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導覽

菩提家訊第75期

董事長室董事長勉勵的話

主任室策略性規劃與機構的願景和使命

常董簡金武龍舒淨土文講記摘要(續七)

主任室財團法人法三讀通過

物理治療師 黃聖崴生活自立支援導入簡介

護理師王雅佳、吳梅萍懷舊治療

長照組長劉依薰本家安寧護理照顧原則

法務組長郭宗旻一位住民往生小記

林芳妤心甘

牛力一則社會新聞--朱秀華靈魂附身

董事長勉勵的話 ......董事長室   Top

  
  
  這個世間就是「萬法無常」,沒有長久不變的。我們看這個社會,幾十年來的變化。有的行業,興盛幾年之後,就沒落、衰敗了。而我們這種養老事業,以前沒人注意,哪會受到重視?可是現在這幾年,政府注重老人照顧行業,社會各階層,也都在關注著長照的議題及動態,可說是大家正好發揮的時機。
  
  我們老恩師雪公,五十多年前,創立菩提仁愛之家,是本著四大誓願:施診施藥、精神安慰、祈禱法會、助念往生。用現在的學術觀點,就是照顧到老人家的身、心、靈,尤其最後一條誓願,是講到生命的歸宿。每一個生命,都要尋求最後的歸宿。
  
  這裡是佛教機構,最後是要護持大家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這是其他機構所沒有的,我們有我們自己的特色。我們讓住在這裡的長輩們,都能安享晚年,並得到善終,乃至於脫離六道輪迴,這是一件多大的功德啊。因此,我們同仁們要能體認到,當我們用誠心、品德、見識,來加深加廣這份事業深度及廣度的同時,我們自己本身品德的深度廣度,也加深加廣。所以,這一份工作,是高尚的,是有尊嚴的、是有價值的,是有生命意義的,是值得我們全心投入的。
  
  

 
策略性規劃與機構的願景和使命 ......主任室   Top

  
  管理為達成目標,需經過一連串的活動,包括規劃、組織、任用、領導、控制、決策等活動;其中的規劃一項,可謂其他活動的基礎,可以建立機構成員協調一致的努力方向,尤以「策略性規劃」更是機構前瞻發展的基礎。
  
  策略性規劃,首先必須找出機構的願景與使命,本家捐助章程中明訂「本家以舉辦並發展老人福利、社會救助為宗旨」,雖已兼顧福利服務與社會救助,但隨著時代變遷,長期照顧產業的整合發展,社會救助的角色相對縮減,也需有因應世法事多變的調整。再者,本家有創辦人手訂四大誓願,包括施診施藥、精神安慰、祈禱法會、助念往生四項,該羅世出世法,從學術的引申類別來看,實已包含了生理、心理、社會、靈性的全人、整合性照顧,接續要思考的是如何隨時代變遷以充實其內容。
  
  從上述說明可知,本家願景的面向,實不同於一般機構,因為本家是佛教創辦機構,除了符合世間法在福利與照顧上的需求與品質外,還須顧及到佛教出世間法的究竟解脫;願景之圖象,不能離開這兩方面,才能在既保持於佛教文化之內、又不孤立於世法照顧的原則之外,同時進展。有了願景,才能談使命,使命的部分,包括目的、任務、與價值,同樣不離開這兩個面向。
  
  策略性規劃的下一個步驟是檢視機構外部環境,從PEST分析的政治、經濟、社會、科技面來檢視。政治面,目前政府極力推動長期照顧,從長照1.0到2.0的發展歷程,越來越朝「社區照顧」的方向發展,這幾乎已經是全世界照顧界的發展趨勢,不在一區一國而已,雖然本家的機構式照顧仍是社區照顧的一環,且形同最後一道防線,但畢竟社區照顧的主體是在社區、在居家,本家勢必需開啟社區照顧的相關服務,以融入國家整體的政策發展。經濟面,如上述,政策既然趨向於社區,資源也陸續轉移到社區,為求持續營運,需要投入社區照顧。社會面,社區照顧隨著長照2.0的啟動,雖然得到更多的關注,但畢竟還在形成期,還有很多的變數,相對而言,社會對於機構照顧的品質期待,仍然有增無減,本家不能再停留於僵化的工作者導向之照顧模式,而應力求個別化照顧、復能、自立支援導向的照顧模式變遷。最後,科技面,科技輔具、資訊科技的運用,可促進照顧與營運的許多層面,仍是本家應實際持續吸收努力的。檢視過機構的外部環境,機會(Opportunities)何在?威脅(Threats)又何在?已呼之欲出。
  
