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導覽

菩提家訊第73期

董事長室董事長勉勵的話

主任室主任的話

常董簡金武龍舒淨土文講記摘要(續五)

白衣念佛人念佛往生是易行道

菩提小記者懷念郭維英奶奶

法務組長郭宗旻郭維英老師生西側記

秘書楊瑪瓈心想事成~~~~~美夢成真

各同仁 參訪潤福銀髮專用住宅心得

物理治療師黃聖崴坐到站Sit to stand

長照組自立生活支援導入簡介

董事長勉勵的話 ......董事長室   Top

  
  
  本家這次機構評鑑,雖然只獲得甲等,但是在蓮友心中,我們菩提仁愛之家永遠是優等,因為我們平常就是腳踏實地在做服務的工作。
  感謝卸任的楊主任,這幾年無微不至,沒有任何主管的架子。也感謝原來創辦人,雪公李炳南老居士,他是民國三十八年,在六十歲的時候,一個人來到台灣。他是完全的奉獻在這個土地上,創立這麼多台中蓮社及本家這些聯體機構。
  說到聯體機構,大家留意的話,有很多人,他們同時領兩份薪水。這個怎麼說呢?這個概念,是來自於一位台北理容院的郭小姐,她把理容院經營得很好,很賺錢,結果丈夫花天酒地,而照顧公婆子女,卻都在她的肩膀上。但是這位郭小姐,她除了自己的本業之外,還到各個孤兒院、精神院、老人院,去免費理髮,所以她自己講,她是一方面領工作的薪水,另一方面也領另外一份薪水。她是真正行菩薩道的人,後來她也學佛了。所以非常感謝大家來菩提仁愛之家奉獻,我們來到這個地方,不論支薪或不支薪,都要奉獻心力,那一份看不見的報酬,就是我們的薪水,是自己的私房錢。
  現在這個老年化的社會當中,有許多地方有服務老人的需求,我們感恩創辦人,把機構服務與佛法結合,所以我們就是在行菩薩道。弘法利生,就是要利益眾生,是修福的大福田。
  本家新任彭主任,是台中蓮社栽培出來的高材生,希望在他的領導之下,員工都有正知正見,同仁都能夠相信因果。我們只問耕耘,不問收穫,雖然不是要求收穫,但是結果就是會有很好的收穫。
  本家董事會三年改選一次,原任簡董事長因為法務繁忙,年紀較大,古人說七十曰老,簡董事長已經七十歲了,準備退休。個人這次擔任董事長,感謝有這次學習的機會。
  以前的楊主任是「校長兼工友」,事情大大小小都要看著。對於同仁,我是希望能夠「工友兼校長」,因為要有這份心胸,能夠提出興革改進的意見,隨時為機構來設想,謝謝大家。
  

 
主任的話 ......主任室   Top

  
  照顧老人家是很辛苦但也是不能怠忽的工作,當工作人員面對高體力、耐力需求的工作時,如何不因疲累而怠忽,是必須好好思考的課題。諸如調整適當的工作量、得到妥適的休息、或增加身體的耐力、提升心理的堅毅復原力,都是可以努力的方向。爰此,本家在今年規劃了一場員工運動會,實際比賽時間只有半天,但練習時間卻達2個月,希望在個人與團隊競賽過程中,增進員工的體力與復原力,準備好面對照顧老人的工作挑戰。
  
  運動比賽,除了對個人有生理、心理等多層次幫助之外,也對社會面有幫助,亦即培養員工的團隊精神,在團隊比賽中,為了贏得比賽,必須學習如何互助合作,必須體諒部分身體能力較弱的隊員、也必須思考如何讓身體能力較強的隊員充分發揮,在這當中,抱怨無濟於事,並不能使得比賽進步,要在比賽中勝出,就必須思考如何團隊運作。例如,拔河比賽,一隊有5個人,這5個人有強有弱,前後順序怎麼排?訓練時如何培養默契?如何讓隊員能夠同時施展力道?都必須經過一些磨合與協調。
  
  這次的運動會,我們總共設計了五項比賽,分別是爬樓梯(個人)、走繩(個人)、滾輪胎接力(4人團隊)、拔河(5人團隊)、矇眼穿珠(個人)。爬高、爬樓梯是人類最原始的能力,也是現代社會習慣電梯的人們最懶得做的活動,但確實對於腿力的鍛鍊很有幫助,俗話說「養生先養腳,腿勤人長壽,腳健人身壯」,爬樓梯的確是很好的運動,參加者從一樓爬到八樓,看看誰的速度最快來定名次。
  
  走繩(slackline),這是歐美國家近來很流行的運動,大概是較多年輕人在從事,本家員工雖然中年偏多,但也是可以嘗試的,這是訓練身體平衡力很好的運動,我們從最簡單的練起,一開始距離只設定5公尺,然後慢慢加長到正式比賽的7公尺,參與者除練習平衡外,其實都有同感這是很耗體力的運動,而且具有新奇性;然而,如果一直走不完5公尺,會很想放棄,這時候又是訓練堅毅力的最好時機。
  
  滾輪胎接力,規則很簡單,為此活動,總務部門特地前往附近汽車保養廠商借了多顆輪胎,採人輪皆到才能交棒的方式,越過跑道線須扣分,所以不能盡情的衝刺,必須考量暴衝很容易出界,太慢的話可能贏不了比賽,這比賽猶如四十二章經中的處中行道,必須鬆緊適中,才能到達彼岸。
  
  拔河,前面已述其特色,因為這項比賽直接在一樓大廳舉行,擠滿了老人家觀賽看熱鬧,而每隊同仁都各有啦啦隊,所以這比賽是最熱鬧滾滾的,身處其中,很難不為其熱血澎湃所撼動。
  
