齋供衆共結法緣。」
  
  原計畫命名的「印祖舍利閣」,以無舍利可供奉的緣故,遂改名為「靈巖書樓」。靈巖書樓落成之後,二樓除供有印祖法像之外,原收藏印祖親手給雪公的書信,即印祖文鈔中《復李德明居士書》,現轉於臺中蓮社公開展示,更能與蓮友大眾廣結法緣,原處則改陳列影印長卷。
  
  台中蓮社整理的雪公年表中記載:
  「民國六十二年六月,印祖部分靈骨輾轉來臺,供於臺中菩提救濟院之靈巖書樓,雪公前往參拜,設齋供養。」
  所以後來還是有印祖靈骨供於法像右側,以遂眾人心願。法像左側則為雪公法像及舍利。在本家網頁的沿革上介紹:
  
  民國五十六年八月五日,太虛紀念館樓上成立佛教善果林,專供蓮友早晚課誦、念佛及法會使用,實現了四大誓願之祈禱法會。民國五十八年夏天,雪公李老恩師於太虛館二樓,每週四晚上開講《佛法五講》,隨後續講《佛說四十二章經》、《佛說阿彌陀經》、《法華經普門品》、《無量壽經》、《孛經》、《法句譬喻經》等。法筵盛極一時,直至六十四年春天為止。
  
  善果林是登記為宗教法人,涵蓋建物包括:太虛紀念館、聖蓮室、靈巖書樓、功德堂,宗旨是為弘法利生之用。雪公於民國五十八年在太虛紀念館善果林講《佛說四十二章經》時,編有表注,醒公徐老師於現場筆記整理,而成《佛說四十二章經表注講義》流通教界。
  在靈巖書樓二樓,有一準備小室,陳舊的書桌上,曾留有筆墨紙硯,應該是雪公當年準備上台講經所用的吧?
  
  雪公往生之後,台中蓮社聖公周老師與醒公徐老師接續於每年大年初一,前來靈巖書樓上香,之後轉往般若精舍,再往台中蓮社主持團拜。本家民國八十六年出刊的菩提家訊第二十七期刊載:
  
  「今年新春正月初一上午九時,雖然春雨綿綿,而臺中蓮社二位老師|周聖遊老師與徐自民老師連袂蒞臨本家靈巖書樓,向印光祖師與雪公老恩師及太虛紀念館上香。陪行者有臺中蓮社劉董事長誠達、陳社長火爐及林前社長資木等人,由本家李董事長親往蓮社迎接,...。」
  
  聖公周老師往生之後,醒公徐老師仍每年依例前來上香。
  曾有某耆宿大德回憶:「靈巖書樓二樓早年曾於年終歲末作為佛七場地,由雪公親自主七,是為了讓這些執事人員,在辦事之餘,也要顧及自己的道業。」這是其印象及感受。在雪公年表中記載:
  
  「民國六十一年...臺中蓮社念佛班員假善果林靈巖書樓打佛七,公前往開示『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
  
  雪公的佛七開示,契理契機,與會蓮友莫不惕勵自省,十分受用。
  民國七十四年,臺中蓮社聯體機構的常年護法,周榮富大德,在雪公的安排下,住進靈巖書樓樓下,深居簡出,過著處士般的生活,直至民國九十一年往生。周大德早年出身寒微、勤儉致富,雖有雄厚的財力,卻自奉甚儉,不忘樂善興學、晚年歸心佛法,志在生西。本家曾設「聯善施醫會」,對貧病有需求的民眾或僧伽,以施醫券為憑證,配合菩提醫院及其他醫療院所,施以醫療服務,就是結合周大德所創立的榮富慈益基金會,以及另一個天生慈益基金會的力量,才能完成博施濟眾的功德。雪公曾向周大德說:「你我均已耄耋之年,你要學佛,必須跟隨在我身邊。」因此周大德毅然將陽明山別墅全數變賣,偕同夫人南下,住進靈巖書樓樓下,可說是捨棄豪宅,而專程求法。經上雖說「豪貴學道難」,對周大德而言,豪貴卻不是學道的阻礙。
  在《地藏經》中,世尊付囑地藏菩薩:「現在未來天人眾。吾今慇懃付囑汝。以大神通方便度。勿令墮在諸惡趣。」地藏菩薩胡跪合掌,恭敬答以:
  「世尊。唯願世尊不以為慮。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於佛法中。一念恭敬。我亦百千方便。度脫是人。於生死中速得解脫。何況聞諸善事。念念修行。自然於無上道永不退轉。」
  即使一念恭敬,地藏菩薩尚且百千方便,度脫是人,何況奉行眾善,念念修行者?如周大德一般,蓮友的慧命受惠於雪公法乳,不知凡幾,佛菩薩的慈悲,真是無以復加了。
  臺中蓮社社歌上說:「接統靈岩十三葉,蓮花一瓣分臺中」,雪公從駐錫在蘇州靈巖山的印祖那裏,承接了三根普被的淨土法門,而將之遍佈中台灣,乃至於台灣每個角落。雪門弟子們,更是承襲法脈,無不兢兢業業,誓願源遠流長。
  