  接下來,要檢視的是機構內部環境,本家機構式照顧的營運已有多年,並持著佛教的精神,持續關注住民的臨終關懷事宜,蓋人死並未燈滅,其神識仍會隨業流轉於六道,這是本家多數學佛長者的基本認知,也期待能獲得優質的臨終關懷與助念,在本家日常生活中,老人不避諱談死,也習於樂於幫助臨終長者助念,協助其往生西方;工作人員透過教育訓練、耳濡目染,也都能夠學習處理老人臨終事宜;多數家屬更能夠體會臨終關懷的重要性,與本家工作團隊及長者本身,具有共同信念。這樣的善終照顧氛圍,隨著學界、實務界開始重視靈性照顧以來,有受到重視的跡象,這便是本家的優勢(Strengths)所在,如何保持這個優勢,並再精進,需予以足夠分量的投入。至於劣勢(Weaknesses)的部分,前述去機構化的趨勢,可能加深本家的劣勢,翻轉照顧模式,增加老人的活動能量、縮減臥床時間的相關知識與實踐,必須持續投入,除此之外,機構的照顧品質,在消費者意識高漲的社會氛圍下,持續受到關注,品質的面向,包羅甚廣,從系統理論角度,包括資源的投入面,例如硬體設備、環境舒適度、人員訓練等;服務的過程面,例如同理心、可靠性、持續性、回應性等;服務的產出面,則例如效率、效能、持久性等。這些不同品質的面向,隨著機構長年的經營,是很容易形成劣勢的地方,都需要機構不斷去思考改善。
  
  經過上述的分析,再來重新思考機構的願景與使命,願景需包含世法與出世法的兼融圖像。至於使命層面,機構的目的與任務應包含適當的機構照顧、新的社區照顧、慎重的臨終關懷、與持續的品質改善;機構的價值,要持續營造正向的佛教價值與文化,學習世間的照顧理念與倫理,並促成兩者的和諧與相容性,以逐漸形成屬於機構本身的價值文化。相關的策略形成,已形成的努力執行中,未形成的持續醞釀中,期許將本家打造成一個優質的照顧國度、佛教文化的樂土。
  

 
龍舒淨土文講記摘要(續七)  ......常董簡金武   Top

  宋觀音縣君
  
  宋,是指趙匡胤開創的宋朝,公元960-1279年,國運320年。縣君,是封建時代對朝廷五品官的婦人封號。她平素常持誦「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很有靈驗,所以當時的人都稱她為觀音縣君。文分四段,第一,平素修持:
  
  縣君姓吳氏。其夫都官員外郎呂宏,亦悟佛理。夫婦各齋戒清修。
  觀音縣君,本家姓吳。他的丈夫,呂宏,官位是從六品,即次於正六品而高於正七品,職務是管理官府和私人奴婢名冊,以及發配罪人從事苦役的官員。他對於佛法的道理,也有所領悟。因此夫婦兩個人,都各自奉持齋戒,清心寡欲,嚴持淨戒,刻苦修行。
  
  吳氏有二侍女,亦絕葷血,勤力助為勝業。
  吳縣君,她有兩位聽從使喚的婢女,也都斷絕魚肉五辛,且非常勤苦賣力,來幫助這對夫婦修行,辦理了生死的殊勝大事。
  
  其一頗好禪理。既病。猶怡然笑語而逝,如委蛻然。
  其中一位婢女,比較喜歡坐禪,參悟空理,後來生了重病,仍舊像沒病似地安然自在,談笑之間,就往生了,她的神識離開身體,就好像蟬脫殼,或蛇脫皮一樣自在。
  
  其一奉戒剋苦,或終月不食,但日飲吳氏所咒觀音淨水一盞而已。
  另一位婢女,則遵循戒律,刻苦修行,有時候整月都不吃東西,只有每天喝吳縣君所加持的大悲水一杯而已。以下第二段,生前感應:
  
