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導覽

菩提家訊第84期

董事長室董事長勉勵的話- 疫情肆虐下的省思

主任室失智症BPSD的照顧

 常董簡智果勤修清淨波羅蜜(節錄自普賢行願品講記)

 淨空老法師養老院是最有希望的工程

星雲大師老人是寶

護理師 鄭玉美 我與長照

護理師 黃雅雯失智症課程課後心得及照護經驗分享

護理師 吳梅萍失智症早期診斷及介入的益處

編輯室 長輩剪影

法務組長郭宗旻臨終慰導與吉時助念要點

劉靜宜劉國榮老居士生平

已故長者葉高敏家屬感恩與分享

編輯室前代董事長王炯如訪談紀錄

老放牛梵音集偶感

淨慧嚴持八關齋戒得真實益

社工實習生薛雅真廖劉阿嬤的生命故事

董事長勉勵的話- 疫情肆虐下的省思 ......董事長室   Top

  這一次新冠肺炎,也就是從前所稱的瘟疫,可以說帶給本家很大的挑戰。其實不僅僅是對本家,對於我們全人類,都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前後經過兩、三年的時間,整個人類生活方式,因為瘟疫的流行,起了很大的變化,甚至於包括生命。
  
  幾天前我聽蓮友講,他在嘉義有個朋友,夫婦本來作餐飲生意,都作得非常順利,算是小康以上的家庭,但是因為瘟疫的關係,餐廳都沒有生意,一直賠錢虧損,最後維持不下去。可是總得要生活,所以一個大老闆,也要去找其他工作。然而中年之後,工作不好找,最後替人家送瓦斯。他太太也是,本來是很尊貴的老闆娘,也去找一份臨時工。有人在媒體上問這對夫婦,說等到疫情過了之後,你們是不是還想再重新恢復原來的事業呢?他們說:已經被折磨得沒有什麼鬥志了,經過這一次打擊,鬥志全消,想都不敢想。
  
  類似嘉義這一對夫婦的例子還很多,像台中七期有家大型婚紗餐廳—僑園,許多蓮友都曾在那裏舉辦婚禮,宴席場面有多大啊,後來也吹熄燈號。有那麼多員工,疫情時間又那麼久,都沒有生意,當然不堪虧損。所以生意作得越大的,反而倒得越快。還有大家整個生活方式都改變了,本來可以到處玩,現在都禁足在家,親戚朋友來往也都盡量減少,這都是因為疫情的關係。我們以學道人的眼光來看,就是一切都是無常法。
  
  說到無常法,最近我們蓮社兩位師長,一位是醒公徐老師,一位是淨空老法師,相隔不到一個月的時間,相繼都走了。真是萬法無常,我們看到今天活蹦亂跳的一個人,可能明天就不見了,生命無常。不但無常,而且是迅速。所以佛經上說生命有多長呢?在呼吸之間。就是一呼一吸之間,一呼出去,沒有吸進來,就走了。這是我們要體會到這個生命的無常。
  
  那麼生命結束走了之後,怎麼樣呢?一般人就以為:死了就一了百了。可是我們從佛法就知道:哪有可能一了百了?死了以後,一定是隨著我們平常所造的業力,包括過去多少生、多少世所造的業,作一個總結算。如果造的善業多,將來就投胎到人天善道;如果是所造的惡業多,那必然就投胎到三惡道去:畜生、餓鬼、地獄。這個生命的真相是這樣子,所以我們碰到這個生命無常,哪一天就輪到我們。還有我們所照顧的這些長輩,他們也都是隨時要走;上個月,你看走了二十五個人,幾乎一天一位。我們也一樣早晚也得走,所以我們應當要預做準備,生命雖然無常,但是我們要珍惜活著的每一天。
  
  還有我們要非常感恩,經過這一次挑戰,我們還能夠很安定,而且都能夠同舟共濟,度過這一次的難關;我們應該感恩,我們還沒有物競天擇,被淘汰掉,還有一份安定的工作,沒有起太大的變化;像嘉義那對夫婦,變化就非常大。
  
  那麼要預做準備,怎麼準備呢?就是將來我們最好能有把握跳出這個六道輪迴。就是縱使不能跳出六道輪迴,我們也不要落入三惡道。因為一旦落入三惡道,那是萬劫不復,要再翻轉,就非常困難。
  
  拿儒家的觀點來講,孔子說:「朝聞道,夕死可矣。」生命雖然迅速,但是我們有所準備,就是隨時可以走,我們可以走得沒有大遺憾,這個就非常可貴了。那麼怎麼能夠沒有遺憾地走呢?朝聞道。我們早上能夠聽到真正的道,孔子所講的道,是指君子大道,我們懂得作一個正人君子。一個正人君子,那就不會掉到三惡道去,這就比較保險。不要到三惡道,還在人天兩道,至少還可以聽聞到種種聖賢的道理,這就是還有補救的機會,所以說:朝聞道。
  
  那麼更高明的,能夠聽聞到超脫生死的解脫之道,當然是更好。孔子的朝聞道,這個道就包括了世間正人君子的大道,同時也包括了佛法的解脫之道,解脫生死的大道。早上聽到了,縱使晚上生命就結束,死了也可以沒有遺憾,因為已經抓住了人生的意義和價值。所以我們在這裏生活每一天,就應當要對於解脫之道,天天都在進步,而且朝這個目標在努力,這就是生活得有意義、有價值。如此就隨時可以走,可以走得沒有什麼大的遺憾,這一點很重要。
  
  尤其是我們臺中蓮社,這些聯體機構、這些同仁們、這些蓮友們,他們過去都聽聞雪公教導的淨土法門。淨土法門跟其他的法門不一樣的地方,就是可以當生成就,當生成就就是這一生可以得到解脫。因為知道念佛,又有信心願力,求生極樂世界。將來到了極樂世界去,那裏沒有三惡道,至少有了第一層的保障。還有到了那裏是無量壽,壽命是無量的,不像我們這裏幾十年,頂多是一百年。一百年之後呢?一百年之後,生命結束了,有隔陰之迷。我們煩惱沒有斷,有隔陰之迷。隔陰之迷是什麼?就是前生事都忘了,前一生所學的,不一定能夠繼續。所以這就非常不保險,其他的法門雖然好,但是沒有辦法能夠保證你當生成就,這個就非常不保險。
  
  那麼現在我們聽聞到念佛的法門,也都教我們的長輩要念佛。念佛要念得純熟,要到什麼程度才能夠有把握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呢?經上說:要到「一心不亂」。如果能夠念到一心不亂,那就是證到念佛三昧,往生就有把握。
  
  前幾天我在仁愛之家的群組裏面,看到有人貼了一段佛學問答,有人問雪公說:我們是在家人,平常還要工作。工作有時要用腦,不是只有體力而已,這樣子我們念佛怎麼能夠念到一心不亂呢?有人提出這樣的問題來問雪公。
  
  雪公怎麼答覆呢?說第一,我們如果是真正學佛的人,都有一定的早晚課,固定的時間作課,這叫做定課。有時間的,可以訂得長,沒有時間的,可以訂得短一點;在家人的早晚課,在佛前念佛,或者是增加誦經、持咒。那麼在作早晚課的時候,就應當要萬緣放下,不要再攀緣其他事情,其他事情暫時放下,就一心一意地在持名念佛上用功夫,這樣子天天不間斷地練習。
  
  但是我們又有很長的時間,在我們的工作場域,或者處理家庭事務等等。這個時候,也是要用功夫,這叫做散課。這個散課,就要隨緣,隨著我們所工作的這些緣來用功夫。
  
  雪公說,比如你一面要騎車,一面要念佛。你不能說只專心念佛,不管騎車的事情,你光念佛那就很危險。所以那就應該要懂得善巧方便,怎麼善巧方便呢?就是這個時候你就只要觀想,觀想著阿彌陀佛的佛光,照射著我們,在上面照射下來,照著我們。我們專心地騎車,騎車的時候,就觀想阿彌陀佛照著我們。
  
  我就想到:我們的同仁在這裏照顧老人家,做這些事情,我們也可以用這個方法。比如說我們廚師每天在烹調的時候,我們就可以觀想阿彌陀佛,在上面放光照射到我們整個廚房。乃至於我們這些食物,都在佛光的加被之下,然後我們認真地烹調,應該要加多少水?應該要加多少醬油?這都要心心念念注意著,才不會有差錯。那你這樣隨著工作,還是專心地做我們這些事情,因為觀想著佛光整個普照加被,這個也不失為淨念。如此把正課和散課合起來用,一樣可以淨念相繼。
  
  中,印光祖師認為這一章是《楞嚴經》裏面對念佛法門最精要的開示。那麼,大勢至菩薩教我們怎麼念佛呢?經上說:「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這兩句話是精要。都攝六根,就是我們把六根:眼、耳、鼻、舌、身、意,這六種感官,統統都收攝起來,就收攝在這一句佛號上面。那麼怎麼能夠把這六根都收攝呢?最重要就是用我們的第六意識,這是我們的意念。靠我們對淨土法門信願的意念,我們的眼睛不亂看,耳朵不亂聽,乃至於舌頭不亂嚐其他滋味,通通收攝起來,都用心在佛號上面。這時候不論你口中有沒有念佛,只要你能明記不忘,就是在念佛,而心念是在觀想佛光普照著,這樣子也不失為淨念相繼。如果能夠這樣子用功,我們的念佛功夫,可以逐漸地每天進步,最後達到一心不亂。
  
  今天趁這個機會,分享先前看到這則佛學問答,或許我們所有的同仁都可以參考,來加以運用,我們就試著來做看看。阿彌陀佛!

 
失智症BPSD的照顧 ......主任室   Top

  依據最新的統計資料(台灣失智症協會,2022),國內六十五歲以上長輩,失智症患者約有三十萬人,約佔八%,而隨著年齡提高,失智症比例越高,八十五歲以上的失智症超過二十%。另外,失智症還在逐年成長,成為文明病的大宗,對於一般家庭的影響很大,而隨著高齡化日漸成長的長照體系也需有所因應。
  
  失智症有幾個大類,包括阿茲海默症(簡稱AD)、額顳葉失智症(簡稱FTD)、路易體失智症(簡稱DLB)、血管性失智症(簡稱VaD),除這四類之外,還有一些其他因素引發的失智症,例如營養不足或其他疾病引起。這麼多種類型的失智症,除了失智症本身認知、生理上的退化外,多會引發所謂的精神行為症狀(BehavioralandPsychologicalSymptomsofDementia,簡稱BPSD),包括憂鬱症狀、精神症狀、行為症狀,常見精神症狀包括各種妄想、錯認、幻覺等,常見行為症狀則包括重複行為(語言)、遊走、迷路、日夜顛倒、攻擊、貪食、病態收集、不適當性行為等。我們知道失智症目前仍是難以治癒的疾病,但針對BPSD,搭配藥物及非藥物治療,卻是能夠有效緩解的,下面主要針對非藥物治療來陳述。
  
  在長照機構,能夠有效緩解BPSD,即代表能夠順利的照顧該長輩,那麼該如何緩解這些長輩BPSD呢?日本竹內教授書中提到的失智照護四大原則(竹內失智症照護指南,2015):
  
  一、依類型來照護:了解失智長輩的類型,才能對症下藥,例如常見的身體失調型,其BPSD來自飲水不足、便祕、營養不足、活動不足等原因,想想正常人在這類狀態下,都難免會有情緒,何況是失智長輩;這些項目在長照機構屬於基本照護事項,基本照護功做好,這類的BPSD通常能夠緩解。
  
  二、深信同體共存:簡單說就是同理心,站在患者的角度來感同身受,不要鄙視、不要敷衍,或許妄想或幻覺對正常人來說真的很莫名其妙,但對患者來說,那是「真」的,陪著長輩認假當真,才能解決。
  
  三、明辨行為緣由:BPSD的發生,往往來自於患者早先正常時的人格特質,不會憑空出現,佛家說的等流果,過去是怎樣,患病後還是有同類等流的BPSD症狀,且因情境控制力喪失,往往更為嚴重,例如有語言攻擊症狀的,過去發怒時可能也有類似行為或壓抑;總是對於某位家屬有被害妄想症狀的,則可能是過去生命歷程中與該家屬有密切且衝突的互動,了解患者的生命歷程,才能進一步找出原因,而找出原因,就能找出有效的非藥物處遇方式。
  
  四、維持穩定關係:失智患者最怕熟悉事務的改變,所以初來長照機構入住的失智長輩,往往會發生較嚴重的BPSD,就是因為環境改變所致,除了協助長輩適應外,維持固定、簡單的環境很重要,而環境適應後,許多失智長輩的BPSD也隨之緩解。
  
  以下舉幾位個案來說明:
  