  
  
  
  
  
  附錄一(節錄《佛說四十二章經表注講義》第二十四章)
  經文:「佛言:愛欲莫甚於色,色之爲欲,其大無外,賴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無能爲道者矣。」
  表注:佛頂經—婬心不除塵不可出
  
  講義:
  一切外道,修行之目的,不外生天,說之簡而聞之易。若問修佛之大用,亦語以生天,即大謬矣。天在六道之中,報雖優於人道,而命終又墮三塗。是以佛教不主生天,而須出世成佛。然如何修之,始能出世成佛,說之不簡,聞之不易也。
  修者修心也,眾生之心本然明淨,迷而添於物欲,則爲汚染,於是作善生天,享福造業,再入地獄,流轉不已,無非是迷。欲其不迷,惟須去盡物欲,以明本心,明心即是成佛。然爲衆生闡明此理,知之者寡,若云神愛世人,當可一間即解,故佛徒不如外道徒多也,雖多,其若不能出世何。
  此章「愛欲莫甚於色」三句,明色爲五欲之最者也。愛是見物輒愛之,世間物至多,故愛欲至廣,然皆易於斷除,惟色欲斷之最難。眾生以何因緣轉世入胎?緣遇男女交而動其淫心也。設凡夫遇名色不可得兼,必捨名而取色,財食睡亦皆不能勝之也。
  「賴有一矣」四句,明凡夫之大欲,幸惟有此一而已,若再有一欲同色欲之大者,則普天下之人無能出六道矣。
  昔有小乘僧人,入定可持續三週,詎知壽命已盡,閻王差二鬼提之。此僧所修爲光明定,鬼入其室,惟見其明,不得其形。尋思此明必有其所,以迫於時限,遂號擾不已。僧不爲所動。鬼技窮,求之竈君。竈君曰:當動其心,然吾察是僧已無他欲,似於花瓶尙悅之,汝不妨一試。鬼碎其瓶,僧果爲心動,出定現形,遂爲所獲。是故修道者,動心則失道,而色欲之動心,無與倫比也。
  
  
  
  
  
  附錄二(轉載自明倫月刊第1期,民國五十九年創刊)
  靈巖書樓簡介
  【本刊訊】庚戍農曆十一月四日,為淨土宗第十三祖印光大師涅槃三十年紀念,祖師在臺之弟子,集會臺中菩提救濟院內對面善果林之右靈巖書樓,為祖師法像舉行安座典禮,會後諸弟子率再傳弟子多人聚餐攝影留念,並祝祖師之遺風永垂於世。
  靈巖書樓為臺中蓮社吉祥班郭阿花班長等獻建,供養恩師雪廬老人,取名「德明樓」。師謙辭,後由師伯陳老居煌琳婉勸受之,以供師祖,遂改今名。
  祖師之法像,由名家恭繪,莊嚴而慈祥,遠近學人得瞻仰者,皆肅然起敬。
  師祖與師之翰札十餘封,亦供於樓上。抗日期間,師在陪都,祖在靈巖,烽火路塞,欲求法諭,唯藉郵傳,是以往還書信至夥。民國二十九年,祖師圓寂後,靈巖諸弟子向外徵文,擬編文鈔續集,師選有關論道者,悉數付郵,卒未寄達,湮沒於世,至為可惜。現存之十餘封,雖非專門論道者,然學者恭讀之後,道心已油然而發,實為希有之法寶。
  書樓之鄰,為太虛紀念館,師每週四蒞此講經傳道,門人既聞法音,又瞻拜祖像,咸稱歡喜無量。
  