  最後,矇眼穿珠,眼睛矇起來,看誰能在限定時間內穿過最多的珠子,這看起來不像運動,但是訓練手部靈敏度的好活動,同時參賽者必須心如止水,才能不慌不忙地穿進最多珠子,因為這項比賽需要安靜,進行時,啦啦隊只能拍照、不能出聲,也因此形成了一幅寧靜又認真的畫面,參賽者好似老僧入定般,迅速動作穿入一顆顆珠子。比賽的冠軍,在5分鐘內穿入44顆珠子,實在不簡單。
  
  運動比賽在炎夏的熱浪中進行,雖然如今已告一段落,但參賽者頗有意猶未盡之想,在結束的頒獎典禮中,主持人說,運動會雖然暫時結束了,但個人的運動沒有結束的,反而正方興未艾,希望所有參與同仁、或旁觀同仁,都能藉此養成運動習慣,除了為自己賺得健康之外,更藉此鍛鍊自己的耐力、復原力。而於此同時,本家正進行老人的自立支援照顧導入,當同仁安排老人家運動時,自己也先以身作則了,也希望藉此運動會,讓所有同仁充分了解老人家進行自立支援的重要性,並能更適切成功的導入。
  
  運動會訓練過程當中,幾位主管組成的菩提玉山隊,在軟硬體的充分預備下,成功在6月8日登頂東亞最高峰-玉山,並平安下山,除了實現個人的生涯目標之外,也為此番的運動會,扮演了領頭示範的角色。人生啊!應該充分展現實踐力,希望本家的團體氛圍,從此刻起,向上向前,繼續努力不懈下去。
  

 
龍舒淨土文講記摘要(續五)  ......常董簡金武   Top

  
  諸位老師,大德同修,大家晚安,阿彌陀佛。請翻開龍舒淨土文「食肉說」念一段經文,請大家對照。「楞伽經云。有無量因緣。不當食肉。眾生肉本非所食之物。以耳聞目見慣熟。不知其非。如能斷去。固為上也。」
  
  這一段經文所說的主題是什麼呢?「勸勿食肉」。佛在《楞伽經》上面勸勉我們,千萬不可吃眾生的肉,楞伽經有三種譯本:
  第一是劉宋時代,三藏法師求那跋陀羅所翻譯的四卷《楞伽經》。
  第二是北魏時代,三藏法師菩提流支所翻譯的十卷《楞伽經》。
  第三是唐朝證聖年間,三藏法師實叉難陀所翻譯的七卷《楞伽經》。
  
  這三種譯本上面都有記載,佛勸請大家不要吃眾生的肉。四卷的《楞伽經》上,佛對楞伽法會上的一位上首菩薩,大慧菩薩說,有無量因緣,不當食肉。有多到不可計算的原因,不應該吃眾生的肉。為什麼呢?
  「眾生肉本非所食之物。」眾生的肉,本來就不是我們應該吃的食物。因為佛在《觀佛三昧海經》上面說,「三界眾生,輪迴六趣,如旋火輪,或為父母、兄弟、宗親,三界一切,無不是汝所親者。」意思就是說,佛告訴我們三界中一切眾生,在六道中,生死輪迴的情形,就像將火把旋轉成連續不斷的火輪,這是比喻自從久遠劫以來,三界中一切眾生,彼此之間,或曾經互為父母,互為兄弟,互為姊妹,互為同宗,這種血脈相連的關係,從未間斷!只不過他們現在這一生,改頭換面,淪落為畜生道而已。可見三界之內,一切六道眾生,沒有一個不是你所最親近的人!
  
  又《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報恩品記載佛說,「有情輪迴生六道」一切有情眾生都隨著自己往昔所造善惡業,在六道中輪迴,隨善緣,上升人天善道,受善報;隨惡緣,墮入三途惡道,受惡報。嗚呼哀哉,一切眾生,從無始劫以來,就像車輪一樣輪迴,無始無終。第二句「猶如車輪無始終」,好像那圓圓的車輪,找不到哪裡是起點,哪裡是終點?第三句「或為父母為男女」,一切眾生,從過去久遠劫以來,互為父母,互為兒女。第四句「生生世世互有恩」,從一生到百生,從一世到百世,一切眾生,彼此之間,既有父子之恩,又有手足之情,互相給予恩惠。下一句「如見父母等無差」,所以我們看到一切眾生,如同看到父母、兄弟、姊妹一樣,等無差別。最後一句「不證聖智無由識」,我們沒有斷惑,沒有證得無漏的智慧,又有隔陰之迷,所以來生改頭換面之後,雖然前身為父子手足,彼此有恩,可是我們肉眼,沒有辦法認識。
  