  個案A:八十五歲,男性,診斷為VaD,主要的BPSD為針對特定家屬的被害妄想,及時不時發生的嫉妒妄想;被害妄想的部分,因為一再發生,向家屬追溯其生命歷程後得知,而有效的處遇是由機構人員擔任長輩與家屬溝通橋梁,這樣的溝通未必是看似正常的溝通,有時候就是幫長輩向家屬抱怨幾句,即能緩解,當基層員工溝通無效時,換一個主管來溝通,也常常有效;嫉妒妄想的部分,一開始並沒有發現,只知道長輩有時會對工作人員或志工生氣指責,經查證後,工作人員或志工總是很無辜,幾經歸納,發現長輩生氣的對象幾乎都是男性工作人員或志工,且每次生氣總會與某位女性工作人員有關,現場本是以女性為主要照顧者的組成,才知道這可能是嫉妒妄想合併言語攻擊行為,知道原因後,就比較好處理,避免讓長輩看到男女員工對話的情境,通常會有效果。
  
  個案B:八十歲,女性,診斷為AD,主要BPSD為被偷妄想、病態收集行為及破壞行為,被偷妄想的部分,同室長輩都是被懷疑的對象,所以長輩離床前要鎖門,所謂鎖門是把隔簾從內拉上夾好,然後再從隔簾下方彎腰出來,這樣能讓長輩安心,也是有效處遇方法。至於病態收集的物件主要是衛生紙,專門給衛生紙沒有用,長輩就是要收集來的,這可能跟早年克勤克儉、勤奮自發的習慣有關,幸好長輩收集的有限,尚無大礙,但有時長輩可能認為櫃子中放有衛生紙或其他物件,會默默地破壞上鎖的櫃子,那種為達目的的勤奮少見;在沒上鎖的地方放置衛生紙,或許會是減少破壞的方式。
  
  個案C:八十歲,女性,診斷為AD,主要BPSD為黃昏徵候群、重覆行為,每當黃昏到來,總是吵著說小孩要放學了,得回家去煮飯,此時若予以阻擋,則會合併激烈的言語攻擊行為;長輩過去是典型的家庭主婦,傍晚時間等待小孩放學炊煮晚餐是長年習慣,因為失智症雖然失去了近期記憶,長期記憶還在,至於黃昏徵候群有何生物化學原因,則尚待了解。有效的處遇方法,不是拒絕長輩,而是要陪長輩假戲真做,因為失智長輩轉頭即忘,有時帶著長輩行動,長輩便忘了要做什麼了,又有時發作時間較早,告知長輩時間還沒到,學校還沒放學,也是有效的。
  
  總之,造成失智長輩BPSD的原因非常多,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會因素都有,所謂人心不同如其面,失智也是如此,而探索每位長輩的生命歷程,找出原因,並找出有效的非藥物處遇方式,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不但是幫助長輩,對於工作者來說,也是在學習成長。

 
勤修清淨波羅蜜(節錄自普賢行願品講記) ...... 常董簡智果   Top

  菩薩行的主體是什麼?先看上面一句「勤修清淨波羅蜜」這一句,這一句翻譯作白話就是說,作為一個菩薩他的本份是什麼?菩薩的本份是什麼?就是要「勤修清淨波羅蜜」,要勤勤懇懇地、要勇猛精進地、要不疲不厭地去修學這十種波羅蜜,這十種波羅蜜都是跟真如理體相應,每一條波羅蜜都跟真如理體相應;這樣子的波羅蜜才能夠讓這位修行人出離生死的此岸,度過煩惱的中流,到達涅槃的彼岸去。一定要跟真如理體相應,才能夠從這裡到那裡去,從此岸到彼岸去。這個波羅蜜有十條,菩薩行有十條,哪十條?就是我們上個禮拜說的布施波羅蜜、持戒波羅蜜、安忍波羅蜜、精進波羅蜜、靜慮波羅蜜、般若波羅蜜、方便善巧波羅蜜、願波羅蜜、力波羅蜜、智波羅蜜這十條,菩薩行的主體就是這十波羅蜜。
  
  那這十波羅蜜上面怎麼加「清淨」兩個字?為什麼叫做「清淨波羅蜜」?為什麼要加「清淨」這兩個字?我們現在就引龍樹菩薩的《大智度論》五十三卷,有兩位尊者的對話,來解釋為什麼加「清淨」兩個字。哪兩位尊者的對話?一位是須菩提,一位是舍利弗。須菩提就跟舍利弗解釋什麼叫作清淨?波羅蜜是波羅蜜,為什麼叫清淨波羅蜜?解空第一的這個須菩提,跟舍利弗說什麼叫清淨?這是《大智度論》有這麼一段。舍利弗尊者他就問:什麼叫清淨波羅蜜?就請問須菩提,須菩提說:舍利弗,我告訴你,波羅蜜有兩種,哪兩種?一種叫做世間的波羅蜜,第二種叫做出世間的波羅蜜。
  
  舍利弗就問:什麼叫做世間波羅蜜?問須菩提。須菩提說:就拿布施來說吧,因為有十種嘛,就以布施來說吧。他說假若有一位大菩薩,是一位大施主,他能夠布施給沙門,布施給婆羅門,布施給貧窮的乞丐,要什麼就布施什麼給他。這位大施主,比方說對方要飲食,這位大菩薩就把飲食布施給他,對方需要衣服,菩薩就把衣服布施給他,對方需要臥具、湯藥,乃至於對方需要田園房舍等等日用品,生活的必須品,這位大菩薩:你要什麼我就布施給你,甚至於對方需要頭、目、手、足;剛才講的是外財,生活的必須品,那是外財。甚至於對方要你的頭,要你的眼睛,要你的兩隻手、兩隻腳,菩薩照樣滿足對方的要求,也就是說這位大菩薩他內財、外財都能夠布施。
  
  那麼菩薩在布施的時候,這位大菩薩他內外財都布施,這個時候他生起這麼一個念頭,什麼念頭?我是能布施的人,他是接受我布施的人;還有我布施的時候,這菩薩自己這麼心裡頭想:我布施的時候,我不生起慳貪吝嗇的心,我在布施的時候,我是在隨順著佛的教導,十方諸佛都教我們要布施嘛,所以我現在布施是隨順諸佛的教導,我什麼都能夠布施;我現在在修的是布施波羅蜜,我要以布施的功德,迴向給一切眾生,同成佛道,同證菩提。我今天的布施,能夠讓一切的眾生,現在得到安樂,將來得到無餘涅槃。這都是須菩提在跟舍利弗解釋。
  須菩提繼續說,像這位大施主,他這樣布施,有三種障礙。這種布施已經了不起囉,但是須菩提告訴舍利弗說:這位菩薩他這樣的布施有三種障礙。哪三種障礙?須菩提說:第一種障礙叫做「我相」,執著我是施主。第二障礙叫做「他相」,執著他是接受布施的人。第三種叫做「施相」,就是執著:我的布施能夠讓他今生也好、來生也好,獲得安樂,證得無上的無餘涅槃。所以須菩提就告訴舍利弗說:像這種布施,就叫做世間的布施波羅蜜。為什麼叫世間的布施波羅蜜?須菩提說:因為這種布施不能夠出離世間。你看這麼大的布施,有這三種障礙的關係,有我相、他相、施相,這三項障礙的關係,還是不能夠出離世間,所以這種布施叫做「世間布施波羅蜜」。
  
  須菩提接著又說:舍利弗,我告訴你,什麼叫做出世間的布施波羅蜜?剛才是介紹世間布施波羅蜜,那麼須菩提現在接著又說出世間的布施波羅蜜。須菩提說:假若這位菩薩他布施的時候三輪清淨,什麼叫三輪清淨?第一、不執著我是能布施的人。第二、不執著他是接受我布施的人。第三、不執著中間這個布施的東西,也不求對方來回報我、來報答我,這個就叫做大菩薩的三輪清淨的布施波羅蜜。須菩提說:舍利弗啊,這位大菩薩他布施的時候,不但沒有看到有受我布施的眾生可得,他不見有受我布施的對方,也不見有無上的菩提可得。須菩提說,這位菩薩他內心一點執著都沒有,不但不見對方,連無上的菩提他也不執著,內心一點執著也沒有,這種布施就叫做出世間的布施波羅蜜。為什麼?須菩提說:因為這一種出世間的布施波羅蜜,能超出世間,所以叫出世間的布施波羅蜜。
  
  所以華嚴祖師法藏大師他說:「離三輪著,成波羅蜜」,遠離三輪的執著,才成為波羅蜜。哪三輪呢?剛才說以布施來講,遠離施者、受者、施物這三輪。施者,能布施的人,接受布施的人,還有布施的這個東西,遠離這三輪的執著,才能夠成為清淨的布施波羅蜜。那麼清淨的布施波羅蜜,才能夠出離生死的此岸,度過煩惱的中流,到達涅槃的彼岸去。
  
  那麼波羅蜜是不是只有布施波羅蜜才清淨呢?其實除了布施之外,另外還九種波羅蜜,持戒、忍辱、精進等等,亦復如是,都是一樣,都必須要遠離;每一種波羅蜜都要遠離三輪的執著,才能夠成為清淨的波羅蜜,也就是說才能夠成為出世間的波羅蜜,那麼出世間的波羅蜜,叫做清淨波羅蜜。三輪清淨的波羅蜜,除了布施之外,持戒也是一樣,也要三輪清淨,忍辱也是要三輪清淨,一一波羅蜜,每一條、每一條波羅蜜都是一樣,都是三輪清淨。
  
  比方說,我們就現在就舉持戒的波羅蜜,三輪清淨的情形。什麼叫做三輪清淨的持戒波羅蜜呢?是說你明明是在持戒,可是第一、你不執著我是能夠持饒益有情戒的人,持戒就能夠利益眾生,持戒就不損害眾生,可是你心裏不執著我現在持戒了,我不損害眾生,我是這種人,我是饒益眾生、利益眾生的人;我因為持戒而饒益眾生、利益眾生的人,你不執著我能持戒,我能夠利益眾生,這是第一輪,你不執著這個。第二輪,不執著他對方,是接受我持戒而獲利益的人,因為我持戒嘛,他就得到利益,也不執著某某人是接受我的利益,因為我持戒,所以對方得益了,這是第二輪。第三、不執著戒相,以及持戒的功德。什麼叫戒相?戒相就是說你的行住坐臥,任何時間、任何地方,你的一切的動作,走路也好,停著不動也好,坐下來也好,躺下來也好,行住坐臥,自然而然地都中規中矩,合乎戒法,這叫「戒相」;行住坐臥都合乎戒法,這叫戒相。但是你心裡不執著,不執著說我現在這樣做,合不合乎這個戒相?合不合乎戒法呢?你心裡一點分別心都沒有,也不執著戒相,也不執著我這樣持戒有什麼功德,都沒有,這是第三輪。總而言之,遠離這持戒的三輪,才成為清淨的持戒波羅蜜,也叫做出世間的持戒波羅蜜。
  
  再舉一個例子,比方說忍辱,忍辱,清淨的三輪是什麼?明明你在忍辱,可是第一、你不執著我在修忍辱,這是第一輪。第二輪你不執著說他是我忍辱的對象,忍辱一定有一個對象嘛,他怎麼侮辱我,我都能忍,也不執著他是我忍辱的對象,沒有這個,這是第二輪。第三、不執著忍相,這是第三輪,以及忍辱的功德。什麼叫忍相?你不執著說我現在忍辱,是我的身體在忍辱呢?還是我的言語在忍?還是我的內心在忍?你不執著這種忍相,以及忍辱的功德。這樣子遠離這忍辱的三輪,才成為清淨的忍辱波羅蜜,也就是才成為出世間的忍辱波羅蜜。
  
  總而言之,每一條、每一條的波羅蜜,都有三輪的清淨相。那麼這三輪清淨相,我們不能一一說,諸位,你看《大般若經》七十五卷,《大般若經》七十五卷每一條都有。以上就把第一句的「勤修清淨波羅蜜」講到這裡。
  

 
養老院是最有希望的工程 ...... 淨空老法師   Top

  現前由於科技醫藥發達,人的壽命延長了;佛說這是過去生中他們所修的福報。長壽者多,人口老化,這是當前社會嚴重問題。每個國家地區政府都非常關心這件事,所以普遍建設老人公寓和安老院。我們在澳洲所看到的退休村,也都是老人福利的設施。
  
  佛法最重視「養老」,這是「淨業三福」的落實。第一條就教我們「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所以辦老人院就是實踐落實佛陀的教訓。這個教訓是整個佛法的根基,如果不在這件事上真正用功夫,念佛也不能往生,修學任何法門都得不到結果,所以養老是佛法裡的中心課題,比什麼都重要。
  
  可是社會上有些人,認為養老院是無希望工程,老了之後就會死,不如辦孤兒院、辦學校。這個觀念是錯誤的,有沒有希望在人,不在事。新加坡政府鼓勵每個宗教社團辦養老院和孤兒院,收容社會上沒有親人照顧的這些老人與兒童。我們對這件事非常關心,我們是推動再生的教育、來生的教育,所以老人就變成有希望,而且是真實的希望。佛在楞嚴會上說明了生死的真相,那祇是因果的轉變和相續現相,生命是永恆的,凡人的色身是隨自己所造業力轉變出現的。所以老人在這個轉變中生起極大的希望。
  