  
  
  附錄三(轉載自明倫月刊第五三八期,民國一一二年出刊)
  雪公開示福慧雙修節錄自〈戊午年民國六十七年雪公靈巖書樓佛七開示〉:
  學佛不論十年、一百年,也不離修福慧二字。經上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初學佛者多半注重修福,老同修多注重修慧,其實福慧為一樁事,不可以打做兩橛。
  念佛為的是什麼?不外現在能消災免難,將來能往生西方。消災免難即是修福,往生西方即是修慧。若現在不能消災免難就是沒有福,現在既不能消災免難,將來要往生西方就很不保險。既不能往生西方就是沒有慧,就是沒得一心。
  福慧是怎麼一樁事呢?本性本清淨光明,但有無明覆住透不出光明,喻如鏡體有塵埃而不能照;現修福時如以抹布來拭鏡,只要塵去了,光也就透出來,所以修福即是修慧。
  如何念法呢?念佛法門有二種方法:一為念佛,一為憶佛。念是念茲在茲,即念佛時心在佛上,心即是佛。比如我們早晚二課時念佛,念由心起,聲由口出,再從耳入、心記,身口意三業合起來念。
  但在家人不似出家人,一天要做三堂、五堂功課的不多,能一天念上三小時就很不錯,其餘二十一小時皆散亂、造業。這種念佛功夫還不夠半杯水,又怎能救火。但佛有方便法,即謂憶佛。憶是明記不忘,行住坐臥,穿衣吃飯皆不許忘,即使到最不淨的廁所裡,心也要有佛,記得清清楚楚。
  諸位想想,有一件事幹什麼皆忘不掉,那是什麼呢?即「吃」。有時肚子不餓,時間到了也吃,念佛如到了像吃這種地步,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附錄四(菩提樹雜誌一六O期登載靈巖書樓出資捐助名錄):
  