  忽見金蓮捧足者三。又數日,見其膝。又數日,見其身。又數日,見其面目。其中乃阿彌陀佛,左右則觀音勢至也。又悉見其堂殿國界,皎如指掌。曉然知其為淨土。
  有一天,吳縣君在修持淨土法門的觀想念佛時,忽然看見有三座金蓮花,分別各各捧著一雙腳;繼續用功,又過了幾天,接著看見膝蓋;繼續用功,又隔幾天,看見金身;繼續用功,又隔幾天,完全看清楚面孔及眼目。原來所見三尊,中間是阿彌陀佛,左右分別是觀世音菩薩,及大勢至菩薩。接著吳縣君又一一看見西方極樂世界依報國土上的宮殿、樓閣、欄楯、行樹等等國界之中,種種的莊嚴妙境,一一看得清清楚楚,就好像看我們自己的手掌一樣,吳縣君很清楚地知道,這就是西方極樂淨土。
  
  問其詳,則云,彼皆清淨男子,經行遊樂,無女人也。又問彼佛如何說法。云,我得天眼,未得天耳。故見問答指顧,而不能聞所說也。如是者三年,未嘗一瞬不在目前。
  有人請問她,極樂世界詳細的情形?她就說:彼佛國土,一概都是清淨的男子,他們或來大殿迴廊經行,藉以調劑身心;或到七寶池中沐浴,以八功德水,蕩除心中的煩惱污垢(以帶業往生故)。
  又有人問她,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阿彌陀佛,是怎樣說法的?吳縣君說:我只證得天眼通,還沒證得天耳通,因此極樂世界的聲音,我還聽不到。我只看見他們彼此談話,有問有答,或左顧右盼,比手畫腳,卻聽不見他們在說什麼。
  這樣的勝妙境界,經過三年,沒有間斷,無時無刻不顯現在我眼前。
  
  淨土宗第八代祖師,蓮池大師,在往生集第二卷慈悲地告誡我們說:「吳氏女,時時見佛,有之乎?觀力精進,理固有之,但魔佛需辨,邪正或殊。女人遇此,當速質諸明者。」吳氏這位善女人,經常看見西方淨土依正二報的莊嚴相,有這回事嗎?她依照十六觀經,修持觀想念佛,功夫精進,按照教理說,誠然有這回事,但是觀想念佛,並不容易,為什麼呢?假若我們修觀的時候,稍微不如法,就會有差錯;也就是所見之身,是佛,還是魔呢?因為你所見到的境界,有正,有邪!古代教育不普及,女子見識不廣,教理不深,很難分辨佛與魔的區別,也很難分辨正法與邪法。應當趕快請教明白教理的善知識,才不致誤入歧途。所以我們應當要知道,修行還必須懂得教理,才能夠穩當。再看第三段,臨終證驗:
  
  忽感疾,自言往生。乃終。
  三年之後,有一天,吳縣君忽然身體染病,自己說:「我要往生了。」說完就命終。臨終之時,正念分明。以下第四,補述世號緣由:
  
  吳氏事觀音有靈感。每於淨室,列置瓶缶數十,以水注滿,手持楊枝頌咒。必見觀音放光入瓶缶中。病苦者,飲水輒愈。所咒水,積歲不壞,大寒不凍。世號觀音縣君。
  吳縣君平素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很有靈驗。她經常在清淨處,擺放數十個淨瓶。一一將水灌滿,然後手持楊柳枝,虔誠地誦念大悲咒。每次誦咒加持的時候,必定看見觀世音菩薩放光,一一照入淨瓶之中。凡是有病之人,只要喝下大悲咒水,即可痊癒。所加持過的水,可以放置整年,都不會變質。即使在冬天大寒,河水結冰了,所加持過的大悲咒水,也不會結凍。因為吳氏常以大悲咒水與大家結緣,以消除業障病,所以大家都親切地稱呼吳氏為「觀音縣君」。以上「宋觀音縣君」往生事跡略說迄。
  
  

 
財團法人法三讀通過 ......主任室   Top

  
  為將台灣目前共六千多間財團法人,法制人事健全化。法務部研訂之「財團法人法」,經立法院107年6月27日三讀通過,依該法第76條規定,該法自公布後6個月施行。
  「財團法人法」將財團法人分為政府捐助及民間捐助,民辦採低度管理,尊重其自治;政府捐助則採高密度管理。
  該法中對於有關財團法人分類名稱及定義、資產管理、董監責任及消極資格、獎助或捐贈限制、會計及內控內稽制度等予以相關規定。
  人事健全方面,規範董監事、監察人、執行長或同等職務者,必須迴避利益衝突,利益關係人包括配偶或二親等內的親屬;違者除須負損害賠償責任,甚至可解除其職務。
  為防止假公益名義圖私利,財團法人對捐助的財產、孳息及其他所得,不可分配賸餘。
  又,財團法人的資訊、財務報表須主動公開,包括建立會計、內部控制及稽核制度,報主管機關備查,以防止發生逃漏稅或其他弊端。財團法人在法院登記的財產總額或年度收入總額達一定金額以上者,應建立內控稽核制度,報主管機關備查;財務報表應經會計師查核簽證,並訂定誠信經營規範。
  本家幾十年來經營管理,早已遵循該法精神,除了捐助章程必須作部份文字修訂之外,對於董事會及行政運作,並無太大影響。
  