  一九八三年,我在舊金山見到一所老人公寓,這裡住有四百多位老人,而且還附設一個幼稚園,這是一位猶太人主辦的,辦得很成功。於是我就聯想到,二十一世紀的佛教道場一定是這樣的形式,啟示我對「彌陀村」的想法,住進彌陀村的就是退休的老人。他們一生當中,應當做的事都做了;現在退休了,還有多餘的時間,應當協助他們做來生轉變的大事,這是更有意義的工程。
  
  因此我們對老人要有「宗教教育」,每天讓他有機會聽經,幫助他覺悟,每天帶領他念佛。他就會意識到,晚年的修學生活,才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生活。中國人常講「童少年時要培福,奠定一生福德的基礎。少壯時要為社會、為人民服務,這是造福。晚年才是享福。」所以享福決定是在晚年,我們要把這個理念落實。人在晚年,漸漸老化了,如果沒有事做會打妄想,會生煩惱,這就是外國人所說的「老年是人生的墳墓」,跟中國人的想法不一樣。
  
  所以「宗教教育」非常重要,要向他們講解六道輪迴的狀況,向他們說明十法界諸佛剎土的殊勝莊嚴,介紹西方極樂世界的歷史,阿彌陀佛因地的修學,果地上的成就,諸佛的讚歎,往生的殊勝,使他們充滿了希望,充滿了活力,幫助他們真正看破世間,放下一切,得大自在。他只要脫離六道輪迴、脫離十法界,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作佛了。我們的道場只要有一人念佛往生成佛,所有的投資、建設就沒有白費,所以這是一個最有希望的工程!世間什麼樣的希望也沒有這個希望殊勝。
  
  這種「老人院」是成就諸佛菩薩的第一道場,也是二十一世紀的主要修學道場。我們帶頭做,也把這個理念、做法、成果,介紹給其他宗教。我們期望所有宗教都能著重養老,都能幫助老人往生作佛,或者是生天享天福。
  
  大乘經說,「往生不退成佛」。我們這個世界上,任何一個人只要懂得理論、方法,如理如法的修學,沒有一個不成就的,這正是古大德所講的,「萬修萬人去」。往生作佛是最難的事,我們都能做到,生天哪有做不到的!每個宗教都有他們嚮往的天堂,我們就應當全心全力幫助他們達到生天的目的。我們願意生天堂,也要把所有的人都帶進天堂。學佛的同修期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也要把我們的同修都帶到極樂世界,這是大功德,無比殊勝莊嚴。總希望一切眾生在一生之中,個個作佛、作菩薩。我們這一生來到這個世間就有意義、有價值,沒有白來了。
  
  可是這件事要落實,要做得很圓滿、很成功,一定要深入經藏。我學佛四十七年,講經四十年,對於這樁事體會深刻。古人學佛成就的多,原因就是他們對於讀誦,講解研究討論,鍥而不捨,所以奠定了堅定的信願,以堅定的信願做基礎就會有成就。世尊當年在世,為我們做了最好的榜樣-每天講經說法不中斷。同學們每天時時刻刻研究討論,與佛菩薩做朋友,時時刻刻都不離開,魔就沒有能力擾亂,道業就能成就。
  
  今天在新加坡,我們每天講經兩小時,時間還是不夠。但是現代眾生沒有這麼大的福報,他們需要工作,需要照顧家庭,一天能來聽經兩小時,已經是很難得了。因此,我們就想到老年才是最合適的修學階段,他們的工作放下了,兒孫長成了,不再顧慮了。這時可以安心來修道,這是修道最好的時期。我們看清楚、看明白,就要全心全力幫助他、成就他。
  
  我要求李木源居士,將來在「彌陀村」裡服務的工作人員要接受訓練,要天天聽經,要在念佛堂念佛。我們要以孝順父母的心來服務每位老人,以恭敬佛菩薩的心來恭敬每位老人,這是其他老人院所沒有的。在「彌陀村」裡面,每天有兩小時講經,二十二小時念佛。但並不是要求每個人二十四小時聽經念佛,而是要真正發心到念佛堂念佛,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再念。念佛堂裡,二十四小時佛號不中斷,晚上睡覺醒過來了,就到念佛堂去念佛,所以念佛堂總有人念佛,不拘人數多少。至於其他的娛樂也會安排,像民族舞蹈、表演、戲劇,每個星期都安排一場,讓老人有充分的娛樂時間,有平靜、快樂的生活,如同大家庭一樣的和樂溫馨。
  
  我們在歷代往生傳中看到,果然如理如法的修學,有三年五載成就的;也有十年八年成就的。由此可知,退休之後,正是我們用功念佛的好時候。所以老人院是充滿了希望,決定不是無希望工程,我一定要在無希望中,幫助他們充滿希望。而且我還要把這個理念,介紹給所有的宗教,我們共同努力幫助一切眾生,提升他們的生活品質,從人道提升到天道,從凡夫提升到聖人,這是我們應該全心全力去做的。我們幫助別人提升,自己不知不覺也就同時提升了。我們幫助別人作佛,自己哪有不作佛的道理!我們幫助別人升天,我們自己怎麼會不升天!
  
  由此可知,世出世法確實如佛所說的「無有定法」,一切吉凶禍福、善惡利害,都在一念之間。這一念能轉過來,轉惡為善,轉無希望成無窮的希望,轉人作天,轉凡成聖,都在一念之間。
  
  佛對我們的教導都是從自性裡流露出來的,這是我們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而性德必須落實,落實的第一步就是養老。我們每個人都會老,我們尊敬老人,照顧老人,到自己老的時候,年輕人就會尊敬、照顧你。我們不尊敬老人,到自己老的時候,也就沒有人尊敬你,這是因果報應。佛經上講,照顧自己的父母,這個功德等於供養佛。佛常講,你家裡有兩尊活佛,就是你的父母。不孝養父母,去供養佛,佛不會接受,所以一定是從「孝親尊師」做起。
  
  今天我們在新加坡的工作,第一是要建彌陀村養老,第二是培訓年輕的法師,第三就是聯誼各個族群宗教互相尊重,互相敬愛,互助合作,共存共榮。讓我們大家一同創造美好、繁榮、安定的社會,創造真實的世界和平,決定不能有私心。自私自利是迷惑顛倒,保全自私就是保全自己在三惡道永不得出離,因此真正覺悟的人,必定是念念為一切眾生,放棄自私的利益,這才能超越六道輪迴,超越十法界。
  
  佛經常講:「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我們要把它兌現、落實。世間有一些作惡的人,如何能把惡人變成好人,把邪知見的人變成正知見的人,把造作罪業的人變成修福的人,你就成功了。我們以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去對待一切人,再惡劣的眾生也會被感化,不能感化總是自己做得不夠,要反省、要改過,這是真誠當中還存有自私。在事相上,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就行了。「恆順眾生,隨喜功德」,徹底放下對一切人、事、物的控制、佔有的欲念。放棄自己的成見,這個很重要;自己想要怎樣做,那就錯了。
  
  自己的缺點很多,自己不知道,別人看出來了,說出我們的過失,我們就要很認真的檢討,立刻改進,改過就是進步。別人給我們指出,幫助我們向上提升,我們非常感激,那是我們的恩人,我們一生都生活在「感恩」之中。我們全心全力的幫助社會,利益眾生,別人怎樣做不必去過問,心要永遠保持清淨,這個功德才是圓滿功德。我們看到許多人做好事,做完之後還有顧慮、有牽掛,這樣心就不清淨,做的是三界有漏的善果,果報在人天。清淨的福德,果報在極樂世界、在一真法界,絕對不一樣。
  
  我們學佛的同修,出家要做出家人的好榜樣,在家學佛要做在家人的好榜樣,道場要做道場的好榜樣,我們建老人院是所有老人院的好榜樣,我們就成功了。這確實是世間最殊勝、最有希望的工程,我們有緣份一定要抓住機會,認真努力去做,不能錯過。願與諸同修共勉之!
  

 
老人是寶 ......星雲大師   Top

  佛教對「社會問題」的看法
  (二〇〇六年三月一日講於美國西來大學)
  
  
  問:...請問大師,面對高齡化社會,政府與人民應該做些什麼因應與關懷的措施?我們要如何才能幫助老人安度晚年呢?
  
  答:所謂「高齡化社會」,根據聯合國衛生組織(WHO)的定義,當一個國家六十五歲以上的老人人口占全體人口百分之七以上,稱為「高齡化社會」(AgingSociety);當比例超過百分之十四,則稱為「高齡社會」(AgedSociety)。
  
  談到老人問題,「老人是寶」,老人的體力、眼力等各方面功能雖然退化,但老人擁有豐富的人生閱歷,可以作為後代學習的榜樣,可以把智慧、經驗傳承給後代,所以「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老人實在不能輕視。
  
  在佛教裡有一則「棄老國」的故事。有一個國家的國王,認為老人只會消耗糧食,對國家的發展毫無助益,因此下令全國人民,要把老人趕離國境,如果家中藏有老人,一旦被查獲,將會受到重罰。
  
  有一位大臣不忍心把年老的父親遺棄,於是私下把父親藏在地窖中。有一天,敵國送來一份挑戰書,使用的文字全國無人能懂,後來國王昭告全國,哪一個人能認識這種文字,將有重賞。結果就是靠著這位大臣的父親讀懂挑戰書的內容,並把文中的問題一一解答,化解了國家的危機,這時國王才發現,老人是國家之寶,老人不是負擔,也不是累贅。
  
  不久前,我在網路上看到一則故事,台灣話叫做「歐巴桑救台灣」,也可以說是「老婆婆救台灣」。話說在一部公共汽車裡,一個中學生趕著上學,急急忙忙下了車,座位上留下一個便當沒帶走。同車的許多年輕人看到,「啊」一聲,但是都沒有任何行動,只有一個老太太看到了,不顧旁人怎麼看他,大叫:「囡仔啊!你的便當喔!」這個動作、聲音當然引起了大家對他的側目,但是他也不管那麼多,還是繼續叫:「囡仔啊!你的便當喔!」當然還是沒有人問起,小孩也繼續往前走著。
  
  這時候,對街的一個老婆婆發現,很是關心,他遠遠的就說:「耶!你講什麼啊?」車上的老婆婆就說:「便當啦!那個囡仔的!」街上的老太婆一聽,說了一聲:「喔!」隨即趕了過去。於是車上的老婆婆把便當丟給他,他快步迎頭去追趕那個孩子。一瞬間,公車已經開動了!
  
  從這個故事可以知道,老婆婆對社會的愛心、關懷,有時候更甚於年輕人。所以,上了年紀的人,尤其是退休的老人,對自己要有信心,要讓自己愈老愈有雄心壯志,要想方法創造自己生命的第二度春天。例如:組織「松柏聯誼會」,交友往來;成立「銀髮族俱樂部」,讓身心有所寄託;參加旅遊活動,促進身體健康;倘若手腳動作還算敏捷,不妨做些手工藝,讓身心有所寄託。
  
  我自己到現在還沒有感受到老人問題的嚴重,原因是我從小研究佛法、喜歡看書,憑著一點佛法的功夫,所以年輕人與我能和諧相處。也就是說,人一定要勤於讀書,要有智慧,即便將來老了,由於自己的智慧不老,一般人還是需要你。或者在年輕時候,能夠廣結善緣,為人服務,有了善名美譽,結的緣多,幫助的人廣,到了老來的時候,自然也會有人幫助你。
  
  老人本身最需要的是親人的關懷與精神上的支持,家人應多陪同說話,而不只是定時提供足夠飲食物品。過去中國家庭有所謂三代同堂,甚至五代同堂,但是由於社會變遷,慢慢地演變成小家庭。反而現在新加坡提倡三代同堂,鼓勵兒女能跟老人住在一起,因為老病時,最需要、最希望的就是有親人陪伴。
  
  佛教講的地獄裡有一種叫「孤獨地獄」。所謂「孤獨」,就是身旁沒有因緣,沒有人歡喜跟他在一起,太孤單、太孤獨,也會如同生活在地獄一般。因此,如果我們讓一個老人獨自住在一棟房子裡,雖然每天按時供應三餐,不也如同生活在牢獄一樣嗎?現代父母辛苦養育兒女成人,但是兒女長大之後,都像小鳥一樣離巢而去,鳥窩裡沒有小鳥,老鳥當然會有忽然失去一切的感覺。所以,對於老人,不能只是供給物質,還要豐富他的精神。
  
  現在社會上有幼稚園、托兒所,看起來今後社會要解決老人問題,也要成立「托老所」。人老的時候,喜歡講話,喜歡分享過去的經歷,所以最好有個聚會所,然後再有一些義工來聽老人講話,這也是一種發心!我在年輕初出道弘法的時候,有一個自己覺得很好的習慣,就是喜歡聽老人講話,聽老人家眉飛色舞的講述過去,你只要點頭、稱讚,就可以交到很多老人朋友。
  
  其實,老人問題一般家庭都會面臨,即使暫時沒有老人問題,自己也會有老的時候,所以年輕時就要想到老年,要懂得未雨綢繆。好比美國有社會保險,主要就是防範年老以後,沒有人孝養,因此年輕時繳稅,日後國家就會幫助你。
  