  今舉一則公案,說明隔陰之迷。唐高宗時代,道世法師所編《法苑珠林》,第七十四卷記載一則「父殺羊女」公案。
  在唐太宗貞觀年間,有一位韋慶植,在官場中,很有名望。有一次他請客發帖子,訂在第二天下午,一切都準備好了。那天晚上,他的太太做了一個夢,夢見兩年前死去的女兒,穿著青色的裙子,白色的上衣,頭上插著一對玉釵,這是她平素的打扮。只見女兒來到面前哭哭啼啼,向母親說:「母親大人,女兒在世時,曾經私自拿父母的錢去用,所以死了之後,墮落畜生道,變做一隻羊,來償還父母的債務。明天我就要被殺了,現在女兒特來哀求母親,救我一命,以免流血慘死。」
  韋夫人夢中聽得清清楚楚,忽然驚醒,早上起來心中悶悶不樂,她的先生問說:「今天要請客,你為什麼不高興呢?」韋夫人忍不住哭了起來,就把昨晚夢見女兒來哀求救命的事情,說給韋慶植聽。韋慶植說:「你不要迷信,哪有這樣的事情!我們女兒已經死了兩年了,你大概是日夜思念的緣故吧,一般人都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所以你的夢是不可相信的!」韋夫人沒辦法解釋,就去廚房幫忙廚師做事,忽然看見柱子上綁著一隻羊,仔細看羊的上身是青色毛,頸部胳膊是白色毛,頭上的兩隻白角就像玉釵的形狀。尤其奇怪的是,這隻羊看見韋太太來,就咩咩地叫起來,聲音很悲慘。韋夫人聽了,就傷心哭了起來,並且吩咐廚師,不要殺這隻羊。廚師說:「今天要請客,不殺羊,哪裡有菜?」因此不肯聽韋夫人的話,而韋夫人也不好意思說出來原因,這隻羊是他的女兒。所以只好說:「你暫時不要殺,待我去和先生商量商量再說!」
  此時客人已經來了很多,韋夫人要與韋慶植說話時,韋慶植正在大聲喊著廚師,趕快把羊殺了,要廚師快快開席。
  宴請客人的餐廳,有一個後窗,正對著廚房。當廚師把羊給殺了,端出羊肉大餐來時,奇怪的是,那一群客人,一概不敢吃羊肉,只吃別的菜。主人說:「你們大家怎麼不吃羊肉呢?」客人異口同聲地說:「今天有件事很奇怪,剛才我們從後窗看過去,廚房的柱子綑綁的羊,好像是一個女孩子,所以我們就不敢吃了。」韋慶植聽了之後,悲痛欲絕,不久之後,就得了重病,一病就再也沒有好起來。長安城裡面,士大夫階級的人,多半都知道這件事。
  
  淨土宗第十一代祖師省庵大師,其《勸發菩提心文》中「念眾生恩」的經文,說到「隔陰之迷」的比喻,「每見幼離父母,長而容貌都忘,何況宿世親緣?今則張王難記。」
  
  「每見幼離父母,長而容貌都忘」就是說,我們常常看見有人在幼小的時候,被人領養,離開父母的身邊,等到在孩子長大之後,回到家鄉,彼此容貌都改變了,不論孩子或父母,彼此都不認識對方了。
  唐朝有一位大詩人賀知章,他寫一首「回鄉偶書」的詩,他八十多歲,回到故鄉浙江蕭山的時候,感到時間人事變幻無常,就隨意寫下這首詩。第一句「少小離家老少回」,我從小就離開家鄉,一個人到外地讀書,求取功名利祿,富貴榮華。他是在唐證聖元年,考上進士,在朝廷做官,官至太子賓客,後來年紀大了,退休回到故鄉。第二句「鄉音無改鬢毛衰」,家鄉的土話口音,雖然沒有改變。但是靠近耳朵兩頰的鬢髮,卻已經變白了,真是日月催人老,歲月不饒人啊!
  第三句「兒童相見不相識」,故鄉裡的小孩,看見我這個老人,都不認識,以為我是外地來的客人。第四句「笑問客從何處來」,孩子們笑嘻嘻問我,您這位客人從哪來的啊?
  由以上這一首賀知章的回鄉偶書,我們可以知道,在這一生當中,即便是子女與父母,假若經過長時間的分離,雙方外表都起極大的變化,當然彼此都難以認識對方。所以省庵大師在勸發菩提心文說,「何況宿世親緣」父母子女雖然有血緣、親屬關係,可是呢,「今則張王難記」到了這一生,大家改頭換面,改名換姓,或姓張,或姓王,誰能夠認識對方呢?所以佛家說有「隔世昏迷」或叫「隔陰之迷」。
  總之,即使是今生,少小離家,老大返鄉,家鄉的人都不認得你了,何況是前世今生,中間又有個中陰身隔開,所謂「隔陰之謎」呢?我們怎麼知道所吃的肉,是不是自己父母眷屬轉世來的呢?楞伽經上面記載著,佛說有無量因緣,不當食肉。因為一切眾生,都是過去父母眷屬。眾生的肉,本來就不應當吃。第一大段未竟,下周再談。
  
  