 
生活自立支援導入簡介 ......物理治療師 黃聖崴   Top

  
  如果有天我們老了,失能了,包尿布、臥床、約束,是我們想要的照護方式嗎?相信答案是否定的,但這樣的照顧是我們過去習以為常的模式。現在,有些新的照顧模式出現了,我們有機會說不,有機會翻轉過去的照顧方式。
  
  說到生活自立支援,這個模式在台灣已推行數年,也許有些人聽過,但相信大多數的民眾還是很陌生。這樣的概念是從日本帶回的,它的觀念是要讓長者發揮尚有的生理功能,讓者者在日常生活活動裡維持健康、避免失能。生活自立支援的特色是將訓練活動融入日常生活中,鼓勵長者在可以的範圍內儘量靠自己完成各項日常生活活動,避免因照顧者過度介入而造成長者的費用性失能。比如說照顧者每次都自己獨自抱長者上下床,久了長者就失去自己下肢用力的能力了。
  
  生活自立支援是由日本竹內孝仁教授提倡的理論,強調如下:
  四大基礎照護原則 重點項目
  水份(1500cc/天)
  營養(1500大卡/天)
  運動
  如廁(每天排便) 坐站訓練
  端正坐姿,腳著地
  使用馬桶或便盆椅如廁
  營養攝取
  自行沐浴
  
  本家從106年起即參與永信社會福利基金會生活自立支援的推廣工作,活動內容相當多元,有針對長者設計的坐站運動、每個月一次的個別督導、每三個月一次的全國團體督導等等,在一次次的討論與實踐裡,我們學到了很多,在導入的過程裡,團隊裡的每個專業人員都有評估住民狀況,並予以具體目標及提供協助。例如營養師提供的營養評估與體重控制、巡診醫師的診視、照服人員執行的個別化生活化復健運動、床上凱格爾運動、床邊移位技巧、輔具使用等等…現場人員也有紀錄飲水量、評估排尿訓練定時如廁、團體健口操與坐至站運動等等。
  
  日常生活活動再訓練也是我們重視的,依照長者失能程度與生理狀況不同,予以攙扶、監督、輔具等不同的步行訓練,其他生活功能例如沐浴,會視情況予以長柄刷或口頭訓練,也鼓勵場者多活動、離開輪椅至椅子上鄰桌用餐,以及注意口腔清潔等等,林林總總很多大項。
  
  今年我們選擇了十五位長者為重點個案,從2月份開始導入至今已半年多,雖然大多數的長者或因疾病因素、或因衰老等因素剛開始導入時不很順利,甚至有拒絕訓練的情形,但是大部分的長者或多或少都能看到進步。有的長者剛開始是吃攪碎餐,現已進步至吃正常餐。有的長者一開始依賴尿布,現在進步到可以輔助下馬桶如廁。有的長者剛開始只能攙扶下走幾步路,現在進步到可從房間走到餐廳。有的長者沐浴穿衣皆需他人幫忙,現已進步到用長柄刷等輔助沐浴。
  
  生活自立支援不僅是一種理論、一種技術,更是一種推翻過去既有照顧方式的大改變,希望高齡長者能有更多自理功能的新照顧模式,這不僅需要長者本身有意願,團隊間的溝通與合作,硬體設備的支援,家屬的支持等…都是成功與否的因素。期望漫長的改變與堅持可打造一個好的照顧環境,不只為了本家長者,也為了終將老化的我們,希望終將可打造個有品質,有尊嚴的生活環境。
  
  

 
懷舊治療 ......護理師王雅佳、吳梅萍   Top

  
  艾瑞森(Erickson,1982)將正常人的一生,從嬰兒期到成人晚期,分八個階段,第八階段是人生最終自我調整,懷舊治療讓長者回顧過去,統整生命各階段的自我感受,肯定人生的意義與價值(Parker,1995)。懷舊療法常用在老人身上,透過文字或口述回憶的心路歷程,感受內在衝突,以正向態度讓人省思過去情境(吳、周、陸、曾,2006),失智症長者介入懷舊治療有助於認知功能的提升,改善記憶與減少問題行為發生頻率(洪、趙,2010)。
  