  另外,針對老人問題,目前舉世對老人的醫療保健、社會福利、關懷照顧等,都很積極在推行,就是一般民間也有很多慈善、公益團體投入關懷老人的行列,尤其針對獨居老人進行居家訪視、居家服務等。
  
  佛光山目前在全世界辦有許多的老人中心、老人院、老人公寓、老人學校等,平時指導老人做一些簡單的運動,促進身體健康,同時安排有下棋、打麻將,以及各種才藝班,幫助老人透過學習,充實晚年生活。此外,佛光山的慈悲基金會並設有友愛服務隊,定期或不定期的為孤苦無依的老人服務,內容包括居住環境的清理,為老人盥洗、洗頭、剪指甲、縫補衣服、增添日用物品,尤其教他們念佛修行。
  
  過去中國有「養兒防老」、「積穀防飢」的說法,現在看來不一定行得通。養兒不一定能防老,自己應該要有一些儲蓄!另外,老人要注意運動,要多走路,一天能走一萬步,那是最幸福不過的事,尤其要培養自己廣闊的心胸,要能看到未來,甚至看到自己老病死後的未來,讓生命充滿希望。
  
  所以,關於如何養老?第四等的老人靠子孫養老,第三等的老人靠儲蓄養老,第二等的老人靠緣分養老,第一等的老人靠學問智慧來養老,最高等的老人,則是靠信仰養老。
  
  一個人如果從年輕時就有信仰,老來自己可以看經、念佛、禪坐、冥想,一樣可以在生活中「以佛為伴,以法為用,以僧為友」,甚至跟自己同樣信仰的老友必定會很親,所以有信仰的老人不會孤單寂寞,有信仰的老人一樣可以活得怡然自得、豐富多采。
  
  總之,老人要自我肯定,要做自己的主人,只要自己有條件,現在的老人還是有很多生存之道。

 
我與長照  ......護理師 鄭玉美    Top

  第一次接觸長照是在學生時代,那時老師講述未來人口老化,老年人口的照護會變得很重要,學校開了這門選修課,課上完後,內容大概就這麼被放在一邊,那時大概也只有跟家裡長輩相處的經驗,對於所謂的年長者的照護,感覺是朦朧不清。
  
  第二次接觸長照,是到本家工作,一開始的感覺和長輩相處的狀況和實際生活沒有差太多,多數的長輩會溫馨關心地叮嚀我們生活注意事項,儘管他們是需要更多協助和照護,但對於晚輩的關心就是不會少,這讓我倍感溫暖。工作中和長輩相處,絕大多數過程,心裡沒有衝突,唯一要適應的是:陪伴照護生命最後階段長者的心態。
  
  未到機構工作前,曾經有過照護和陪伴家裡的長者一段時光的經驗,不同的是機構裡,多數的長輩年紀都在八十、九十歲,少數近百歲。長者的歲月每天在一點一滴地消逝,所謂多到滿出來的時光,在這裡的長者身上是極少數,機構長者的生命似黃昏夕陽。因此,剛開始來機構工作的時候,心情上有點抑鬱,不知道怎樣能有積極正向的想法,如何去要求一位快一百歲的長輩,在復健後能站起來行走,在了解實行難度後,感覺還能如何協助長者?不知道多數在長照的同伴們想法?!
  對自己而言,感覺在這裡陪伴照護長者,只能協助他們走向生命尾聲的短短一小小段距離。
  
  工作一段時間後,發現本家對於年長者的照護,不管軟硬體設備皆很完備,包含身心靈及生命末期的照護和往生助念等,各職類的同仁,面面俱到,目標在讓長輩們能維持最佳的生活功能及狀態,能自己吃飯的就不協助餵食,能自己走路的就鼓勵活動,種種許多專業照護,讓我了解當理解長輩們的狀況,進而的以每個長輩獨特性去安排照護方式,看起來很困難,但實際上避免一貫式集中營式的照護作法,才是能讓長輩有適合生活品質及生命尊嚴。另本家每天安排早晚課,以及定期的佛學課程,讓長者能在生命的黃昏期有佛法的依靠,面對死亡時,有心靈的依怙,不感到恐懼,甚至預先歡喜以待,這樣的意義非常深遠,有很大的安定力量。看到這些,開始能理解,年輕人的生活能開創,年長者的生活也是能有一片自己安然度過的方式,即使面對死亡也能平靜面對,了解死亡並非結束,甚至期待解脫病苦的身體到極樂光明的世界。
  
  不可否認心態的轉換很必要,而轉換心態後的獲得,也是始料未及的。最讓我感動的是,以前對死亡的感覺是悲戚及遺憾地,但在這裡看到的卻是莊嚴溫馨的,對於臨終長輩和家屬面對走向最後一段日子,這裡會給予適切的陪伴及支持,我記得前幾年,有一位得腦瘤的阿嬤,來機構時,後續預定是要助念,但因為照護和醫療的關係,阿嬤在機構安住了快兩個禮拜,當時現場的照護和護理,讓阿嬤在最後的路程裡,和在世的親人們做了溫馨的告別,我記得告別式那天,阿嬤的家人心情是喜悅沒有遺憾的,從來沒有想過最後的告別其實可以是祝福的,在這裡看到我們對長者積極照護後的成果後,來到機構的每天都有不同以往的正面感觸。

 
失智症課程課後心得及照護經驗分享 ......護理師 黃雅雯   Top

  
  此次上失智症課程覺得獲益良多,其中我最喜歡最感興趣的是,安全看視跟精神行為問題的照顧及危機處理、失智者的溝通與技巧訓練。
  
  印象最深刻的,課堂上的老師有提到,以她的經驗來說,通常妄想行為若不處理,患者會有攻擊的行為產生,舉例來說,郵差挨家挨戶會去家裡送信,但長者妄想成郵差是媳婦的偷情對象,拿刀要追砍郵差。
  
  老師也提到,失智患者對聲音跟對天氣敏感,在她的日照中心,在天氣寒冷的時候她會開暖氣,並且中午午休時,會刻意將會午睡跟不會午睡的長者區別開來,如此當長者身體暖和及有獲得良好的休息,情緒及狀態都會相對比較穩定。老師和其他工作者提供的照護經驗分享都非常寶貴,讓我在照護相關失智症長者有更多的參考方法。
  失智症患者有其大致上相同的病因、症狀、處遇,但每一位失智長者的問題和照護都分別是一本教科書,為什麼這麼說呢?失智患者的精神行為問題很多,但每個患者的病程跟症狀都不太一樣,在意的點也不一樣,因此運用溝通技巧及處理方式也不全然一樣。
  
  在此,我分享失智症長者行為問題之處遇,舉例如下:
  吵著要求打電話給家人
  偶有長者想到女兒時,會躁動不安,情緒激動地自己坐推輪椅到護理站,急迫地要求打給女兒,因為家屬上班時間不方便經常接電話,評估長者没有重要的事情告訴家屬時,我會用本家的電話打到我的手機,讓長者聽電話,我再到另一處用手機跟長者通話。失智症長者無法判斷接電話的人是否是女兒?會將想說的話告訴我,我再安撫或傾聽長者說話的內容回應長者,長者說好想說的話之後,心情變好,會自己推輪椅回坐位,不再有煩躁的情緒。
  
  吵鬧想回家
  也有長者會反覆要求要回家,此時必須運用各種說話技巧,例如:外面馬路再維修,外面淹水了,公車還沒來,家屬在上班,下班會來接您。
  
  躁動時身體卡在床欄或輪椅
  曾有長者因混亂,激動,將身體卡在床欄的細縫或手卡在輪椅,也曾經碰過長者在床上沒有安靜休息,扭動身體,結果雙腳踩地上,身體卻卡在細小床欄細縫裡出不來,也有長者手卡在輪椅細縫裡,手伸不出來,大家費了好一番功夫,才使得長者脫困,當時我第一個想法是,真的沒辦法時,只能致電消防隊了,巧合的是,長者是同一人。此時,只好將床欄都用被子綁到完全無縫縫,輪椅架桌板,預防卡住。
  
  失智症長者並非智障,上述各式溝通技巧,我覺得需視長者退化程度及個性、症狀處理,若是問題行為,最好是找出「原因」,才能有效解決。此次課程,讓我在面臨長者問題行為的觀念及處理能更深刻更正向的看待,並且也能比以往更有耐心的去應對,只會希望自己能有無限的智慧及經驗去處理好每一位長者的焦慮及問題行為。以愛與同理,一步步摸索出溫暖可行的照護方法。

 
失智症早期診斷及介入的益處 ......護理師 吳梅萍   Top

  去年底上了本家辦的二十小時失智症訓練課程,,讓我更了解失智症患者的服務需求,在好奇心的驅使之下,前往圖書館翻閱相關書籍,意外發現《松鼠之家:失智症大地》。這是一本很特別的書,作者白明奇,是一位失智症的權威醫師,綜合多年的臨床經驗,寫出一篇篇他印象深刻的失智症故事。從這些最貼近生活的淺白故事,來告訴大家失智症的困難和需要,以及需要被外界理解、接納之處,也透過MRI和CT腦部斷層圖片解析,告知失智的真相。
  
  在失智現象業已盛行的時代,我們必須面對失智症的”正確診斷”及其帶來的問題。這不僅和失智病患的藥物與非藥物治療或介入十分有關,更和長照服務、合理資源分配息息相關。
  
  讀完這本書之後,我做了以下統整及心得感想:失智症已經是一個不可抵擋的高齡盛行狀態,今天全世界每三秒就有一個失智病人被診斷出來,隨時都有人面臨失智的衝擊與影響。
  
  許多失智病人在社區或機構接受照顧,但是診斷大都只提到失智,進一步的診斷名稱則不確定。例如:額顳葉失智症一般發病年齡較早,並用語言障礙或脫序行為作為初發症狀,經常被診斷為憂鬱症、或根本沒被診斷出來,到醫院就醫常常會被誤診為壓力過大或是中年危機等等。
  
  記得在二零一四年新聞媒體大幅報導:演員羅賓威廉斯受憂鬱、恐懼症所苦而自盡,而其過程中的治療,即便醫師給了藥物試圖降緩他的焦慮症狀,但大多數時候是讓情況更糟的,不論醫療團隊怎麼努力嘗試,羅賓的症狀無法得到舒緩,我心中不禁在猜想美國喜劇泰斗真正的死因會是什麼?最後,屍體解剖報告終於出來,病理科醫師表示:羅賓是〈路易氏體失智症〉,最糟的那種。原來恐懼與焦慮日趨嚴重,都是〈路易氏體失智症〉的前期症狀。
  
  對神經科醫師而言,臨床上要精確地診斷,有相當的困難度,研究顯示目前大部分失智症患者並未獲得正式的診斷,也因此這些患者無法獲得正式診斷之後,能夠得的治療、照顧及支持服務。由於世界人口趨向老化,可以預期阿茲海默症及失智症患者會不斷增加。根據此份報告,早期診斷及介入是縮減治療落差的不二法門,這個議題將越來越重要。
  
  造成失智狀態的原因很多,民眾最有印象的大概是阿茲海默症了!阿茲海默症占了所有失智者總數約六、七成。我以前對失智症的了解,大概僅在阿茲海默症及血管性失智,深入了解後才知道其中分成額顳葉失智症、路易氏體失智症、血管性失智、巴金森氏症合併失智、水腦症、頭部外傷導致失智。由於原因與臨床表現不同,治療與照護技巧與原則各有不同,因此千萬別把每個病人都診斷為阿茲海默症,才不至於用藥沒有效果、浪費資源。
  
  或問:腦瘤也是失智的原因之一,應該歸到哪一類呢?腦瘤在印象中,不算失智。它只是因腦壓升高後續引發的記憶減退,而類似失智。如果硬要歸類,是屬於血管性失智?還是額顳葉失智?應該要看它長的部位,如果長在額葉可能會性格上的變化。有些失智患者出現的是「混合」的症狀,到底歸類屬於哪一種,確實有難度,所以需要專業醫師作專業判斷。
  
  不過,失智症治療的重點在於早期診斷,每位失智者的早期症狀都會有所不同,並且不容易發現,輕微的變化有可能是因為正常老化而導致,亦或是早期失智的症狀,目前還沒有可以正確區分出兩者的生物性的檢測。而所謂的「最早期症狀」的定義還沒有共識。
  
  早期治療介入可以有效改善認知功能、治療憂鬱症、改善照顧者的情緒壓力、延遲入住機構的時間。「即使早期診斷也沒有什麼事可以做。」這句話是錯誤的,有些治療介入,如果能在疾病更早期就開始會更有效。早期診斷的益處還包括延後入住機構的時間,以及增進失智者與照顧者的生活品質。
  
  參考文獻:白明奇(2018).《松鼠之家:失智症大地》.臺北市:遠流。

 
長輩剪影 ......編輯室    Top

  胡賢君長輩,現年97歲,108年入住本家至今。
  
  
  
  
  