 
念佛往生是易行道 ......白衣念佛人   Top

  
  龍樹菩薩說:「佛法有無量法門。」又說:「菩薩道亦如是。」在〈易行品〉中,龍樹菩薩將所有能夠到達「不退轉」的法門,分為「難行道」和「易行道」兩大類:曇鸞大師進一步解析為「自力門」和「他力門」;道綽禪師則區判為「聖道門」和「淨土門」。綜合而言:「難行道」即「自力門」、「聖道門」;「易行道」就是「他力門」、「淨土門」。「聖道門」包括禪、律、密等各宗各派,可以說除了「淨土門」以外的所有修行法門都屬於「聖道門」。
  聖道門是難行道,須全靠自己的力量或半自力半他力的修行。要具有聖者的根器,必須勤行精進、長劫修習才能成功;半途有退墮的可能,所以證果的可能性難以確定。這個法門是屬自力修行之教,期望以自己的力量,要生生世世都能夠不失人身,修行六度萬行以證果。
   聖道門行者要有本事確定:如果這一輩子不能完成的道業,下一輩子還有把握重得人身,而且要有因緣能夠接續這一輩子沒有完成的道業。如果下一輩子還不能完成,下下輩子再繼續修行,一直到證果。如果下一輩子無法再得人身,或雖得人身,由於這輩子的修行、布施等所積累的諸多功德,很容易在大富大貴的環境中迷失,因歡樂、享受,而造惡、墮落,變成了「三世冤」。
   淨土法門是他力信心之教,他力是指阿彌陀佛的本願之力。阿彌陀佛和極樂世界的存在,是世尊本師釋迦牟尼佛為我們保証的客觀事實。阿彌陀佛的存在,就是我們信心的根源,我們只要信佛所說,當下就能接受到阿彌陀佛的救度。只要相信阿彌陀佛,心中就有阿彌陀佛的功德,便能夠得到阿彌陀佛的保護和照顧。
  修習淨土法門,不一定要有聖者的根器,一切凡夫不論善惡,只要信受阿彌陀佛的救度,願生極樂淨土,專念「南無阿彌陀佛」佛名,乘佛的本願力就必定能夠往生極樂世界。這個法門非常容易,人人都可以做到。
  淨土法門是他力的,是講信心的救度法門。眾生往生極樂世界,是全靠阿彌陀佛的本願之力。靠阿彌陀佛的救度,靠「南無阿彌陀佛」這句名號的功德力,不是眾生自己的力量。我們在此娑婆世界,相信念佛必得往生,一向專稱「南無阿彌陀佛」佛名,臨終便能往生極樂世界。淨土法門不是要念佛人在此娑婆世界證果位,而是往生到極樂世界證果位。
  簡單的說,淨土法門是:十方眾生不論善惡,只要願生極樂,專念「南無阿彌陀佛」名號,乘佛本願之力,即得往生極樂世界,住不退轉。此外別無道理。
  總之,聖道門是修行之教、是難行道,是以修行六度萬行為宗,修成就了便在娑婆世界證果位。淨土法門是信心之教,就是信佛、念佛,是他力、是易行道,臨終往生極樂世界證果位。修行淨土法門,要往生極樂世界,非常簡單,只要真心願生極樂世界,以恭敬心一向專念「南無阿彌陀佛」名號,不論善惡凡夫,都必定往生。非常容易,人人都能做到,人人都必定往生,往生就必定成佛。
  
  

 
懷念郭維英奶奶 ...... 菩提小記者   Top

  
  曾經在菩提仁愛之家居住十餘年的郭維英奶奶,於民國一百零六年三月十六日辭世,享壽一百歲,多變化的一生和無限的愛心,值得我們追念。
  
  郭奶奶於民國七年出生於河南省新蔡縣,郭氏以耕讀傳家,生活頗為清苦,郭奶奶從小喜歡讀書,是家族中少數得以就學的女性。民國二十六年抗日戰爭爆發後,郭奶奶和姊妹與家鄉的同學懷抱愛國情懷,南下參加蔣夫人籌組的鄉村婦女工作隊,在湖北、湖南、四川的鄉間推廣新生活運動,歷經無數辛苦與危險;郭奶奶的堂妹在一次渡河時溺水而亡,郭奶奶痛哭逾月,視力嚴重受損,是她終生念念的傷痛。
  
  郭奶奶其後到達重慶,於民國三十二年與劉慶廉先生結為連理;劉慶廉先生河北人氏,大學畢業後投身軍旅,參與抗日。小家庭在戰亂的艱辛中邁步向前,生有一子一女。抗戰勝利後,郭奶奶攜仍在襁褓中的子女返回家鄉拜見父母,未久即轉赴北平追隨夫君,從此與父母再無見面之日。郭奶奶終生懷念雙親與家鄉親人,在台灣解嚴之前,數十年未能有任何訊息,難勘身為人女的夢迴傷痛。
  
  民國三十七年後,大陸戰局逆轉,郭奶奶隻身攜帶幼齡子女,展轉顛簸流離,追尋轉戰各地的夫君,多次遇難而陷入無法進退的困境,其處境難以為外人道,但郭奶奶始終堅毅向前,從不放棄希望,才得以在民國三十八年底到達台灣,全家團圓,兩年後次女在台中誕生。
  
  來台後因生活困窘,郭奶奶遂從事教職,自民國四十六年起先後在省立台中一中、省立台東中學、台中市立一中、台中縣立霧峰國中與台中市立東峰國中任職,於民國七十二年屆齡退休。郭奶奶擔任教職二十六年,認真與熱心教學,嚴以律己,深受同儕與學生認同,無愧於自身與社會。
  
  郭奶奶夫君劉慶廉先生畢業於國立北平師範大學,來台後亦獻身教育工作,曾在省立台中女中、台中一中與國立中興大學任教,並曾任省立台東師範學校、省立台中高農與霧峰農工校長,為人嚴謹清廉,於民國七十九年去世。子女三人,長女畢業於台灣大學與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次女畢業於政治大學與美國伊利諾大學,均為會計師;長子畢業於台灣大學,取得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博士,曾擔任行政院農委會農業試驗所所長,領導台灣農業研究。郭奶奶有孫輩四人,均畢業於台灣與美國名校,事業有成。郭奶奶教育子女嚴而有方,子女均能知所規矩,孝事雙親,完全負擔郭奶奶退休後生活全部需要,並能盡力照顧,有所終養。
  
  郭奶奶終生心繫家鄉,於來台後三十年的民國七十八年再回家鄉,只是雙親早已去逝,至親也四散零落,眼見家鄉破敗,生活困苦,因此傷感至極。回台灣後陸續資助親人生計所需,但終究覺得並非良方,因此郭奶奶以自身所有退休金設立獎學金,資助新蔡縣郭塚村子弟就讀大學,多年來受益學生多達百人,培育不少醫師、工程師與其他專業人才。郭奶奶二十餘年來的愛心義舉,提供機會開啟年輕一代的眼界、志向與前途,也為數千年來閉塞的鄉村展現長遠的生機。
  
  郭奶奶篤信佛教,曾親身受教於李老居士,是蓮社三十年的社友;個性剛毅而獨立,在夫君過世後不久即入住養老院,不為子女增添負擔。尤其在入住菩提仁愛之家後,享受周全的照顧,更能全心禮佛唸經,身心獲得安頓,時常說這是生命中最滿意與幸福的一段時光。
  