  因為本家長輩三分之一曾受過日本教育,日文會喚起他們回憶往事,失智症長者占一半以上,因此評估懷舊治療的對象,以罹患失智症及曾接受過日文教育為主,治療內容之一的「日文翻譯」能增加長者的看、讀、思考的機會,和使用言語互相討論,因而增加人際互動,獲得自信心和成就感,每個月一次的治療課程內容除了日文翻譯外,另介紹不同的日本文化,例如:日本懷舊老歌、日本傳統文化、60年代懷舊電影、日本知名景點……,配合長者年代的主題變化,每次治療長輩們都會有不同的正向反應和回饋,並期待每次的日文懷舊治療,其中以日文懷舊老歌最能引起回響。
  
  目前懷舊治療人數約8−10人,治療期間會考慮個案身心狀況,適時做彈性調整,於團體懷舊治療開始前一週內進行前測,介入措施執行一週內進行後測,及第十二週內進行追蹤後測,懷舊過程會適時錄影、拍照存檔,以利觀察長輩對內容反應及回饋。懷舊治療透過情境佈置,營造懷舊的氣氛,鼓勵引導長輩們彼此互動,分享和回顧共同的記憶,治療過程中參與的失智症長者專注時間超過30分鐘達90%,過程98%長者都對治療感到興趣,長期參加的長者之SMPSQ評估分數,從介入後到今年6月都没有退化的狀況,從長者的面部表情明顯可見身、心、靈都獲得到愉悅,參加的長者會主動告訴其他長者一起來參加,常有長者詢問什麼時候還有懷舊治療。
  
  本家主任非常支持懷舊治療,特別提供日本竹內孝仁教授所撰寫關於自力支援的相關書籍,因此在今年4月懷舊治療,主題以翻譯日文「介護基礎學」(竹內孝仁,2017)為主,長者們在懷舊治療時協助日文書藉翻譯,同仁也了解如何照顧長者的方法,雙方都因此獲益。
  
  經過幾次治療發現,長輩對日文翻譯越來越有共鳴,從剛開始的只翻譯15分鐘到現在可以持續20分鐘以上,在日文翻譯之後佐以懷舊老歌欣賞,我們發現長輩們非常喜歡哼唱的日文歌,過程開心快樂,總是要求一首又一首,甚至平常少主動反應的長輩,突然也跟著開口一起唱歌,失智症蘇爺爺從一開始的抗拒參與,到現在可以準時自己在簡報室出現,並完整參與社團活動,有家屬發現長者參加懷舊治療後正向的轉變,主動要求每次懷舊治療務必要邀請長者參加。
  
  期望長期的懷舊治療,能提供本家失智症長者心理上的安慰,減少失智症的行為問題,改善憂鬱情緒,維持認知功能,增加語言表達和社交能力,讓失智症長者們回憶共同的年代的人事物,愉悅經驗,獲得人生的滿足感及自我肯定,並減輕照顧者因長者失智症問題行為所造成的負荷和壓力。
  
  參考文獻:
  周玉淳、藍育慧、趙淑員(2008)・運用個別懷舊治療減緩一位失智長者焦慮之護理經驗・護理雜誌,55(4),105-110。doi:10.6224/JN.55.4.105
  洪玫芳、趙淑員(2010)・團體懷舊治療對日間病房失智長者認知功能、記憶與問題行為及其對家屬困擾程度之成效探討・(碩士論文)・取自台灣全國碩博論文系統。
  王靜枝.懷舊治療於老人心理健康之應用・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精神衛生護理學會電子報,取自http://www.psynurse.org.tw/upload/Epaper/8/e_paper_03.htm
  

 
本家安寧護理照顧原則 ......長照組長劉依薰   Top

  
  一、瞭解長者與家屬的餘生期待和醫療抉擇:
  護理人員和長者及家屬討論生命末期照顧想法,希望在本家機構安寧或住院治療?確定是需往生助念及後事處理。
  
  二、協助家屬與長者在生命末期之互動與溝通。
  
  三、瀕死照護:
  1.有些長者會有意識症狀改變,呈現昏迷或半昏迷狀態,無法吞嚥或拒絕進食。與醫師和家屬討論營養的補充方式,請教營養師,尊重長者和家屬的意願評估是否放置鼻胃管,若不願意,不勉強。
  