  (印祖舍利閣)藍文奎居士一萬二千元。吉祥班六千元。徐林冬柑居士五千元。林草李居士四千元。曾志秋居士三千元。陳鵬飛、洪葉、蔡慶義、陳張葉、方林鶴、陳阿頭居士各二千元。無名氏一千六百元。陳錦、李林絨、藍文永、藍文煙、鍾元鎔、蔡和榮、日新電機廠股份有限公司、李金芳、蕭楊慧菊、賴阿葉、王雙慶、林秀茹、劉宗賢、盧碧連、林明玉、林足玉居士各一千元。洪金榮居士八百元。郭阿美、張茂松、蔡莊素鶖、黃淑柑、賴雪霞、信芳社、吳流、陳權棟、莊玉津、王秉燭、王梅沼、林桃、林招治、謝樹根、黃修得、江寬玉居士各五百元。張縀、林阿美、張順李鳳嬌、陳彰寅、洪汝盛、王國榮居士各四百元。廖永全、廖雪娥、林陳寶珠、蔡瑞雲、何通卿、王汪不、郭金生居士各三百元。蕭金泉、胡王銀鳳、無名氏、蔡免、和生進出口商、無名氏、許秋金、張宗祥、春榮公司、鄭密、賴榮助、賴香厚、何淑芬、許朝宗、李應祥、張賽杉、林樹發、張林鳳、王文魁、李地、吳坤全、進來、林金乾、陳賽香、楊柯美騰、吳祿冠、王粘菊花、許庚南、林樹旺、蕭如玉、張建山、施平和、黃文盛、許富美、侯伯約、謝乱妹、許金、何菊、郭金針、謝梅、張趙秀瓊、郭木茸、施郭汝、許秀、施添福居士各二百元。張雪貞、陳善職、林萬應居士各一百五十元。陸士根、張蒼居士合捐二百元。蘇木春、何祥文、莊業城、蘇王阿去、張圓、徐愛、無名氏、林謝愛、陳林葉、胡月娥、廖滿、陳天來、廖進茂、洪萍、李志鵬、鄭金生、周清秀、林允傑、林允豪、吳珠、林瑞華、何換、陳女、林鬢、蔡裕宗、永光塑膠廠、林正幸、楊秀英、王錫堂、賴合禮、賴清風、賴清培、許謹章、李素貞、林清河、黃文呈、郭大樹、黃金鐘、張水盛、陳蔡香、李逢春、蔡崇卿、蔡進、徐國雄、柯隆鵬、吳清水、黃森、廖大河、陳培坤、陳田、林許蘭花、廖好、楊叩、賴王謹、陳芹、施銀發、劉阿蕊、林秀枝、林清池、雷金銓、林春南、陳秀英、黃芽、黃鄙、何通寶、蔡鳳、黃宗隆、張阿枝、胡隆道、洪玉珊、張勵仁、蘇金川、葉媽典、林玉桂、吳善心、林善隨、魏免、鄭金錢、廖春、黃阿美、黃張美玉、林萬峰、郭茶葉、王蔡專、羅來鳳、羅昭敏、蔡連淼、盧進雄、賴鳳鑾、朱寶賢、張宗訓、王臨安、鄭錦洲、劉英、莊秀英、廖雪、楊昭英、陳玉女、李鳳娥、謝茂斌、張許梅、鄭英、陳究、王翁憤、臺中市第一信用合作社、紀紅花、伊元山、臺中路一四五號、洪黃月香、張黃秀英、林月嬌、黃換、楊綉鑾、賴桃、賴玷居士各一百元。王萬生居士八十元。蔡玉立、周春蓮、邱創群、郭氣、陳蕭寳桃、許鴛鴦、林善雪、楊淑娥、劉耀堂、賴楊屘、陳嬌、張宗哲、劉彩釗、陳清癸、陳樹根、許湖雲、武黃招、黃瑟、張廖富根、洪坤源、黃文欽、張阿雪、劉黃阿好、黃樹煌、張宗哲、林春南、王春花、無名氏、劉貞松、施麗華、劉寶星、林玉堂、劉翠瑁、劉桂英、林金鑾、林金益、林金蘭、廖德水、林碧珍、蔡春傳、陳劉爽、李恭國、許朝宗、許用貴、洪淑蘭、王有醮、林賴好、沈士增、黃鸞、廖清松、楊鳳、楊雪君、張萬水、賴明時、楊柳靑、孔汾派、林溪立、何壬癸、林勤、楊愛、張阿琴、倪金蓮、廖雪、郭縀、林玉鳳、張陳賢、陳圓、林江英、何阿枝、謝墻、陳勝記、江全、吳華軒、洪迺坤、林長忝、陳來信、謝文川、倪新志、林文賢、王萬福、林祥恭、吳啓彰、陳粧、鄒明發、王金戀、王聰敏、王尾、王金足、王牧童、鍾正行、張神見居士各五十元。黃淑貞、劉燕滄居士合捐五十元。謝茂能居士四十元。賴大夔、林曼麗、林玉霞、陳蕊、蔣綢、蔡劉靜之、張梳楚、朱金堆、洪柱棕居士各三十元。何國揚、洪金榮、駱學麟、廖雪娥、張圓、葉珠鳳、曾琴瑟、吳阿月、李文芳、陳柱香、謝惜、張宏基、張秋吉居士各二十元。紀彩雲居士十五元。林樹旺、吳文志、吳月華、林栽培、許真莉、許雅玲、劉景奎、劉文龍、徐釵、鄭家制、無名氏、廖阿秋、丁壽喜、蔡明珠、劉清標、劉煥輝、葉榮華、郭清海居士各十元。陳夏葉居士八元。卓炳南、陳鏡明、黃瑞麟、陳大相、陳應慶、何其福、陳月、張珠、孫世俊、李思豪、陳樹木、建華藥房、張金鐘、石清坤、林慶三、黃水柳、黃玉霞、福隆碾米廠、陳昭宗、黃英居士各五元。林芳洲居士三元。(以上包括五十四年七月份六萬元之名單。)

