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瑞森(Erickson,1982)將正常人的一生,從嬰兒期到成人晚期,分八個階段,第八階段是人生最終自我調整,懷舊治療讓長者回顧過去,統整生命各階段的自我感受,肯定人生的意義與價值(Parker,1995)。懷舊療法常用在老人身上,透過文字或口述回憶的心路歷程,感受內在衝突,以正向態度讓人省思過去情境(吳、周、陸、曾,2006),失智症長者介入懷舊治療有助於認知功能的提升,改善記憶與減少問題行為發生頻率(洪、趙,2010)。
因為本家長輩三分之一曾受過日本教育,日文會喚起他們回憶往事,失智症長者占一半以上,因此評估懷舊治療的對象,以罹患失智症及曾接受過日文教育為主,治療內容之一的「日文翻譯」能增加長者的看、讀、思考的機會,和使用言語互相討論,因而增加人際互動,獲得自信心和成就感,每個月一次的治療課程內容除了日文翻譯外,另介紹不同的日本文化,例如:日本懷舊老歌、日本傳統文化、60年代懷舊電影、日本知名景點……,配合長者年代的主題變化,每次治療長輩們都會有不同的正向反應和回饋,並期待每次的日文懷舊治療,其中以日文懷舊老歌最能引起回響。
目前懷舊治療人數約8−10人,治療期間會考慮個案身心狀況,適時做彈性調整,於團體懷舊治療開始前一週內進行前測,介入措施執行一週內進行後測,及第十二週內進行追蹤後測,懷舊過程會適時錄影、拍照存檔,以利觀察長輩對內容反應及回饋。懷舊治療透過情境佈置,營造懷舊的氣氛,鼓勵引導長輩們彼此互動,分享和回顧共同的記憶,治療過程中參與的失智症長者專注時間超過30分鐘達90%,過程98%長者都對治療感到興趣,長期參加的長者之SMPSQ評估分數,從介入後到今年6月都没有退化的狀況,從長者的面部表情明顯可見身、心、靈都獲得到愉悅,參加的長者會主動告訴其他長者一起來參加,常有長者詢問什麼時候還有懷舊治療。
本家主任非常支持懷舊治療,特別提供日本竹內孝仁教授所撰寫關於自力支援的相關書籍,因此在今年4月懷舊治療,主題以翻譯日文「介護基礎學」(竹內孝仁,2017)為主,長者們在懷舊治療時協助日文書藉翻譯,同仁也了解如何照顧長者的方法,雙方都因此獲益。
經過幾次治療發現,長輩對日文翻譯越來越有共鳴,從剛開始的只翻譯15分鐘到現在可以持續20分鐘以上,在日文翻譯之後佐以懷舊老歌欣賞,我們發現長輩們非常喜歡哼唱的日文歌,過程開心快樂,總是要求一首又一首,甚至平常少主動反應的長輩,突然也跟著開口一起唱歌,失智症蘇爺爺從一開始的抗拒參與,到現在可以準時自己在簡報室出現,並完整參與社團活動,有家屬發現長者參加懷舊治療後正向的轉變,主動要求每次懷舊治療務必要邀請長者參加。
期望長期的懷舊治療,能提供本家失智症長者心理上的安慰,減少失智症的行為問題,改善憂鬱情緒,維持認知功能,增加語言表達和社交能力,讓失智症長者們回憶共同的年代的人事物,愉悅經驗,獲得人生的滿足感及自我肯定,並減輕照顧者因長者失智症問題行為所造成的負荷和壓力。
參考文獻:
周玉淳、藍育慧、趙淑員(2008)・運用個別懷舊治療減緩一位失智長者焦慮之護理經驗・護理雜誌,55(4),105-110。doi:10.6224/JN.55.4.105
洪玫芳、趙淑員(2010)・團體懷舊治療對日間病房失智長者認知功能、記憶與問題行為及其對家屬困擾程度之成效探討・(碩士論文)・取自台灣全國碩博論文系統。
王靜枝.懷舊治療於老人心理健康之應用・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精神衛生護理學會電子報,取自http://www.psynurse.org.tw/upload/Epaper/8/e_paper_03.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