  郭奶奶雖因早年交通意外而不良於行,視力與聽力亦嚴重退化,但身體仍算健康,唯於民國一百零六年二月因感染而兩度住院,蒙菩提醫院與仁愛之家悉心治療照顧,終因年歲已長,於三月十六日以百歲高齡往生。郭奶奶長年受蓮友與仁愛之家關注愛護,極為眾多的蓮友與教友前來助唸,後事亦經仁愛之家多方協助,安葬於台中市大度山花園公墓。
  
  郭奶奶走過極富變化的一生,有過危難艱辛,也有過滿足與安定,曾經有過的夢想或許多半未能實現,但在佛教的精義裡找到自己的歸屬。在動蕩的大時代裡,郭奶奶只是眾生中平凡的一員,但她的思想和行為,仍然足以顯示不平凡的一面。我們確信,郭奶奶拋下了人生的勞苦,一定經由佛祖的接引,在西方極樂世界獲得永生。
  
  
  
  

 
郭維英老師生西側記 ......法務組長郭宗旻   Top

  
  一○六年三月十五日(週三)晚上,宗旻值大夜班,隔日早晨五點許,本家一位長輩身體違和,緊急送大里仁愛醫院急診室,照本家慣例,值班者必須等到病患家屬來醫院後,才可回本家。奇怪的是,宗旻那天(三月十六日)早上一直想回本家,故電請楊主任先來接替。
   當宗旻回到本家即接獲護士電話通知,說郭維英老師呼吸微弱,家屬同意不急救,準備直接在本家助念。宗旻隨即趕到八樓,將佛像燈光及念佛機打開,回向文貼上,看到郭老師半躺床上,眼睛微開,呼吸即將停止,宗旻在旁邊大聲說:「郭老師,萬緣放下,一心念佛,注意聽佛號聲,隨著阿彌陀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乘願再來,廣度眾生。」過一、二分鐘,郭老師喘口大氣,面容一收斂,如入禪定般地安詳往生了。
  阿彌陀經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竊觀郭老師一生敦倫盡分,相夫教子,樂善好施,培育英才,晚年參加台中蓮社般若念佛班,精進念佛,拜佛,身體違和亦不間斷。至臨終前,其長子還特為「是否插管」一事請教楊主任。楊主任體認老人家年已百歲,且求生西方意願堅定,故建請家屬們商議。家屬們為盡孝道,一致同意依照本家臨終關懷程序,如法助念,圓滿長輩心願。種種情形看似平常,深究其因緣實為殊勝,故不揣淺陋,謹述其臨終無障礙,助念生西經過,與眾共勉之!
  

 
心想事成~~~~~美夢成真 ......秘書楊瑪瓈   Top

  
  今年四月某日謝專員表示登玉山在即,瑪瓈熱心地問,有帶氧氣帶及必備藥品了嗎?專員說因為有法師帶隊同行,會有菩薩保佑,但瑪瓈仍堅持要專員備而不用。
  
  再次碰面,專員說:「我玉山登頂回來了,而且登頂日正下大雨,大部分隊伍未前往,法師則堅持一定要登頂,雖然又濕又冷,歷經千辛萬苦,但登頂一煞那,眼淚感動奔流而下,何等艱辛,不在話下…。」真是感同身受。
  
  興奮高興之餘,報告彭主任:「謝專員登玉山回來,真是超勇敢…」隔了一會兒,彭主任表示我們也要去申請登玉山。馬上請嚮導申請,本家成員中有彭主任、瑪瓈、妙珍、秋蜜、明煌、伯勳;慈馨有紀腾等人。但是抽籤要等好幾個月,聰明的電腦大王彭主任,自己接手抽籤事宜,三天後就抽中六月七、八日兩日登玉山。
  
  我女兒說:「媽媽要去登玉山?媽呀,你不行,登玉山可不是有毅力就可以,從今起背重物走路上班,否則我看您先準備十五萬元的直升機費用,被運送下來是很丟臉的。」心想登玉山,可真的不是簡單事情,想都不敢想的登玉山台灣第一高峰,若要夢想實現,必經一番努力。
  
  連嚮導都說:「那個自己說是『肉腳』的瑪瓈叫他退團!」從那天起,每天清早四點起床,跟同仁練習爬汀山,然後七點四十分下山上班。之後,再練習爬東卯山。經過一個月不論風雨的訓練,購足各項先進裝備,體會爬山真是艱辛,一路上喘氣、流汗、泥巴、草、石頭…還有新鮮空氣,最後健康身體。
  
  登玉山日子來臨了!心想:「…真快!…準備還未充足。」帶著徬惶又幸福快樂的美夢,又一定要成功的心情出發。
  
  我們看到一群群,不同國籍俊男美女,步行優雅,在各個響導領導下,往共同目標前進。看到玉山真是壯麗!藍天、白雲、瀑布、河床、森林、峭壁,檜衫林立、杜鵑花開、岩壁小花朵朵、山嵐、風雲變色在一煞那間。爬啊爬,有上山喘息,就有下山快活;舒服過,馬上又上山喘喘。經過約六小時的努力,最後五百公尺,排雲山莊就在眼前。突然下起傾盆大雨,連穿雨衣都來不及,大家喘著、冷著、雙腿不聽話走著,全身濕了,怎麼這麼辛苦啊,只能望屋興嘆…終於到達可以休息的排雲山莊。
  
  全隊九人分發在二樓第一間,分上下舖,男生睡上舖,真是體貼,不然連爬上去睡的力量…?大家更換衣物,須維持室內乾燥,洗熱水澡只能在夢中,隊員有頭暈頭痛,嚮導提供二分之一顆丹木斯,自備氧氣、威而鋼未用上,行前一星期同仁服用紅景天。
  