 
112年中秋節節慶暨九月慶生會活動 ......社工組   Top

  
  中秋節節慶活動於樓層辦理,首先由主持人為九月份壽星長輩祝賀,帶領工作人員一起歡唱生日快樂歌,並發給壽星素糕、安素,祝福長輩們都能身體健康、順心。
  
  中秋節吃月餅相傳起源於元朝的一場戰爭,當時人們用月餅內藏的「八月十五夜起義」紙條,成功聯絡分散各地的反抗勢力,推翻了元朝的統治。自那以後,吃月餅成為中秋節的習俗之一。月餅的形狀圓滿,象徵著團圓和諧,因此被賦予「團圓餅」的美名,成為中秋節不可或缺的美食之一。
  
  提到中秋節不可或缺的就是賞月、圓滿的意象,今年工作人員準備了製作綠豆冰糕,在製作小糕點的同時,邀請長輩與家屬們一起動手做,除了可訓練長輩上肢肌力,又能促進長輩的社會互動。長輩配合洗手做好清潔工作,主持人介紹冰糕月餅做法,長輩立刻聯想到與包水餃或是做紅龜粿一樣,馬上就可以上手,且動作迅速,大家都很喜歡做烹飪。
  
  做完後,主持人邀請大家一起享用月餅,有的長輩訝異表示不用煮熟嗎?含在嘴巴不敢咬下去,與長輩再次介紹裡面的食材(蒸熟的綠豆沙及紅豆沙),長輩才放心的享用,且不斷的讚賞好吃。在互相觀摩與協助的過程中,同心協力完成綠豆冰糕,分享給其他功能較受限的長輩,彼此如同家人,一起享用中秋節小糕點,一同享受中秋節團圓的愉快氛圍!
  
  活動最後也邀請長輩一同歡唱懷舊老歌,大家一起合唱瀟灑走一回,活動在長輩的歡笑中結束。
  
  
  
  

 
冬至耶誕節慶暨慶生會 ......社工組   Top

  今年度冬至耶誕節慶活動一樣於各樓層辦理,主持人向大家介紹,年底即將迎來冬至節氣與耶誕節!隨後進入慶生活動,工作人員準備了花圈為每一位壽星配戴,由主持人帶領所有人一起唱生日快樂歌,壽星代表陳李長輩相當開心祝福大家生日快樂、幸福滿滿。
  社工本次團康活動準備趣味小遊戲,有問答類、桌遊類、手做繪圖類,藉由多種小遊戲的種類讓長輩有不一樣的遊戲體驗。
  本次邀請陳長輩擔任耶誕老婆婆,負責發放小禮物給其他長輩們,陳長輩同時也是一位出家法師,因此當長輩們看見耶誕老人笑瞇瞇地遞上暖心禮物,收到禮物的長輩們各個樂得笑開懷,稱道阿彌陀佛,工作人員也一起收到耶誕老婆婆的祝福禮物與擁抱。最後活動便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結束,為今日畫下完美的句點。
  
  

 
冬至節慶-搓湯圓 ......社工組   Top

  冬至的湯圓,俗稱「冬節圓」,在台灣習俗中吃冬節圓是非常重要且不可或缺的,十二月的到來伴隨著寒流來襲,今年的冬至搓湯圓十分有氣氛,長輩們聽到要搓湯圓皆紛紛表示要來一起逗熱鬧。
  