  書歷簡介:
  八十四歲,浙江鄞縣人,自幼喜愛書法,公退後才勤練書法,二十餘年來參加國內外聯展,深感先進,前輩的鼓勵得獎,得償夙願。2006年12月9日日本眞太陽國際書道展得“優秀賞”。臺灣蘭亭筆會為常務理事。
  
  
  
  
  釋文:
  陋室銘劉禹錫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臨終慰導與吉時助念要點 ......法務組長郭宗旻   Top

  (講於台中蓮社助念團大會111.11.13)
  
  各位老師大德,大家早安,阿彌陀佛。首先聲明末學不是師長,是蓮社老學生,而且是最飯桶,只會吃飯的大飯桶。今天承蒙社長憐憫,要末學利用短短四十分鐘時間,來向諸位報告這個主題。末學誠惶誠恐,因為諸位都是助念專家、前輩,經驗都很豐富。末學懷著向諸位學習的心情,就個人小小的感想做一個報告,疏漏之處,敬請多多指正。
  
  主題是「臨終慰導與吉時助念要點」,分作兩部分來報告,第一部分,臨終慰導的要點,第二部分吉時助念的要點。
  
  第一部分臨終慰導的要點,首先我們要先瞭解什麼是臨終?全名叫做「臨命(壽)終時」,即在眾生這一期壽命將盡之時,此時我們的第八識(神識),俗名靈魂,即將離開此肉體。乃升(三善道、西方),沉(三惡道)的關鍵時刻,要緊之極。請看圖,一般人,包括醫生,認為人一斷氣,心臟停止,量不到血壓脈搏、腦死、瞳孔放大等等就是命終。但是根據佛法。從彌留一直到神識離開前,都是臨命終。要等到身軀完全冷透,表示這個人的神識完全離開身軀,才算命終。這有什麼根據?主要根據佛經(聖言量):「壽煖(溫度)識三,更互依持」。說明體溫在,即神識還在,表示這一期壽命還未盡,多位祖師大德(有修、有證),都認為一般人(善惡交參),神識離開身軀是漸漸的,大多數都要好幾小時。除了大善大惡的人,很快就升天或墮地獄。
  
  有什麼事例可以證明一般人斷氣以後神識還未離開身軀?末學遇到比較特別的,舉兩位給大家參考。第一位乃本家院民九十五年五月二十八日清晨六時半,突然斷氣,經送醫急救無效.(因其眷屬未簽不急救同意書)當其家屬趕到時,亡者突然七孔流血。第二位是蓮社一位師姑,已斷氣兩個多小時,大眾正在助念時,其愛孫從外地趕回,跪到她面前叫一聲阿嬤,這位師姑竟然流淚不止。所以一般人斷氣之後,不要當做命終任意處理。
  
  再來看「慰導」,安慰開導,就是臨終者在命終前,能夠得到善知識的安慰開導,讓他提起正念,(信願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要點:慰導的內容(簡要有力),應是正向的、鼓勵的、讚歎的,肯定其一生所做的善事,印經、救濟、放生等,乃至護持道場、供養三寶、助人往生等等的功德。決定能夠蒙佛垂慈,接引往生極樂。現今的社會風俗以及醫學儀器進步,想要得到自然善終,沒那麼簡單,更何況說能夠得到具備正知正見的善知識,在旁邊安慰開導,可以說是困難重重。
  
  記得十幾年前,我們蓮社跟菩提仁愛之家大力提倡DNR(我臨終不急救),確實減少了臨終被醫生急救的障礙。但是十幾年後,眾生業力越來越重,連已經簽了DNR的病人,臨終時仍然被急救,無法得到善終,這種事例不少。茲舉一例較特殊者供參考:
  
  案例:臺大醫院一女病患五十幾歲單身,罹患「肺動脈高壓」,唯一機會是肺臟移植,然符合的機率不高,因此婦人就簽了DNR並交代醫師臨終不急救,後來這婦人血壓急降真的不行,突然其唯一姪子(台大教授)威脅醫師說:
  「如果沒有給她裝葉克膜,就要告那位醫師。」結果醫師只好幫她裝葉克膜,硬是延長她的生命。當婦人醒來,發覺自己還在病床且被裝葉克膜,就很生氣地拍打床墊,短短的兩星期,每天看到醫師就生氣拍打床墊,直到命終。
  
  於是多位專家、學者和民意代表集思廣益,終於在三年前(一百零八年)立法正式施行「病人自主法」,病人可以在他健康或者生病還清楚的時候,自己可以透過大間醫院,「比如臺中市有臺中醫院、榮總、澄清、慈濟、中國醫、中山醫、大里仁愛等」的醫療團隊進行「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CP」程序,簽定「預立醫療決定書AD」,用法律來保障病人得到善終的權利。現在仁愛之家與榮總有配合團體諮商的優惠,意者一周內可報名。如果全家佛化,人口簡單,比如只剩老伴及獨子,且都是念佛班員,則可以免簽。如家人眾多,有的還沒學佛,建議可找一個家人或二等內親屬,當見證人,來進行ACP,簽署AD,以防臨終產生障礙。 
  
  現在末學舉一個範例,提供大家做參考:上兩個月(九月)初,我們蓮社退休的同仁陳建師兄,因為直腸癌擴散,及肝硬化,其太太照顧不來,經連文宗老師溝通、幫忙,住到我們仁愛之家調養,經過將近一個月,九月底病情惡化,腹積水,住進菩提醫院553病房治療。他的太太也是念佛班員,就請求徐院長,因疫情嚴峻,醫院助念較不方便,如果陳建病危,請院長告知,提前轉回仁愛之家八樓助念求往生。沒想到隔兩天十月二日,週日下午接到徐院長通知,就順利轉回仁愛之家八樓,由家屬和一、兩位蓮友助念,並向蓮社申請病危助念,在蓮社助念團未到之前,陳建兄所屬參加的彌陀班班長和部分班員聽到消息,聞風而來助念,這就是我們第二部分要探討學習的「吉時助念」。
  
  從陳建師兄住到菩提醫院,一直到回仁愛之家住院期間。最讓末學感動的就是連文宗老師的關懷與慰導,每個人結的緣都不一樣,陳建兄很敬重連老師,剛入住仁愛之家的時候,因仁愛之家每週二晚上都禮請連老師來講經,陳建兄在體力精神還可以的情況下,都會坐到講堂前面聆聽,心情不好時,聽連老師一慰導,就能穩定下來。而連老師知道陳建兄病重住菩提醫院,也要到病床邊慰導。因疫情嚴峻,醫院不讓沒注射疫苗的親友上去病房探望。連老師在醫院的樓下,還用手機視訊,慰導陳建兄,要勇猛克服病魔,要他提起正念,作一個大丈夫,作蓮友的模範。
  
  尤其陳建兄轉回仁愛之家八樓,至臨終時,連老師向其慰導的兩點,令其念佛求往生的心更堅定。第一點,連老師讚歎其對母親的孝心,把工作辭掉,搬到臺中,專心照顧行動不便、深受老病之苦的老母,載來蓮社聽經念佛,並護持臨終無障礙,助念往生。第二點,連老師讚歎其能發心來蓮社法務組工作服務,護持蓮友臨終助念,自己更擔任助念團第一班。半夜零點至一點半的召集人,廣結法緣。並讚歎其心正直,見人有過錯即直說。雖人不喜聞,他仍直來直往,目的是為對方好,連老師說:直心是道場,正直之心念佛,一定能生西方。
  
  陳建兄聽到敬愛的連老師簡要有力的勉勵,末學看到他提起正念,用全部力氣說好,他要往生西方,連續念了十幾句的阿彌陀佛。請看影片,陳大嫂要末學放給大家看,增強往生信心。這是斷氣前,凌晨三點半時,跟著大家念佛的情形。以及助念後,入殮時四肢柔軟,面色安祥的瑞相。在疫情嚴峻時,尚能感召這麼多人前來助念,這都得力於平時精進念佛和廣結法緣的因緣啊!所以能夠發心在臨終者旁恭念阿彌陀佛聖號,助其提起正念,往生西方,就是最殊勝的慰導,不僅慰導亡者也慰導家人,甚至在場者都深受感動而發菩提心。試思,如果人人都這麼做,那我們社會不良的風俗定能漸漸轉移,臨終慰導真是功德無量。
  
  第二部分,「吉時助念要點」,「吉」是取「及」的諧音,意思是及早來幫助臨終者提起正念,往生西方。例如有班員下午五點來電申請助念,蓮社公家排定晚上七點半開始第一班助念。在晚上七點半之前,吉時助念員(該班班長、班員優先,或蓮社方便的同仁,發心的蓮友),先去現場佈置、助念,稱為吉時助念,不用「及時」而用「吉時」,是讓人觀感更好些。
  
  要點如下,到助念現場時,如果沒掛(貼)佛像:
  掛(貼)佛像,以臨終者能看到為原則。
  張貼回向文,(第二句寫上臨終者姓名),以助念者能看到為原則。
  張貼助念通告,及「念佛中請肅靜」於現場門口,俾來者能夠遵循。
  臨終者如已斷氣,往生被未蓋上,應輕輕蓋上全身。
  查看床腳,如無撒痱子粉或石灰粉,應撒上,以防螞蟻等小蟲爬上身,並查看現場有無影響助念障礙物,如電話、壁畫等,應請家屬移至他處。
  助念開始前,引領者先簡單勉勵幾句法語,勸其放下一切,一心念佛,求生西方。
  
  另提醒家屬要排除外來的種種障礙,列舉如下。
  
  剛斷氣時,除通知班長,申請蓮社排班助念外,先勿通知其他道場,以免影響蓮社助念,(譬如念佛音調不同,甚至要誦經等),除非能配合蓮社,或等蓮社助念完,再接續下去則可。
  剛斷氣時,勿聯絡禮儀社,怕其布置靈堂時,干擾助念,甚至提出大體要冰入冰櫃等意見。
  剛斷氣時,勿先通知沒學佛的世俗親友,怕其前來哭泣,觸摸亡者的身體。舉劉軒秀師姐為護持其母臨終助念順利,不通知親戚,待助念畢,再跪求諒解為例。遇世俗朋友來探望,應婉拒,免生障礙。如酒友拿高粱來慰問,財友報明牌等等。
  臨終者欲斷氣,或剛斷氣時,親人都想站在身旁,或跪在面前喊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甚至冤家仇人到其面前求懺悔,請其原諒,均應避免,恐臨終者生情愛心或瞋恨心。
  
  以上幾點僅供參考,一定有很多疏漏不圓滿之處,還請諸位師長大德指正,謝謝。
  

 
劉國榮老居士生平  ...... 劉靜宜   Top

  
  劉公國榮老居士台灣台中人,生於民國二十七年十月二日(農歷八月初九日),往生於民國一一一年九月三日(農歷八月初八日)世壽八十五歲。民國七十五年皈依會性法師受菩薩戒,上求下化,行菩薩道,法相莊嚴。
  
  觀其一生,可從七大點說明:
  第ㄧ、學佛世家
  劉公宿世善緣,外婆、媽媽都學佛。兄弟姐妹九人,家中排行老六(長子)。劉公之孫輩子女也茹素,五代學佛,養德增福,慈愍之家傳世。
  
  第二、孝順父母
  劉公初、高中就讀台中市立一中(現在的居仁國中),民國四十九年考入測量學校,因家境困頓,身為長子,辦理休學,工作賺錢貼補家用,也曾在政府從事約聘測量人員等工作,且後來成就其慈母在家中安詳助念往生,盡了大孝心。
  
  第三、子女栽培有成
  民國五十三年(二十七歲)劉公與林玉釵女士結婚,育有一子三女,栽培子女有成,二位中文博士,一位中文碩士,一位資訊碩士。大女兒任職台中僑泰中學國文老師、二女兒曾任南榮科技大學助理教授,現在在慈馨兒少之家服務、兒子擔任力旺整合資訊負責人、小女兒任職國立臺東大學教授。女婿、媳婦也很有成就,大女婿任職國立花蓮高農校長、小女婿擔任建築技師、媳婦記帳士公司負責人。劉公長期護持蓮社,庇蔭子孫,書香傳家。
  
  第四、擔荷如來家業
  劉公二十多歲,常騎摩托車載著母親到慈光圖書館聽經聞法,民國六十二年聽聞雪公講授「大乘起信論」激發累劫善根。
  
  民國六十三年至六十七年就讀台中蓮社內典研究班。入班前,曾以內典八人中自己年紀最長,深恐學習跟不上,不敢報名有意退出。終以家學淵源、善根誠樸,獲雪公青睞,歡喜接納其入班學習。四年之中,老居士勇猛精進稟持勤能補拙古訓,較其他學員加倍用功。因悟性高,往往於儒佛經典法海中,別有領會,充滿法喜。內典班一畢業,在台中蓮社擔任慈務主任協助救濟與放生。當時蓮社動盪不安,草創維艱,辦公室只有總務陳任弘主任和慈務主任劉公二位,二人打理蓮社所有事務,以蓮社為家。在民國六十七年協助成立「念佛班」,民國六十九年成立「榮富助念團」擔任副團長等。
  