  2.有些臨終長者因為意識狀況改變,「死前嘎嘎音」,將長者頭部抬高或側
  躺,使用棉棒清除口中分泌物,盡量減少抽痰技術,才不會增加長者的痛苦。
  
  3.評估是否有脹尿無法自解的情形,必要時需請男性長者安排看診,協助導尿,女性長者由護理師協助導尿,緩解不舒服的尿滯留症狀。
  
  4.若長者意識改變,體力虛弱,表達困難,觀察長者身體之非語言變化,是否皺眉、不安或是發出呻吟聲,排除其他問題,確認是否有疼痛徵象,依醫囑給予藥物或非藥物照護(舒適護理),緩解疼痛不適。
  
  5.定期生命徵象監測、血氧監測。
  
  6.身體清潔:協助洗頭、洗澡、會陰沖洗、導尿管護理、口腔護理。
  
  7.舒適護理:協助翻身、擺位、移位、抱長者上下床及輪椅,按摩、皮膚護理、被動運動、穿脫衣服。
  
  8.身體照顧:協助灌食、抽痰、化痰、換尿布、排痰。
  

 
一位住民往生小記 ......法務組長郭宗旻   Top

  
  本家住民,也是台中蓮社佛喜班老班員,林施慎老師姑,在今年六月二十七日下午安詳往生了,享年九十四歲。師姑助念十三小時之後,淨身時,根據禮儀社服務人員說“全身柔軟”應是蒙佛光照攝,往生極樂了。
  
  師姑往生前一天,因嘔吐發燒,送菩提醫院急診。院方檢查後,告知有敗血症,須住院。長照組另安排三天後,轉送台中醫院做骨髓炎檢查。
  
  誰知師姑福報大,功夫好,早兩日往生極樂,以免再受醫療擾動之苦,及臨終種種障礙。
  
  六年前,師姑於101年4月20日入住本家時,是不能行走的,經本家細心照顧,和師姑樂觀精神,及堅強毅力,不到四個月,就能扶著輪椅行走。
  
  師姑親近台中蓮社時,已受過菩薩戒,且都在蓮社誦戒。因病轉來本家之後,質問末學為何本家沒誦戒?於是法務組就開始安排半月、半月誦戒,平常參加者大約有六位。
  
  師姑也會主動邀他人一起誦戒,並協助他人搭衣,為人很謙恭,自己稍遲到,則很自責,連說:「對不起,我行動慢,擔誤大家時間,罪過罪過!」在下次則提早半小時,在佛堂外搭衣準備了。真是令人感動讚歎啊!
  
  住院後,末學到菩提醫院557房探望,師姑頭腦清楚,心裡會跟著念佛機念佛,末學提醒她注意聽佛號,只要字字聽清楚即是一心。師姑點頭示意。末學再勸她放下身心世界,這一切都是虛幻不實,不管他。一心念佛求佛,佛來就跟著走。臨走前再補充:「師姑您這麼用功,一定可以往生極樂世界的。」師姑亦點頭示意。
  
  七樓照服督,紀錄生活點滴:
  「101年4月入住本家。住民為虔誠佛教徒,持戒念佛,同時也是佛喜班班員。
  平時佛珠不離手,佛號不離口,每天鬧鐘定時起床做早課,從不間斷。
  本家舉辦的佛學講座、週四念佛共修以及週五簡常董講經,都有她的身影;參加誦戒更是她生活中的第一順位。助念也不落於人後,無論地點是在本家八樓,或醫院五樓。
  除了滿口佛號、一心一意求往西方外,有時我們稍有禮節疏忽,她總是從中教導與更正,平時待人客氣有禮,會鼓勵大家一起念佛。
  更不可思議的是,生病時,即使戴著氧氣罩,還是堅持著念佛功課。」
  
  古德有一比喻:如樹西傾,終必倒西。竊觀林施慎師姑平常深信切願,持佛名號,臨終正念分明,安詳生西。即是因果相符之最好證明。”
  

 
心甘 ......林芳妤   Top

  五十年代農業生活,重男輕女時代,長輩認為生女兒是賠錢貨,教育長大之後,結婚還要辦嫁妝去捧別人飯碗,婚後姓別人的姓。很多婦女生男就是「心肝」,生女的話是「心不甘情不願」的情境,大家庭由不得媳婦作主,我生下滿月阿嬤要我把我送走,母親一把眼淚一把鼻涕,堅持到底把我留下來,我的堂姊堂妹滿月之後硬是被拆散,送給別人收養,椎心之痛骨肉分離一輩子的痛。
  