  早課結束後,長輩們陸續至一樓大廳,今年與往年不一樣的是,多了許多家屬一起陪同長輩參加活動,在搓湯圓的過程中,長輩們紛紛懷念起過往回憶,劉長輩表示來這裡已三、四年,每年都一起跟大家搓湯圓,相當熱鬧,韋長輩則表示自己以前在家裡還有包芝麻餡,芝麻餡也是自己熬,十分費工夫,黃邱長輩說小時候都會搓湯圓,還詢問是否已經冬至了,冬至都會煮湯圓。營養師也提醒大家:湯圓煮好之後要分享給大家一起吃,廚房在禮拜六就要煮紅豆湯圓,因此要記得湯圓搓小顆一點,給所有阿公阿嬤都可以安心、好入口,吃完愛心湯圓之後暖心也暖胃,長輩們紛紛微笑認同,現場充滿了溫馨的氣氛。
  
  

 
佛教跟基督教(節錄自淨空法師佛學答問) ......編輯部   Top

  問:佛教跟基督教有什麼相同?請法師開示。
  答:佛教,前面二次講演大致上都介紹過了。佛教是釋迦牟尼佛對於一切眾生的教導,它是屬於教育而不是屬於宗教。基督教與佛教相同的地方就是上帝愛世人,佛法講的慈悲也是關懷一切眾生、愛護一切眾生、幫助一切眾生。不同的,佛法不但是廣泛的教學而且是非常深入的教學,它是幫助眾生開啟智慧。宗教的目的是希望眾生能升到天國,這是在最後這個階段不相同的地方,雖不相同但是並不矛盾,這個我們應當要曉得。我們在經典上能夠看到,佛菩薩以及佛教導他的學生,對於上帝的尊敬絕不亞於宗教徒,甚至於比宗教徒還要超越。因為佛法經典裡面對於天界裡面的狀況,說得非常詳細,比基督教的《聖經》詳細很多。
  
  第二個問題,基督教裡的「永生」和佛教裡的「往生」,有何區別?
  答:這個區別很大。不一樣,完全不相同。基督教裡面,它最高的境界是升天。這個升天他們不曉得,以為天堂只有一個,上帝只有一個,唯一的真神。其實,上帝太多了,數不清的。他們那個上帝,就是佛法裡面講的忉利天主。你看看一個單位世界就有一個忉利天,三千大千世界裡面,有多少個忉利天?一百億個,一百億個忉利天,一百億個上帝,你到哪個上帝那裡去?何況忉利天壽命的確是比人間長得多、福報大得多,還是有盡的時候。佛告訴我們,忉利天的一天,是我們人間的一百年,他們一天,我們人間一百年。忉利天的壽命一千歲,也以我們這個算法,一年三百六十天,他的壽命是一千歲,他的一天我們人間一百年。壽命再長也有到頭的時候,到頭之後還要搞六道輪迴,他哪裡叫永生呢?看錯了,不是永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不同,那真正是永生,這個一點都不假。
  
  第三個問題:天主教、基督教說他們一旦生天,永遠不會再受苦,和我們講得不同,請問他們是打妄語嗎?
  答:他們沒有妄語,他們說的話也是正確的。實在講,其他宗教修行功夫也有淺深不相同。生天,我們知道,佛在經上告訴我們,天有二十八層,他是生哪一層天,這在他們經典裡面講得不夠詳細。但是天人壽命長,天上福報大,正是所謂樂多苦少,一般人很容易誤會生天是永生,不會再受苦了。
  佛在經上告訴我們,忉利天人可能就是他們所說的天,中國人稱玉皇大帝。天人到什麼時候才受苦?臨命終時前七天。佛在經上講,五衰相現前,他才感到恐怖,才感到苦。由此可知,他那麼長的壽命,通常他沒有覺得他有苦受,只有在臨終之時,他才有苦受,這是很容易被人誤會他是永生,永遠離苦得樂,會產生這個誤會。以忉利天來說,佛在經上告訴我們,忉利天的一天是我們人間一百年,我們以人間三百六十五天是一年,假使天上也是三百六十五天是一年,他的壽命是一千歲,要到最後臨終前七天,他才會感覺到有痛苦。由此可知,天人容易被順境所迷,他很少有逆境,他被順境所迷惑了,誤以為生天是究竟。壽命雖然長,但有一定的壽命,壽命到的時候苦報就現前,而且還不免要輪迴六道,這是我們一定要懂得、要明了。
  關於其他宗教的這些人,我們有緣分也一定要幫助他。幫助他生天也不錯,無論在哪一層天上,我們在佛經上看到,都有佛、都有菩薩在那邊講經說法,教化眾生。所以不全是我們人間有佛法,天上也有佛法。他在這個地方不相信佛法,他相信耶穌,要到上帝那裡去,我們就幫助他去;去了之後,上帝天天請佛來講經,他不就跟上帝一起聽經了?這都是好事情。所以我們要懂得「恆順眾生,隨喜功德」。
  