  晚餐可真是人間美味,嚐盡辛苦才知道,美味是體會感受而來,知足常樂,白飯一碗、素肉一片、青花菜五小朵、海帶絲一小瓢、紫菜湯一碗,交代不可有廚餘,帶到山上東西,自己需帶回人間(平地),牙膏肥皂也不可使用,零污染概念。晚間沒電燈,每人戴頭燈。就這樣一群兄弟姊妹,頭痛、睡不著、一夜難眠,總算度過排雲山莊溫暖的「黑暗眠」。
  
  登主峰看日出了,半夜有人開始活動,打包準備出發。早餐更是米其林級的,每人吃兩碗稀飯。因導遊開玩笑說,東西帶太多山上背不動,又說晚上要慶祝,所以我們食物全在山下的車上。二點三十分等不及,大家一窩蜂出發,往心中嚮往之山峰。一座高山,到處充滿像小人頭燈的螢火蟲,真是漂亮壯觀!一個接一個喘息的腳步,往上爬下,持拐杖、拉繩索、鐵鍊。您爬得快,我站一邊,讓體力好的,先向目標前進;大家一致理念,相互禮讓,扶持關心。出門時正逢大雨季節,特助及郭組長擔心,交代一路要平安,要念佛。瑪瓈在路程中,就鼓勵辛苦、喘息、流汗的隊友們,念佛吧!很快就到山頂,最後二百公尺嚮導叮嚀,穿上禦寒衣服。
  
  終於抱著欣喜懷疑的心情,上了主峰,大家排隊照相,做人生美麗勇敢的紀錄。重頭戲是:日出、雲海、山嵐,在寒風中…美就是美…台灣不愧是寶島。
  主峰下來,天亮了,看清楚了周圍風景,「啊!喲!喂!」才知一早摸黑上山,一路都是羊腸小道,落石坍荒,是山地青年,經年累月風雨過後,為玉山維持暢通美麗。相信嚮導每次走的路,看的風景永遠不一樣,以致永不懈怠,把玉山當家,可以不停來回。我們如果白天上山,一定會異口同聲說:「絕對不敢上主峰。」欣賞大自然巧奪天工的作品,花草樹木艱辛地在惡劣環境中,彎曲站立,成長茁壯,造就無可比擬,創造美麗夢想。一路上鼓勵同仁遇到任何困難,要勇敢站起來,怎可輸給花草樹木!
  
  下山前,排雲山莊給每隊煮了一鍋麵,真是周到,讓每位房客懷念特別多,是用昨晚剩菜煮的,或是同樣材料,吃在辛苦上主峰的我們,好吃耶!…每人至少吃兩碗。離開排雲山莊,眾人完成大願,心繫師長家園,六小時的行程,居然在蹦蹦跳跳笑聲中,以二小時三十分完成下山壯舉,即使最後五百公尺又下起雨來,代價是:每人雙腿「替腿」酸痛三天。
  
  最後感想:做任何事,計畫、努力、實踐,加佛力、心力、毅力。在佛力加被下,把自己夢想勇敢努力實現,有夢最美,不讓夢想沉於海底。加油…加油…再加油…
  
  

 
參訪潤福銀髮專用住宅心得 ......各同仁   Top

  
  (之一)佩瑋
  一、 學習
  1. 雖沒有強制的門禁及外出請假等規範與限制,但可以做到掌控長輩的進出,可見他們在服務長輩這塊的用心。
  2. 員工將長輩當家人非病人,在因而可以拉近長輩與員工之間的關係,工作人員隨處都可以跟長輩閒聊幾句日常生活興趣或開著小玩笑,可見工作人員對於長輩的關係建立很好。
  3. 工作人員對於工作環境的認同度高,願意付出自己颱風天或春假的時間來陪伴社區長輩。
  4. 帶參觀的工作人員雖提到行政人員的薪水不是很高,但是可以看的出來他們還是很喜歡這份工作;主管給予組員學習的機會(介紹)時,會給予鼓勵與肯定。
  5. 工作人員強調長輩在社區裡發生事情或意外狀況、衝突等,能下意識檢討自身的服務態度,進而能說出是我們的錯,我服務不夠好才會導致問題的產生,不是長輩的問題,可以見得,對於潤福,他們是用服務業的態度在服務入住社區的長輩。
  6. 工作人員的分工,不如機構式照顧的明確與清楚,反而有種沒有很明顯的業務劃分的界線,而營造出家的感覺。
  7. 長輩可以已住在潤福為榮,可見他們的服務已獲得大多數長輩與家屬的肯定,值得本家學習。
  8. 工作人員處理事情的很有效率,看到硬體故障立刻照會處理。
  (一) 空間設施
  1. 電梯顯得有些小,如果緊急狀況,可能會受到影響。
  2. 一樓大廳設置簡單的吧檯及水果販賣區,供長輩接待客人使用,每位工作人員都要協助販賣部打果汁、賣水果、賣餅乾糖果。
  二、 心得
  不同於政府體制的機構式照顧方式,讓長輩可以安心的在社區養老,因是以住宅任租任方式經營,因不需要面對衛生福利部的評鑑,工作人員不必為了應付評鑑而做很多紙本資料,反而有很多時間可以與長輩互動。
  長輩將潤福當成自己家,跳脫固有的機構式或社區式的老人照顧體系,撕去因被子女不孝而將老人丟到機構住的社會標籤,提供老人自我的退休生活空間。
  「送終容易,奉養難」,確實在現在的社會裡,以一般的家庭收入,要奉養父母真的很以負擔,提供多元的老人照顧服務,是目前在老人產業面臨的問題,機構式照顧不再依唯一的選擇,因此機構式照顧的我們在必須在品質不斷的提升與進步,才能永續經營。
  