  民國八十四至九十六年擔任台中蓮社五至八屆董事長,任內帶動重大事宜有:㈠八十五年四月雪公往生十週年,於中興堂舉行「山高水長」詩樂演唱會。㈡九十一年八月十二日蓮社德明樓動土及奠基、灑淨,九十二年底落成啟用。㈢九十五年四月一日雪公往生二十週年,於明德女中舉行紀念會,四月八日於興大與行學術研討會;民國九十六至一Ο八年擔任台中蓮社九至十二屆常務董事;民國九十七至一Ο六年擔任菩提仁愛之家十至十二屆董事;擔任蓮友慈益基金會董事長;擔任慈光育幼院和慈馨兒少之家董事。民國九十三年十二月慈光育幼院因產權糾紛,被迫離開現址,在轉換「慈馨兒少之家」三年間,劉公和蓮社蓮友提供住宿地方,安頓險成為流離失所的孩子。民國八十六年擔任明倫廣播社社長及發行人;民國八十六年嘉品文教基金會常務董事等。
  
  劉公四十多年來,發勇猛心、菩提心,忍辱、謙讓,護持台中蓮社聯體機構,擔荷如來家業。因此,也有殊勝因緣,於民國八十五年到斯里蘭卡迎接佛陀真身舍利回台灣,與佛同行。
  
  第五、忠心護主護哲嗣
  民國六十三年(三十六歲)進內典班,至民國一Ο六年(七十九歲)骨折開刀前,四十多年不負雪公教導,默默守住奉獻聯體機構。尤其在雪公往生後,蓮社有段動盪時期,劉公知恩報恩,穩住蓮社大局,讓人事正常運作,順利傳承。
  
  民國七十七年奉濟南雪公李師母及哲嗣李雲溪之命,歷盡艱辛,拔除磨難,劉公與陳任弘老師、連志道老師等恭送雪公老師靈骨,返歸山東濟南家中,共計二十三天。
  劉公對恩師之哲嗣亦照顧有加。民國八十三年雪公哲嗣李公子雲溪先生全家蒞台,除了前後近兩個月的照顧陪伴之外,劉公與趙錟銓居士亦親自護送回山東濟南。
  
  民國八十四年劉公與山東濟南大學商談成立「雪廬儒學室」事宜。成立後,由雪公孫女李珊於學校任職管理。
  民國八十五年、八十六年劉公與吳希仁老師、吳省常老師、李榮輝老師一行,赴濟南大學參加儒學研討會。
  民國八十九年老居士與鍾清泉老師來濟南參加雪公哲嗣李雲溪先生葬禮。
  蓮社與山東濟南密切來往,一再設法將儒佛精神回故里,希冀報答雪公在臺教育恩澤於萬一。
  
  第六、師兄弟情誼深厚
  雪公取字「誠達」,即「誠則達」之意義,也是作為劉公一生行事風格的特色。內典班師兄弟情誼深厚,結業後,每年春節,皆召集師兄弟到家敘餐,儼然長兄般愛護。直至各自成家後,看到大師兄就有安心的信賴感。社教科的學生也說,劉公像媽媽,守住蓮社,從沒說過一句重話,看到他就有強大的安全感。
  
  第七、病中精進念佛
  劉公今年七月仍可自己起身與家人同遊;八月因病住院,病中不忘念佛,自轉業力,病情轉好出院;九月轉至菩提仁愛之家,隔天即安詳捨報往生。劉公此生修得的福報,在聲聲莊嚴的佛號中,經助念二十四小時,蒙佛菩薩接引,在極樂與彌陀合而為一。

 
感恩與分享 ......已故長者葉高敏家屬   Top

  
  (之一)
  葉高敏居士在兒女的心目中,是最美麗、最溫柔的母親。她勤儉持家、勤懇工作。用心拉拔五個孩子長大,週到地打點大家族的生活起居,即便家務繁重也從無怨言,有什麼好東西只想到五個孩子都要有,卻從未想過自己有沒有。她對五個孩子的教育,期許德智兼備,但孩子若任性,她也總是無限包容。
  有次已經出嫁的女兒帶著剛滿月,還在襁褓的孩子回娘家。只為了去燙頭髮,她忙哄著哭個不停的孫女,抱得手痠背疼。看著燙好頭髮的女兒,還是笑瞇瞇地說:「這個頭燙得不錯」。
  接觸佛法以前,她已經是慈悲的利他者,是親友們最好的後援,總是把別人的事當作自己的事一樣操煩。學佛以後,除了日日夜夜精進地學習、念佛,她也大力投入義工工作,布施、行善、為後輩培福。
  有次她和女兒在路上遇到被車撞傷、壓在車輪下的流浪狗,她特地去藥局買藥,幫狗狗敷藥、換藥,直到狗狗康復,還帶狗狗去尋找有緣的新主人。
  她虔信佛菩薩、歡喜行持善法的身影,直接、間接地影響著身邊的人,讓很多人因此與佛結緣,得到佛法的饒益,甚至改變了生命。
  
  一一一年五月二十一日母親於凌晨3:22捨報往生。母親相好莊嚴,形色殊特,柔軟,光潔柔軟,身無便穢,歎未曾有,全家人歡欣鼓舞、目不暫捨,喜慶祝福!非常非常隨喜母親如經典描述的示現。
  
  
  (之二)
  媽媽肺炎引發敗血症住院,決定自行檢測PCR,陪媽媽住院,此生無悔!
  隨喜偉大的母親一在最後一刻仍辛苦的撐著等待孩子來,母恩難報!全家一起陪媽媽,配合她的呼吸念佛,對媽媽道謝、道愛、給她聽親友的留言,一起打氣,提心力。
  
  (之三)
  母親住院期間,受到很多人的幫助。菩提醫院院長慈悲,在疫情緊張時接受母親住院,讓學佛的人在臨終獲得舒適安心、非粗暴的醫療。耐心地說明德家屬放下。清楚該怎麼做,慈悲的通融家人在疫情拒絕探視下快篩陰,在病房內助念到圓滿。
  
  大夜班護理師真誠的建議,能少做錯誤的決定,看護小姐很有經驗,在最後減少翻動,溫柔細語,配合母親,不打擾。在往生當下即時地掛起彌陀聖像在母親面前。並送上往生被,輕聲祝福。很感謝這群母親生命最後的貴人。
  
  (之四)
  在孫子眼中,她永遠笑臉迎人,親切問候孫子們生活、課業是否一切安好,紅包也總是很大一包。
  
  我跟弟弟對阿嬤念恩的時候,不約而同都提到小時候最期待回外婆家。現在想一想,肯定不只是因為紅包很大包,更是因為外婆家總是充滿歡樂,讓人放鬆、歡喜。大家都喜歡親近她,她的笑臉和笑聲都充滿感染力。她是偉大的母親、最美麗的媽媽、最慈祥的外婆,凝聚著所有人的心。
  
  在病苦之際,即使神智無法再如以往那麼伶俐,她也依然不忘對三寶的皈依,對極樂世界的想望,對阿彌陀佛的信心。直到最後一刻,雖然已無法自主,她仍不為他人帶來太多麻煩和困擾。她一生的行儀,是我們最好的榜樣。阿嬤一定可以順利往生極樂,在菩提道上繼續增上、決定勝。
  
  
  補註:長者生前對於讀誦地藏經以及阿彌陀經,已經修習得非常純熟。助念後氧氣罩的壓痕不見了,相貌漸漸地變得莊嚴、飽滿、明亮。入殮前,竟似已變成四十幾歲,開心笑容的模樣。眾人驚訝讚歎、歡欣不已,對阿彌陀佛及極樂世界實有、生起非常大的信心。
  
  家屬補充:
  所有一切皆是阿彌陀佛慈悲願力!對母親的大加持!
  母親生前長年的精勤學佛念佛.即便在最後失智.呈現一片漠然,令人看不到希望,但佛力、心力、法力不可思議!
  臨終時仰仗聲聲阿彌陀佛聖號慈悲救拔.感得種種清淨瑞相,證實唯有佛才是真實歸仗處。
  母親的生前的行誼也揭示業果真實不虛,阿彌陀佛真實不虚,極樂世界亦真實不虛,令人嚮往!
  
  
  
  
  
  

 
前代董事長王炯如訪談紀錄 ......編輯室   Top

  一、請問您親近菩提救濟院創辦人雪公的因緣?
  
  答:親近雪公,滋養慧命,是此生最大的幸運!而賜予此殊勝因緣的恩人是臺中師範學校(今教育大學)教繪畫的呂佛庭老師。由於愛繪畫而與呂老師特別投緣,經常到他的宿舍(在校內)接受“課後輔導”,當然不單是繪畫方面,談人生、談家庭、談讀書,有時打打雜,幫老師謄寫稿件等等。宿舍裡供著小小佛像,燃著香,經常清香撲鼻,令人心情安詳、愉悅。有一天,呂老師拿了一本第八期的「菩提樹」月刊雜誌給我看,說:「有興趣的話,可以長期訂閱喲!」。這是一本綜合性的佛教刊物,內容有論著、文藝、圖畫,還有佛教新聞及照片。讀了之後,深深吸引著我,而且自動到郵局訂閱了。呂老師可能看出我學佛的機緣成熟了,便帶我到和平街39號二樓的「菩提樹」雜誌社,介紹認識擔任社長的李炳南老居士(即雪公老恩師)及主編朱斐居士。從此便與「菩提樹」及三位恩師結下不解之緣;呂老師是引我入佛門的第一位恩師,而雪公與朱居士便是指導我學佛、弘佛的第二位和第三位恩師。
  
  民國43年、中師畢業第二年,就在「菩提樹」雜誌社的小佛堂、雪公為我舉行簡單的通信皈依儀式,皈依師是臺北華嚴蓮社的南亭老法師。當天中午很榮幸的接受朱居士夫人親煮可口的素筵招待;在皈依日能與雪公、朱居士夫婦同桌共餐,多難得的勝宴啊!
  
  皈依之後即加入了臺中蓮社的青年組織「文藝班」。臺中蓮社的創辦人就是「菩提樹」雜誌社長雪公老師。從此我便在台中蓮社聽雪公老師講佛經、儒學、詩學、歷史,並學演講、學辦事,正式展開了學佛、弘佛的歷程。除了「自行」之外,也參與「化他」弘法利生的工作。漸漸的,也在雪公老師創辦的聯體機構擔任要職,如臺中蓮社社長、明倫社主委、慈光圖書館館長、菩提仁愛之家代理董事長等等。
  
  二、請問您認識朱斐老師以及參與菩提樹雜誌的過往?
  
  答:上文已提到、我與菩提樹雜誌主編朱斐老師是民國43年、在菩提樹雜誌社與雪公老師同時認識的。由於呂老師向朱老師推薦我的專長,朱老師便鼓勵我在樹刊上發表作品。就在中師畢業後的第二年、民國43年皈依那一年的十月份樹刊第23期,刊登了我的處女作、日文翻譯的「悉達多太子遊四門」及漫畫「慧兒傾囊救水災」。從此我從讀者一躍成為作者,時年21歲。隔年的民國44年4月、樹刊第29期起開始連載我畫的第一本畫傳「釋迦佛陀畫傳」。這時我皈依佛門才一年,僅從呂老師學畫三年,對於佛教藝術涉獵不多,要畫一位舉世崇拜的佛教教主的一生,這是何等大膽的嘗試。起初不敢答應,但在主編朱老師的一再鼓勵,又提供一些圖片資料給我做參考,並說是給兒童讀者看的,才壯著膽子接下了這份艱鉅的工作。每期八幅圖,文字由朱老師寫。連載了整整三年,至民國47年4月8日、樹刊第65期圓滿,一共畫了260圖。後來並出版單行本流通,銷路還不錯,再版了好幾次。之後陸續畫了「玄奘大師畫傳」、「六祖惠能大師畫傳」、「虛雲老和尚畫傳」、「歷代高僧居士畫傳」等等,文字都由朱老師執筆。其他佛教故事插圖,出版單行本的有「因果報應故事類編」、「百喻新譯」(上中下三冊)、「佛陀的一百個故事」、「善光公主」等等。並與廖玉嬌居士合譯「印度佛教童話」、「中國佛教童話」等。
  