  談到奶奶也是可憐人兒,小時候女兒多,也是當養女(歹命人),17歲嫁入「林姓大家庭」,38歲阿公生病離去,阿嬤撫養三個兒子,裏裏外外田裏的事,家務事像陀螺不停的轉。叔公沒有善待阿嬤及我的父親,語言的摧殘阿嬤不得不捍衛自己,不認輸的個性多少得罪妯娌、輩分較小之叔叔與嬸嬸。
  
  媽媽當媳婦壓力很大,唯命是從,自己不能有意見,至於我們孫輩也不好過,小時候假日必到田裏,除草、施肥、挑著高麗菜、菜頭……等回家。小孩子愛玩在空地跳三角格、跳繩,後面隱藏一位長者,拿著長鞭抽痛打妳快跑衝阿!三合院有芭樂樹、荔枝樹,健步如飛爬上去避難,媽媽教的,阿嬤天生不敢爬樹,在樹上很安全。
  
  阿爸12歲失去父愛沒人疼,對家人說話很嚴肅、不苟且一笑,兇起來我們只好雞飛狗跳不見人影!但是也有慈父的一面,哥哥十幾歲騎機車摔到大水溝,受傷流血,鄰居前來通知,父親馬拉松速度衝出去要救兒子;大姊上國中,早上先去「芭樂園」採摘水果,再去學校,怕上課會遲到,為了走捷徑而騎腳踏車在火車鐵軌上,不用繞遠路,有一次騎太快重心不穩掉入大水溝,阿爸再度當泰山就愛女,那一次之後,阿爸不要大姊一大早去芭樂園工作,你對兒女無限的愛我都看在眼裏。
  
  媽媽的辛苦不在話下,六個孩子我最難養,兩歲的時候生病,家中沒有多餘的錢讓我看病,阿嬤與阿爸隨緣的心態,媽媽背著我,看我奄奄一息,肚子脹大臉上面如死灰,跑到溪邊找草藥碰上貴人,指點媽媽取藥草弄成汁灌食,一翻折騰拉出汙濁之物,臉色變好及紅潤,感恩媽媽不離不棄。母親像月亮、皎潔明月照耀著我,平時媽媽騎腳踏車載蔬菜水果,沿著太平大街小巷兜售,假日我會陪媽媽帶菜市場叫賣一番。
  
  家中的經濟來源,是菸葉收割整理好,掛上菸葉室,父親要扶好小木頭一層一層攀附到三樓高,掛滿生的菸葉,冬天我最喜歡在地下室之暖亢的窯坑,陪父親燒木材至十天,木頭不能熄火、不然功虧一簣,菸葉才能全部烘乾,卸下來裝貨賣出去,錢子才能落袋為安。
  
  「痛苦像一把犁,它一面犁破了你的心,一面掘開了生命的新起源」,這一句話是「羅曼羅蘭」的名言,想到阿嬤訓練我的敏感度,走路快、爬樹之快感、眺望遠處的樂趣,現爬山不會暈山、懼高症之症狀,感謝阿嬤對我的諄諄教誨。
  
  阿爸叔公給你的無言怨對,我想父親以釋懷了,當親人也是緣分,「誠意、善緣好運到,心有聖賢就像良田收成好,善是會感染的、愛是會傳播的,猶如一滴水落在水面上,會產生漣漪擴散出去。我們同一個祖宗、血脈相連血濃於水,我們都是一家人」。
  
  「思念如長河我愛你們長長久久,你們聽到了嗎?」我們的平凡故事,沒有亮麗的色彩,可是那一縷縷的淡香,慈悲愛語如冬陽、百花處處香,把生命失落的缺口找回來,自然會發現快樂的滋潤溫暖了我的心。
  
  

 
一則社會新聞--朱秀華靈魂附身 ......牛力   Top

  
  今年五月二十三日,雲林麥寮一位老人家享年九十七歲過世,告別式的牌樓卻寫著兩個名字:「吳媽林氏罔腰老太夫人」,以及「朱秀華」!而吳林罔腰的牌位裡面,再放一個朱秀華的小牌位。這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在民國四十七年,八二三砲戰開始,對岸軍火砲擊金門,不少居民要搭船逃離金門。在金城鎮新街有一家雜貨店,少女朱秀華,時年十八歲,由父母親朱清、朱蔡蕊帶著欲搭船離開,但不幸走散。於是朱秀華逃到一艘漁船,但漁船行駛不久,也被砲彈擊中而毀損,就這樣載浮載沉三、四天,漂流到雲林縣臺西鄉五港村外海的海豐島。這時有幾位漁民發現這艘船,靠在沙灘上,船上的二十幾人幾乎都死光了,剩朱秀華仍奄奄一息。
  