  (之二)陳怡吟
  
  今日參訪潤福算是大開眼界,雖早有耳聞這處頂級住宅,親自參觀體會更是不同。
  潤福硬體設備,地理位置有絕大的優勢,也是加分的點,服務的項目又涵蓋了食衣住行,全方位便利的服務。
  當然還有關鍵的一點,在入住的篩選上,需要是健康可自理,有一定的經濟能力,知識水平有一定的高度;最需要考量及提供的就是優質的服務,不需要考量到會有低社經地位的不明理,錙銖必較的人物出現,一定高度的知識水平,能有相互砥礪,相互比較,相互約束的能力,在安全等等的管理上不需要有太多的限制,也因此更能貼近家的感覺。
  員工對於公司的認同感跟使命感十分強烈,這應該是除了財力雄厚之外最大的優點,一個公司的營運順暢,每一顆螺絲釘都十分重要,每一個角色清楚自己的職位,該做什麼,為公司謀取最大的福利。約300戶規模不小,帶領參觀的人遇見每一位長輩都叫得出名字,每一位都打招呼,清楚居住的樓層,互動自然又親切,真的是將每一位顧客都當作家人看待,也看得出員工新進時必然要有完整的訓練,而且是自己培養需要的人才,帶領人員提到他們有訓練一些臨時照顧服務的人員,有預先的培訓可能需要的人力,不擔心臨時找不到合適的服務人才,內部的訓練也才能確保服務的品質,這讓我想到本家常常有臨時短期的看護需求,大多的家屬也很認同本家的服務希望能提供個別短期的照顧服務,若本家能有一批經過訓練的專業人力,能提更較持續性的服務,目前看護中心的人力能力品質參差不齊。
  潤福畢竟已經是經營了20年的公司,已經與社區及周邊資源都做了連結,便利性十分吸引人,總經理提到了住民對潤福有認同感,引以為傲,也樂於主動引進一些相關資源。
  
  (之三)陳美如
  優點:提供安全、便利且舒適的生活環境,讓生活自理功能佳的長者有安心的生活環境;逐漸失能的長者藉由評估後強制性要求照顧者介入照護延緩失能狀況,讓老年生活可以愉悅且自在地度過。
  
  
  
  (之四)江東倫
  第一次到淡水潤福銀髮專用住宅,走進去看到大廳規模,覺得有大飯店等級,視覺上就是舒服、溫馨感,很像在渡假休閒,也可以說是有家的感覺,只是陳列擺設家俱的物品,在我看起來像是高單價商品,實際上就不得而知。參觀30坪房間,介紹人員跟我說彈簧床汰換是最高,他們的下一位入住戶,會以他們所需部分,來為他們準備,像是彈簧床、壁紙、地毯都是會換新的給下一位住戶,在不想使用地毯情況下,也是有不放這項物品的服務,就像個別化服務機制,在習慣用自已家俱,也是可以撤掉部分,改用自已的家俱。
  他們地下一樓設計方面,像是為了住戶可以有休閒、餐廳、理髮、洗衣、或是要衣服外送,也是有這方面選擇,我個人覺得好的服務,可以讓所有住戶都有賓至如歸,這樣可以達到口耳相傳力量,而不用花到一分錢,就有行銷式手法,住戶會以這個居住地方,感到為融。
  潤福專用住宅,我們可以學習地方,像是他們為了住戶設計很多活動,靜動態活動都有,可以讓他們有多方面選擇,打麻將就是很好靜態活動,可以有思考訓練,讓住戶每天都有動動腦外,還可以活化腦部。每天有不一樣活動,才可以吸引老人家,他們會期待明天到來,而有了生活上目標,才不會有一層不變生活,有了服務品質,加上每天活動樂趣,每天都有開朗笑容,才有健康的身體。
  
  
  (之五)李秋蜜
  青山綠水依傍.潤福中高齡銀髮族住宅提供舒適愉快.悠閒自在.快樂尊嚴的晚年生活.經營者以常懷感恩心.服務至上的態度.把潤福視為企業的形象指標.教育員工.引以為傲.
  服務內容和機構式照顧完全不同理念.更多的尊重.個別化.不脫離社會.飲食可自理也可到大餐廳付費用餐.衣服自己清洗也可送洗.住的有人打掃修繕.每天還有15班車次對外交通.不會和外界脫節.育.樂有更多元化的發展.各式各樣的課程活動.視聽空間.為了安全顧慮.房間設有行動感知器.預防意外發生.更明文約定廚房不可使用瓦斯爐.只能用插電式鍋具.確保公共安全
  送終容易.奉養難.這麼優質的環境讓有能力自理健康狀況還好的老人家安全安心快樂尊嚴的生活.也算是另一種善終吧.缺點不能在地老化.在地助念往生.
  常懷感恩心.服務至上的態度值得學習
  
  (之六)王雅佳
  
  至潤福餐訪是我第一次跨出本家後所看到另一種不同經營模式的銀髮住宅,而潤福集團也將所擅長的營建優勢,套用在銀髮住宅上,地點又在寧靜的社區中,在硬體設施規畫中皆可看見為長者貼心設計的安全環境,ㄇ字型設計讓房間有自然的光線及良好的空氣流通,餐點選擇性的多樣化,以長者為服務導向,組成一個適合長者居住的社區環境
  本家最應該學習人家甚麼優點?潤福是以服務為首要條件,當員工能認同經營者的想法,就會由內而外發展出服務的精神,總經理表示:誠心是很重要的,必須看待每個住戶的意見,潤福能做到的是能記住每個長者的喜好、依長者的需求做調整,而總經理也強調門面的重要性,當環境門面達到完美,但員工的門面若沒調整好便會給外人的印象大大扣分,所以簡報時每個工作人員都是面帶笑容,而環境介紹時也不厭其煩的回答本家所問的問題,看到高階管理者的談吐與所表現從容不迫的態度,也是下了許多功夫與累積了許多經驗。
  