  菩提樹雜誌由於主編朱老師的夫人患了絕症,須要專心照顧,在民國78年11月份第444期出版後、交給臺北靈山講堂住持、也發行「現代佛教」刊物的淨行法師接辦,把一手栽培將近四十年(民國41年12月創刊)的菩提樹移植他人繼續培植。我跟樹刊的緣份也告終止了,但是我跟朱老師的關係並沒終止,直到他在上海以95歲往生都保持關係。因為他與雪公老人的關係非同尋常,他是雪公老人民國38年2月來臺中後、第一個認識的雪公弟子。民國38年3月在寶覺寺為首次蒞中的慈航老法師舉行的歡迎會上,第一次見到雪公老人,那時他在臺中圖書館任職,因為與雪公老人同樣皈依靈巖印祖,由於同門的因緣特別感到親切。民國38年6月,朱老師在慈航老法師鼓勵之下,創刊佛教雜誌「覺生」(前身為「覺群」),聘請雪公老人為社長。後來因與發行人林錦東居士理念不合退出「覺生」,在民國41年12月另起爐灶、創刊「菩提樹」,仍懇請雪公老人擔任社長,但老人以事繁未允,不過仍允為樹刊寫一篇創刊辭,並訂下發行旨趣,雖無社長之名,卻負起了社長的實質關係。後來雪公老人創辦了臺中蓮社、慈光圖書館、慈光育幼院、菩提仁愛之家,他都大力護持,菩提仁愛之家更是創辦人之一,藉著樹刊向海內外讀者報導或呼籲,善盡文宣責任。雪公老人的佛儒詩文論著也大都在樹刊發表。有一段時間還跟雪公老人住在一起。民國39年他與夫人在慎齋堂舉行台灣首次的佛化婚禮,證婚人就是雪公老人。雪公老人往生後,他寫了一篇追思文「雪公老師與我----兼述臺中早期建社弘法的經過」,長達一萬七千五百字。所以說他跟雪公老人的關係非比尋常。朱老師在夫人往生後,受到美國紐約莊嚴寺創辦人沈家楨居士力邀,於民國79年住進該寺「退而不休寮」,每次返臺住在菩提仁愛之家時,除了在仁愛之家弘法之外、也在我指導的光壽念佛班弘法,短期兩三週,最長也有兩個月(每週一次)。由於他的關係,曾帶領光壽班學員參訪他的方外好友聖嚴法師及真華法師。
  
  我跟朱老師的關係,也可以說非比尋常,民國44年8月,我服務的國小暑假期間,帶我到高雄大崗山參訪龍岩茅蓬的懺雲律師、苦行僧道宣律師及鳳山佛教蓮社煮雲法師,並到高雄佛教堂參訪並隨緣弘法,共九天。回來後在樹刊第34期(民國44年9月)發表了報導文章「南行記」。時年22歲、「佛陀畫傳」開始連載那一年。
  
  順便一提,朱老師夫婦是我結婚的媒人。
  
  三、請問您雪公當時為何派您參與菩提仁愛之家的董事會?當時有沒有特殊的時空背景?
  
  答:我在民國43年皈依,在臺中蓮社親近雪公老恩師學佛、弘佛後,凡是老恩師創辦的聯體機構無不參與,如47年創立慈光圖書館、48年創立慈光育幼院、52年創立菩提救濟院(後改名菩提仁愛之家)、59年明倫社成立,無不參與,掛名董事或負責人。此五大聯體機構都曾充當過負責人,其中以明倫社最久21年,蓮社14年、慈館3年、仁愛之家3年、慈幼院3個月。因為在各聯體機構都擔任董事,所以真正"聯成一體”,而且各機構幹部多是明倫社成員,我身任主委,在辦事方面好協調,並不離雪門道風。
  
  四、請問您參與菩提仁愛之家董事會的期間,有沒有發生什麼重大事件,或著有作成重大的決策?
  
  答:在代理董事長期間(民國79、80、81年)有兩件事值得一提:
  一是、主持本家「整體規劃重建委員會議」數次,為令附設之佛教菩提醫院真正符合佛教及雪公老人創辦的精神,特別邀請大都曾經受過雪公恩師佛學講座下授業調教的學佛醫師,民國79年6月17日在蓮社舉辦學佛醫師座談會。計有張靜雄(時當院長)、許欽德、巫錦漳、陳文秀、賴銘淙、林芳生、吳俊盛、謝佳蓉、林靜華、陳聰榮等醫師及本家主任黃沂樟參加。每人都發表了寶貴的切合實際的建言。北部學佛醫師也在李榮輝董事召集之下舉行座談會,計有陳榮基、洪石師、劉田、戴慧洋等醫師。一切高見作成綜合意見紀錄,列為本家整體規劃委員之經營與建設之重要參考。
  
  二是、當時正值臨終關懷、安寧療護觀念萌芽時期,菩提醫院的重建也考慮設置安寧照顧病房。就在民國八十年間寫信請教菩薩醫師道證法師的高見,想不到悲心深重的菩薩醫師、抱著病弱的身軀,洋洋灑灑寫了二十張信紙的「意見書」!行醫多年,實際照顧癌症末期病人,累積豐碩經驗的內行人寫的、到底不同凡響,條條中肯而切實,彌足珍貴,至今仍可作為各醫院設置安寧病房(即緩和病房)的準繩。我把她的高見要點整理出來,在本家第四次整體規劃重建委員會上(80.12.1)提出「理想的佛教醫院條件」書面資料,以供參考。
  
  五、請問您對菩提仁愛之家、現在對長者服務的看法,以及未來發展的期望?
  
  答:一、本家有今日的規模和成就,已屬不易,可敬、可賀!尤其不離創立宗旨,重視院民法身慧命的救度,臨終獲得特別關懷,助念佛號,往生極樂,更是本家一大特色。
  
  二、本家家訊第83期第26頁刊有雪公老人開示:「老人習氣較重,需要慈悲心和忍辱功夫兼具者照顧。」可作為從事安老工作者應備的服務精神,再參考淨空法師講的「老人福利事業《老人樂園》的構思」(該刊第24~26頁)斟酌辦理,就很圓滿了!
  
  三、本人一家自去年十一月起接受本家「居家照顧營養餐飲服務」,每星期一、三、五3天、營養均衡,菜、湯多變化,口味絕佳又送到家來的便當(每餐75元),在此謹申謝意!阿彌陀佛!
  
  
  

 
梵音集偶感 ......老放牛   Top

  
  之一(佛手掌)
  雪廬老人之《梵音集》中,創作了佛教歌曲,歌詞為:
  
  小小孫悟空一跳十萬程手持如意棒單身鬧天宮天帝先躲避天兵天將也跑淨如來一伸手悟空沒了能觔斗如輪轉跳不出佛手掌中
  
  此段內容,原載於《西遊記》第七回;《西遊記》者,乃符應道教之一神話小說耳。其內容,基本異於佛教教義。佛教耆宿如雪公慧眼,何以會取書中橋段,繕寫成文,並譜入純屬佛教歌曲之《梵音集》中,值得一探。
  
  所謂四依法者,曰:「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智不依識,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雖說《西遊記》之與佛教,似是而非,然而,以佛教戒律言之,其要,在約束行者之身、口、意也。唯識學偈語云:「八個兄弟一個胎,一個伶俐一個呆,五個門前作買賣,一個在家把帳開。」其中的「一個伶俐」,指的就是八識中的第六意識;孫悟空,猴也。所謂:「心猿意馬」。孫悟空乃是第六意識的借代。
  
  《孟子.告子上》,孟子言道:「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放心,不是放下心、安心的放心;放心,是放失的心。把放失的心尋回,學問、功夫才可能下得深,根基始有紮穩之機。「如來」,所譬喻的,是眾生究竟清淨的本性;任你再怎麼心猿意馬,心志狂放,只要真性透出一絲光明,就好似如來手掌一伸,不要說十萬八千里,就算是一個觔斗,縱跳它個千百萬億光年開外,自己,肯定恆是翻不出自己自性中的手掌心呀!就四依法之「依義不依語」論,《西遊記》的各種符號、譬喻等表徵,雪公老師便因之,大加參考,妥善運用;同比於諸佛如來說法,孔聖授徒化民亦彷似,所謂:因材施教、應病與藥、隨機說法也。何必在意其,是佛、是儒,還是道﹖
  
  試想:意根,一旦克制不住,不正好像悟空大鬧天宮般,能令平時莊嚴、肅穆,眾仙稱敬的玉皇老兒(喻吾人心定時的主人翁),不得不暫避其銳;天兵、天將,所代表的,是一切良言、善行;意城之防,一旦潰散,往昔所積累之功德,必定是跑了個乾淨,盡化為雲煙。猴哥手持定海神針,也就是如意金箍棒;此一神器,原是作定海之用,曲詞中,竊以為,其表法,原是為安定行者意根,適時棒喝猿心,總要令其,意如自在;奈何,猴性難制,竟掄起棍兒,任性而為;竟錯以為大快己心,徹底是如了俺老孫意;清者旁觀之,彼不過是個潑猴耳!
  
  如來將悟空壓於五指山下段,詞無須入歌。入之,對於˂佛手掌˃題名而判,當屬離題;作者要陳述者,旨在明:人人心中,本來同具似如來之妙手掌,但能念轉手伸,放心可求,猿意能定,妄亂得止。善用人人本俱之佛手掌,何愁惑之不去,業之不淨,苦之不脫﹖梵音之唱,兼得隨文入觀,行人助功,大有裨益。
  
  
  梵音集偶感
  之二(招魂)
  
  雪廬老人之《梵音集》中,創作的佛教歌曲〈招魂〉,歌詞為:
  
  纔見春花開又見秋葉黃
  淅瀝飄蕩隨風落何鄉
  嘆浮生露幻泡影夢幻一場
  關山昏黑雲月淒涼
  咄咄五蘊原非有四大本無常
  魂兮魂兮來享佛號宣揚
  歸歟歸歟休徬徨休徬徨
  願佛接引到西方
  達呀他(嗡)阿彌達巴紇梭哈(嗡)阿彌達巴
  紇梭哈(嗡)阿彌達巴紇!梭哈!
  
  《楚辭》是吾國浪漫主義文學之祖;浪漫色彩,強調個人主義、情感表現濃烈、蘊含豐富想像、用語多甚誇張、辭藻艷絕富麗。魏晉時,擬古題之作特盛,老人以《楚辭》名篇〈招魂〉為題,進行創寫。內容雖偶見楚聲、楚語,文風卻迥異於原篇本味。
  
  《楚辭.招魂》,有稱乃屈原招楚懷王魂之祭文;另說,實宋玉招屈子之魂以饗之之禱文。炳公之筆,為屈子下一轉語,是所謂淨土覺法。其歌詞也,首隱有《楚辭》傷春、悲秋之意象以啟其唱,其蘊,滿是離別愁憂,蓋因身死神出故也。
  
  「淅瀝飄蕩,隨風落何鄉」句,要在闡流浪三界、六道輪迴之無奈;而「淅瀝飄蕩」句,語出《西遊記》第八十五回〈心猿妒木母魔主計吞禪〉,是文乃:「……頂上雲『飄蕩』,崖前樹影寒。飛禽『淅瀝』……行客正愁多險峻,奈何古道又灣還。」行客,蠢動含靈之借代也;古道,表三界、六道,灣還,正好似輪迴意也。
  
  關山雲月,但身離魂出後,昏黑淒涼,始得親歷實感。《關山月》,乃唐.浪漫派首座,詩人李白之文;其內容為:「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思歸多苦顏。……」與歌詞遙相呼應;詩仙之於靈均,正列中國文學史中三大詩人之二,且俱位屬浪漫派大家;引太白之詩,恰可與三閭大夫彼此輝映。
  
  雪公手段,招魂曉示:蘊大皆虛,佛號是享,聞者莫疑,發願往西。末參心經,以阿彌陀佛報身咒,助唱洪名,神靈得歸。歌詞之旨,非僅為招「平」魂,悲願極唱,西佛招魂歸歟,休徬徨!休徬徨!