  其中數位漁民眼見朱秀華身上戴有黃金首飾,於是起了貪念。朱秀華苦命哀求,希望獲得搭救之後,願以身相許、或者終身為奴婢;誰知這些漁民搶完財物後深怕朱秀華報警,遂合力將漁船推離岸邊,要把朱秀華溺死。另一位漁民林清島本來打算搭救,勸阻眾人;卻被眾人羞辱打罵一番,只好放棄救人。
  
  一年之後,麥寮鄉建材行老闆吳秋得的太太林罔腰,因病即將離世。卻又自行好了起來。醒來之後,自稱是朱秀華,演變成一件新聞事件。
  
  原本林罔腰是一位體弱多病、精通廚藝、時常殺雞宰鴨,不識字,只說臺語的傳統婦女。自稱是朱秀華之後,變成身強體健、吃素、遠離廚房、不殺生,愛穿外省人的衣裝。而且能識字、除了金門腔的閩南語之外,也能說國語,懂會計、記帳等。
  
  民國五十年,佛光山星雲法師親訪朱秀華(林罔腰)。而陪同的一位熊居士曾住過金門,與朱秀華(林罔腰)談到金門的街景、建築,完全符合。因此星雲法師相信此事,並命弟子將採訪情形撰成文章,發表在《今日佛教》雜誌,見證這件傳奇。
  
  民國五十一年,斗六陸軍五五醫院(今成大醫院斗六分院)院長劉海波,由雲林縣政府主計室楊主任、業檢室賴主任陪同,去採訪林罔腰,診視其是否有精神病。劉海波表示,他觀察的結果認為:「講述時,精神表情自然,言語清楚並無異狀,眼光神情,不像精神病的樣子,此番觀察尚難作病理的判斷。」楊主任也表示:「我家住鹿港,鹿港口音和麥寮口音相同(屬海口腔),她卻有廈門方面的口音(金門腔)。」
  
  又,陸軍九二七醫院主任醫師是朱秀華的金門親戚,就診時,朱見到醫師突然叫「叔叔」,醫師納悶反問:「為何叫我『叔叔』呢?」朱便講述整個事件的經過。醫師為了求證,暗中叫護士請太太來,結果朱一看見醫師的太太立刻叫「嬸嬸」,才讓醫師相信這世間真的有借屍還魂。
  
  八年之後,又有一位道長李瑞烈問當時漁民林清島說:「聽說搶財害命的漁民皆發狂而亡,是真的嗎?」林清島說:「是的。這些人,個個皆接著發狂死了。現在只剩下一個神經病的孩子,瘋得很厲害。
  
  民國七十年,這個的事件被改編成電影,過幾年,又兩次被編成電視劇。也許老一輩的長者還有印象。
  
  世間事無奇不有,其實外國也有許多類似的案例。美國一位二戰中殉職的年輕飛行員,詹姆斯,投胎轉世的事件寫在《靈魂轉生:一位二戰飛行員的前世今生》一書。印度甘地曾指派一個十五人的委員會,對疑似轉世的女孩進行研究,結論是:薩娜提.迪芙意「是完全解釋得通的和完全經受了證實的轉生的事例」。德國心理治療師赫爾多(TrutzHardo)將一些記著上輩子人生的特殊孩子的故事寫成著作《孩子們的前世故事:今日輪迴》其中有一名三歲男孩,住在敘利亞和以色列邊境的戈蘭高地,頭上有著長長紅色印記,語出驚人地告訴村里長老,他的「前世」被斧頭砍殺,並帶著眾人到兇手埋葬屍體的地方,挖開一看,土裡真的埋著一具成年男子的骨骸。在大陸的湖南省懷化市通道縣坪陽鄉,被報導有一百多個案例,被稱作「再生人」。這些中外古今的事例太多了,完全與佛法講的六道輪迴,三世因果相符合,教人不信也難。可見得,不是只有佛教徒,才有輪迴這件事,所有人都有自己的前世今生。
  (以上內容參考維基百科及其他網路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