 
坐到站Sit to stand ......物理治療師黃聖崴   Top

  坐到站可說是日常生活中最常做的動作之一,這看似簡單、對我們習以為常的動作也是很重要的功能性指標,但由於自然老化,或中風、退化性關節炎等疾病因素會導致下肢肌力衰退與平衡感變差等問題,因此跌倒風險就增加了,如何兼顧老人的活動力同時又能避免跌倒一直都是機構照護很大的挑戰。
  
  其實,如果經過仔細的評估,這些看似整天坐在輪椅已無行走功能、日常生活皆需旁人照料的長者還是有進步空間的。對於還有些許肌耐力的長者來說,只要擁有坐至站的能力,如廁、起身轉位至床、甚至沐浴等功能都有機會靠自己完成,生活品質將會大幅提升。對於功能較差的長者只要持之以恆的練習坐至站的運動,也是可以恢復部分的能力,對於照護者的依賴也將減輕。
  
  從坐到站這個動作看似簡單,其實是由十多個動作所組成的分節運動,我們可視長輩能力將這十多個動作拆解單獨練習,或組合成一連續性的動作。我們的團隊有護理長、四位照服督導、營養師與物理治療師,我們篩選了十多位有意願、功能還有進步空間長者一起餐與運動,這個運動每次時間約四十至五十分鐘才能將坐至站的十幾個動作完者練習。我們從二月份開始練習,至今不知不覺已快半年,除了十多位長者外,每次運動也配置了五至七位工作人員在旁指導或保護長者安全。
  
  簡單的動作裡,有著大大的學問,記得剛開始運動時,為了讓長者們能正確做好每個動作花了不少時間練習,有時動作做對了下次來時又忘了又要從頭來過,還好本家長者們配合度極高,領悟力也極強,運動進行一個多月後動作幾乎都能正確做到,只有少數難度較高的動作需更多時間來體會與練習且。半年後的現在,原本不太能站的長者已經能站了,原本走路不太穩的長者較能穩定走路了,原本已有行走功能的長者能有更高的肌耐力,散步的時間變長了,甚至原本上下床皆需旁人攙扶的長者都較有力量了。
  
  記得高中課本裡有篇豐子愷的文章「漸」,開宗明義就說了:使人生圓滑進行的微妙的要素,莫如「漸」。這個開頭有意思,「使人生圓滑進行」,是好還是壞呢?該期待還是該警覺呢?相信對所有參與坐至站活動的工作人員來說,都感受到長輩們「漸漸」變好了,也深深體會了運動的重要性。運動,持之以恆的運動,相信是延緩老化、維持身體健康的不二法門。
  
  
  
  
  
  
  
  
  

 
自立生活支援導入簡介 ......長照組   Top

  在機構照顧模式裡,一位工作人員要照顧多位長者,在分身乏術無法面面俱到情況下,會產生保護性或預防性的措施,例如約束。保護老人安全,是照顧機構常見約束老人的理由,約束雖能預防跌倒,但長時間的約束可能導致身體機能退化,而且約束可能使老人生氣、沮喪、失去自尊等等,一旦約束,老人就真的可能一輩子被囚禁在床上。除了有形的約束,還有無形的約束,當長輩沒機會下床,或長時間坐輪椅生活全依賴他人,沒機會讓老人有機會靠自己動作,也算是種無形的約束。
  
  以上,相信是很多機構常見的問題。為了讓長者們擁有更好的照護模式,
  本家引進了自立生活支援的照護方式,所謂自立生活支援的照護理念就是要考量長輩的需求,讓日常生活動作能力低下的長輩盡可能靠自己,讓老化的身體機能發揮至最大、促進自立。在這過程中,照護者要放棄自己的主觀意識,以長者為中心來提供支持以協助其獨立自主,這就是自力生活支援的精神。
  
  我們參與了永信基金會舉辦的自立生活支援研討會,從行政主管到護理長、照服督導與照服員、社工師、營養師、物理治療師等不同專業領域的人員皆參與了一系列的研討會,有的參與了老人生活一日體驗(課程有適度約束、包尿布、吃攪菜等真實體驗),有的參與了照護模式訓練、有的參與了活動設計訓練課程等,可以說整個機構所有領域皆有代表學習了此照顧課程。
  
  除了課程學習,我們的團隊也選擇了十多位生活功能可能有可能進步的長輩來進行自立生活支援介入,分成了沐浴、用餐、移位、如廁等功能來訓練長輩,希望長輩們能發揮既有的能力。舉例來說好了,在沐浴時,盡量讓長輩可以使用輔具自己洗,並詢問長輩洗澡的習慣順序。在用餐時,善用健側及輔具,讓長輩自行用餐。在移位時,指導長輩如何移位,服務人員適時給予協助。在如廁時,協助長輩端坐,讓長輩可以有隱私地如廁等等,也希望藉由如廁訓練減少尿布的使用量,讓老人有機會脫離尿布。我們也針對有潛力的入民予以個別的運動計畫,如扶手起身站立坐下運動、平衡訓練等等,希望長者們有更多的空間發揮潛能。
  
  當我們以長者為中心,而不是以照顧者工作方便為優先考量時,工作多了很多細節,短時間內也許辛苦,但長遠來看,當長者們有更多自理功能時,無形中也減輕了照顧人力負擔,對機構與長者皆是雙贏,這樣的照顧模式雖只是剛開始,希望將來能有更深遠的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