 
嚴持八關齋戒得真實益 ......淨慧   Top

  一、八關齋戒的意義與戒條:
  八關齋戒乃本師釋迦牟尼佛為在家佛弟子所制定一日一夜學習出家生活的方便戒法,藉由持守八戒一齋法而關閉生死輪迴之門,趣向菩提解脫之道,又稱八戒齋,簡稱八戒或齋戒。
  
  「八關齋戒」的戒條內容簡述如下:
  1、不殺生
  不殺害一切有生命的眾生,上自諸佛聖人師僧父母,下至蜎飛蝡動微細昆蟲,但有命者,不得故殺,亦不得教他殺或見殺隨喜。
  
  2、不偷盜
  凡是有主物,不與而取,便叫盜。此包括寺院常住物,信眾供養物,僧眾物品,公家財物及私人物品等。一切不歸屬自己所有之錢財或物品,未經物主同意,皆不可佔有取用。
  
  3、不淫欲
  在家五戒及菩薩戒僅制不邪淫,而八關齋戒必須斷一切淫欲,如在家受持八關齋戒日,夫妻必須分房睡。
  
  4.不妄語
  心口相違,說虛妄不實之語,欺誑他人,叫妄語。此不妄語戒,正制不得犯四種口過,即妄語、兩舌、綺語、惡口。並制不得說大妄語,即未證言證,未得言得,如未證阿羅漢而自言已證阿羅漢;念佛未達一心不亂,卻自言已得一心不亂,皆屬大妄語。
  
  5、不飲酒
  酒是起罪因緣,在律上叫它為「無明藥」,會使人心智猖狂,引生諸多罪業。只要具有酒色、酒香、酒味者,飲了能醉人之酒,皆不可飲。此外,含有酒精成分的食物,如紅麹、酒釀,以及蔥、蒜、韭等五辛亦不可食用。
  
  6、不著香華鬘,不香塗身
  「不著香華鬘」包括不得配戴耳環、項鍊、瓔珞、手鐲、戒指、髮飾等妝飾品。
  「不香塗身」指不得塗抹香水、香油、香膏、脂粉、口紅等一切化粧品,此戒乃在防治貪欲、淫欲之心。
  
  7、不歌舞倡伎,不往觀聽
  唱歌、跳舞、操奏樂器,乃至看電視、電影、戲劇,或娛興節目等皆此戒所攝。若故自作,教他人作時,故往觀聽者,皆犯戒。此戒旨在防六根放逸,引生貪瞋癡三毒之業。
  
  8、不坐臥高廣大床
  依《沙彌律儀》所述,高不過一尺六寸,廣不過五尺四寸。根據律藏言,此乃指周尺,一尺相當現在二十四點六公分,故等同床的高度不超過三十九公分(不含床墊),寬度不超過一百三十二公分為宜。目前市售單人床便可,如有困難,亦可在雙人床上鋪一條浴巾,睡在浴巾的寬度範圍內便不犯戒,此戒旨在防止縱情恣欲,增長憍慢。
  
  9、不非時食
  即不過日中食,僧食時間為清晨明相出現至日中,過了「日中」至次日天亮前,名非時。非時而食,名為破齋,咽咽結罪。日中時間每日隨太陽日照皆在變動,現前可借助網路之便,事先上中央氣象局網站,點入「每日天文現象」,查看太陽過中天時間(即日中時間)。過日中之後,只能喝水或非食漿(無任何沈澱物的飲料,且不含蛋白質、脂肪、澱粉者),此條ㄧ般稱「過午不食」,但並非指過午時(下午一點前),而是指日中。八關齋戒非常重視「持齋」,就是不過日中食,以斷三惡道因。
  
  二、如法受持八關齋戒:
  佛弟子在寺院,由法師傳授八戒,並在道場過一日一夜的出家生活,因緣實屬殊勝,應善加珍惜。然菩薩戒弟子須於每月六齋日持八戒,而無戒師時,可在家中佛前依《自授八關齋戒儀軌》自誓受,如此才能得戒體。有戒體,再清淨奉持,才有功德。但務必自我規範,因為自誓受八戒,同樣得三寶及護法龍天的證明,若犯戒,仍有罪業。故建議曾有正式在寺院受過八關齋戒的人,才可以在家自誓受戒,以免違犯。
  
  三、持守八戒首重清淨:
  綜觀諸多佛弟子屢受八關齋戒,卻煩惱罪障依舊,病痛愈增,苦不堪言,此當反觀自省,是否如法受持八戒?持此八戒是否清淨?有否違犯而不自知?甚或內心染著貪瞋癡三毒熾盛?
  
  受持八關齋戒,除了外持八戒一齋外,內心必須修六念法。所謂「六念」,即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天、念施,以此六念成就內在的清淨心。如能真正地內持六念,將念頭安住於此六念中,或此一日一夜二六時中,一心念佛、拜佛、讀經、持咒、聞法、誦戒,使令內心保持清淨無染,俾能轉無量劫來的業報身為佛菩薩的願力光明身。
  
  末學僅此分享個人受持八戒時的自我規範,供諸有緣同修參考,願同霑法益:
  1、禁語,切忌散心雜話。
  2、閉方便關,摒除外緣,令心無旁騖。
  3、不看電視新聞報導。
  4、不上網,不通LINE,不收發訊息。
  5、關閉手機及家中電話。
  6、安排五至六支香的佛一功課。
  
  四、功德利益:
  受持八關齋戒,雖僅一日一夜,如能受持清淨,其功德利益極為殊勝,依佛經上所言,共有十二條,簡述如下:
  1、脫離病苦:受持此戒,疾病漸減。
  2、消滅罪障:除五逆重罪外,其他罪障悉可消除。
  3、免除橫禍:有人受持八戒處,惡鬼遠離,處所平安。
  4、遠離惡道:受持八戒齋之人,不墮地獄、餓鬼、畜牲、阿修羅。
  5、福報優厚:認真受持八戒齋,可得六十萬世不愁吃、不愁穿的果報。
  6、成就迅速:如年紀大,身體多病,恐不久於人世者,想於短時間獲殊勝果報,則必須受持八關齋戒。
  7、來世尊貴:持此戒,來世得投生尊貴家。
  8、得生天上:想來生到天上享福報,可受持八戒。
  9、往生助緣:受持八戒,念佛發願往生極樂世界,可得中品中生,乃至上品上生。
  10、臨終歡樂:我們雖念佛,但功夫未達一心不亂,耽心臨終沒把握往生,應該受持八戒。
  11、得相好身:佛在《長爪梵志請問經》中說,自己過去因受持八關齋戒,而得相好身。
  12、成就佛道:受持此八戒,乃是成就佛道的重要勝因。
  
  八關齋戒功德利益固然殊勝,但若徒具形式的受戒,而不能如法清淨持守,亦得不到殊勝功德,甚至有違犯之過。末學障深慧淺,德行不足,初受菩薩戒時,每逢月六齋日及年三長齋月,雖形式上受八戒,但僅守表面的戒相,未修六念,內心妄念不止,雜染不淨,以致各種障緣煩惱重重,完全得不到八戒功德。後經不斷懺悔、省思,詳閱相關資料,始覺察往昔過失,不斷調整、修正身口意。近四,五年來,漸能契合持守八戒齋的精神,雖尚有諸多不足之處,但自覺似有幾分契入,使令身上的疾病,不靠任何醫藥而自癒,而健康的代謝問題全恢復正常康健,精氣神日益提升,內心日趨清淨安詳。由此深刻體驗到八關齋戒現前功德,罪障消除,脫離病苦。
  
  今分享此文,願能喚醒更多佛門弟子重視並認識八關齋戒的修持,令大家能得到真正持戒念佛的殊勝功德利益。
  
  註一:佛弟子至寺院,必須受持八關齋戒,才能如法受用常住物資。
  註二:如法清淨受持八關齋戒圓滿後,可於佛前回向發願,必滿所願,包括求生淨土,亦決定成就。
  
  三寶弟子
  淨慧頂禮供養

 
廖劉阿嬤的生命故事 ......社工實習生薛雅真   Top

  (社工實習生於暑期實習期間透過訪談撰寫住民的生命故事,做為住民生命歷程的參考。)
  
  廖劉○○,出生於民國二十四年,家鄉位於台中市,家中共有八位子女,奶奶排行老四。前面有三個姐姐後面兩個妹妹以及弟弟,現在也只剩下兩個妹妹其他兄弟姊妹都過世了,奶奶的學歷只有到國小六年級,三年日本書三年讀漢文,記得有趣的是小學撿到錢包,但那時候還被日本統治的時候,很害怕被誤以為他是偷錢,跑到警察局門口完全不敢進去,錢包丟在門口就趕快跑掉了,日本警察來一直叫奶奶不要跑,因為要留他的資料之類的,奶奶笑著說,以前的年代附近都很多種田的,下課都會去都摘別人的水果趕快跑回家,奶奶說那的時候就算被發現只會被罵不會說要賠錢,奶奶學歷只有國小畢業之後就隨著母親一起去育幼院幫忙洗衣服(因為母親在育院又上班),那時候也多虧他母親的育幼院上班,所以他們有很多食物都可以領(例如白米,青菜一些零食等等的,奶奶小的時候都沒有什麼時間可以看到自己的父親,因為父親為了工作去和別人租地要顧糖廠,但之後家中破產,房子也賣掉了,家裡沒有錢可以做生意了,最後都是和別人租房子,奶奶也做很多了別的工作,包含負責煮飯給越南人吃,幫他們盛飯就可以拿錢了,奶奶說他一輩子都沒有不成功,永遠都在幫別人做事,東做西做得,感覺就像是在玩一樣,但現在回想起來覺得非常有趣,奶奶在結婚之前最後一個工作是在藥廠包藥,包所謂的的山腦丸等等的藥品。
  奶奶是在二十六歲結婚,由媒婆介紹的,因為算是晚婚當時也沒有想很多就嫁了,奶奶說她的老公個性很兇,常常打她,生氣就會打她,但為了兒女奶奶都會忍下來了,一共有四個小孩,兩男兩女,二十七歲時生下第一個兒子,之後又生了一個兒子,當奶奶說到這個小孩的時候,口氣突然慢了下來,奶奶說生出來的時候醫生說跟她這個生了沒有用,腦袋有問題,算是有疾病,醫生跟她說生下來的話不可能有餘的時間去照顧他,也沒那個錢養不大,所以生出來就把他放下,奶奶留著眼淚對我說:兒子生下來有哭個兩聲,哭辛酸的,哭媽媽不要他的,因為知道自己的媽媽不要他所以在哭,這時候的奶奶哭的很難受,奶奶說這是他很心痛的一件事情,之後就生下了兩個女兒,但遺憾的是最小的女兒在奶奶上班時,因為發燒燒過頭也往生了,奶奶揹著女兒上班,他自責的說:發燒卻都沒發現,等到發現時,已經就不起來了,當時奶奶急著叫車,不過即使感到醫院了,還是無法救回他女兒因為在路上就已經往生了,老公也因為這件事情責怪她很久,最後就沒在生了。奶奶大兒子讀了台大,三女兒讀了成功大學,也許外人眼裡都會覺得是好學校很驕傲,但奶奶並沒有因為這件感到驕傲,奶奶說,小孩都是來討債的,債討完就走了,奶奶說以前她們都是老實人,不知道所謂的走後門,不然兒子原本可以在鐵路局上班的,但就是不知道這些東西,所以最後也沒有進去鐵路局,奶奶成家之後就跟著老公一起工作,專門在幫以前的房子鐵皮屋上面接水管,除了工作以外還要照顧家人的飲食,一輩子都在照顧人,老公也在七十五歲時因為生病過世去了,奶奶說在老公住院的時候因為每天都要去醫院照顧老公,在途中也曾經出過車禍,導致奶奶的腳現在小腿以下都黑黑的,因為當時醫生說要開刀,但沒有錢,奶奶並沒把腳醫治好,到現在奶奶也都不太敢讓人給到他的腿,奶奶笑著跟我說:當時醫生還跟她說不開刀以後不能走,她根本不相信結果到現在還這麼健康,奶奶覺得自己一生都活的真的很辛苦,老公走之後女兒也因為跌倒過世,女兒因為洗腎的關係導致身體很差不小心跌倒,結果一跌倒就無法說話了,隔一天就往生了,同時兒子也得了大腸癌,奶奶說當時要顧兒子根本沒有時間可以賺錢,也因緣際會下遇到○○的師姐,叫奶奶去○○幫忙一個月給奶奶七千塊的生活費,奶奶說如果沒有接觸○○,他就會在家裡幫忙人黏東西,黏一些破掉的瓶子之類的,一次收個五十塊,雖然認識到○○,也接受到他們的幫忙,但奶奶說這個幫助並沒有很長時間,雖然接受○○的幫忙,拿了幾個月的錢,但幾個月後兒子就跟奶奶說:他自己知道自己的病情,也活不久知道自己快要死了,不希望奶奶欠人家人情,要她不要再拿○○的錢,把身邊的錢留著自己花一花就好了,沒多久兒子也就這樣走了,短短兩年內,奶奶的的生活就像世界末日一樣,奶奶說當只剩下他一個人之後,他覺得他的世界非常悲慘,甚至連自己去看醫生,還會有醫生問她說妳怎麼都自己一個人來,都沒人陪妳來嗎,奶奶聽到這種話就更加難過,奶奶說她也曾經想過要去他住屋處七樓直接跳下去,但因為住的地方沒電梯爬不上去,所以就放棄念頭。
  自從變成一個人之後身體也越來越虛弱了,最後也是因為○○師姐的關係,來了菩提仁愛,奶奶說如果哪天走了他也什麼心願,隨便一個地方把用一用就好了,奶奶說他知道這一切都是命,也因為命讓他堅持到現在,他猜想自己最多最多就剩五年吧,難過是一天,開心也是一天,所以他覺得現在這樣就很滿足了。
  其實和奶奶聊生命故事聊了兩次,心理帶著很多情緒面對奶奶,一方面我想給她鼓勵,一方面我並不想揭開奶奶的傷疤,過程中我陪奶奶調整很多次情緒,因為奶奶講到依然會很傷心,我想有些人離我們而去,無法來得及說再見,把一些當時想說沒說的後來想到無法再說的,也許會後悔,我們常常說要活在當下,但看著奶奶等待著自己能早日死去,當所愛的人一一離去,自己也期待能夠不痛的離開,不論奶奶在怎麼難過傷心,她依然表現很冷靜看很開的態度,奶奶最後和我說,她希望我可以很開心的生活,要珍惜身邊的人,這樣才會快樂,我可能沒辦法真正體會奶奶的傷痛及處境,也許很多人都會覺得奶奶很堅強,確實但奶奶好像是被迫堅強的,我依然覺得生命短暫希望奶奶可以健健康康的,不要有任何遺憾,也希望自己可以面對未來的任何挑戰,都能一一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