  第四個問題:
  問:如何引導基督教的朋友、親人來學佛?和探討真正的究竟和三世因果。聽說基督教耶穌有十三年的時間不見,記載在《聖經》,是否也去印度取經?也是菩薩示現,在西方國家行善?
  答:度基督教徒,你這個心不能說不好,也不能說完全好。我們跟所有宗教往來,不要有一個這樣的心,就是想把他變成佛教徒。如果有這樣一個心,宗教就免不了要有戰爭。為什麼?爭信徒,會打架,不可能和睦相處。我們如何跟他相處?我們尊重他、敬愛他、信賴他、幫助他,希望他是真正的基督教徒,希望他將來真正升到天國,親近耶穌,這樣就對了。
  我們要想把他拉進佛教來,他想把我們佛教徒拉去信他們,這個事情不是麻煩嗎!這不是朋友之道。我們跟你交朋友,我不會把你家的小孩拉來,說:「你叫我爸爸,不要承認你自己的爸爸,你要反對他,你要認我作爸爸。這兩家不就要打架了?我們對他應怎樣?」你要孝順你的父母,要聽你父母的話,人家很歡喜,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所以千萬不要有這個念頭。
  我們勸導他,好好的學它的經典。神愛世人,你要把神的愛落實在自己身上,自己代表神、代表上帝愛一切世人。我們要這樣教他,這個世界上就不會有宗教戰爭,宗教與宗教之間才會和睦相處。他信哪個教,我們尊重他那個教,我們幫助他信他那個教。
  我們對任何一個宗教都禮敬,決定沒有毀謗,決定沒有輕視。我們入基督教堂,見到十字架,我們也致敬。到天主教堂見到耶穌像、見到聖母像,我們也跪下來拜。
  他們看到就很奇怪:「你們怎麼會來拜」?
  我就告訴他:「那是阿彌陀佛。」
  「那怎麼是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神通廣大,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示現什麼身。你們是基督徒,應以基督身得對賄,觀音菩薩、阿彌陀佛就現基督身來度你們。應以阿訇身得度,就現阿訇。這是回教。所有宗教都是一家。
  他們講:「神只有一個,唯一的真神。」
  我們也跟他說:「確實是一個真神,一個真神能夠示現種種不同的形相,度種種不同的根性,於是雖有許許多多不同的宗教,還是一個神,那就不會打架了。」
  所以我見到耶穌也拜,見到瑪麗亞也拜,見到大梵天也拜,見到他們的宗教我都拜。我拜給他看,我不但拜你們的神,我還讀你們的經。我知道你,你不知道我,你吃虧了。你要想知道我,你好好去唸佛經,你就曉得了。
  所有宗教都是一家人。你要提倡這個第一,反對那個,最後反對都是反對你的神,那個神變一個樣子,你就不認識了,你就反對他。錯了!
  他是千變萬化。「就好我們自己的爸爸一樣,我們自己的爸爸換一個打扮,穿上另外一種衣服就不認識了,就不認他是爸爸,這成什麼話!」
  所以你要肯定,大家都敬神,神的神通廣大,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以佛的立場來看,所有一切神都是佛菩薩化身。如果換到你們的立場來說,諸佛菩薩都是上帝的化身,不就扯平了。在回教裡面,所有一切宗教的神明都是阿拉的化身。統統擺平了,一家人不要再打架了,和睦相處,平等對待,大家都能過幸福美滿的生活,這樣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