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導覽

菩提家訊第71期

董事長簡金武龍舒淨土文講記摘要(續三)

法務組佛學問答選輯之一

專員謝永芳轉個念頭就好---丙申年菩提佛七感言

社工組孝親泡腳池緣起

編輯部放下病軀萬緣 一切身心無礙

趙紫秀爸爸: 我們西方再見

龍舒淨土文講記摘要(續三) ......董事長簡金武   Top

  大菩薩修行兼修淨土法門四
  早晨先面西然香禮拜祝云。弟子某。謹為盡虛空界一切眾生。然香敬禮盡虛空界一切諸佛。一切正法。一切諸大菩薩緣覺聲聞聖眾。過去然燈佛。本師釋迦牟尼佛。文殊師利菩薩。普賢菩薩。釋迦佛會下一切菩薩緣覺聲聞聖眾。過去世自在王如來。現在西方極樂世界三十六萬億一十一萬九千五百同名同號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阿彌陀佛剎中一切菩薩緣覺聲聞聖眾。(佛號隨意所增不增亦可)上自諸天天帝天人。日月星辰。南斗北斗。司中司命。風師雨師。一切主造化靈神。下自地祇。大嶽溟海。群山眾水。一切主造化靈神。中及人間一切掌禍福靈神。普同敬禮。乞成就一切善願。以濟度無量無邊眾生。先願某見今處世。無一切疾病災難等事。(隨意所祝)臨命終時。一月預知其期。化佛菩薩來迎。西方境界。盡現空中。遲遲而久。眾人皆見。某即如入禪定。安然化去。遂見阿彌陀佛。證無生法忍。了六神通。不出此間一歲。即來此間教化眾生。漸漸變此南閻浮提。盡娑婆世界。以至十方無量世界。皆為清淨極樂世界。禮拜。
  
  何謂大菩薩?菩薩有大小,初發菩提心,而尚未深入修持佛法,在菩提道上,進進退退的人,叫小菩薩。若是久發菩提心,深入修持佛法,已經達到不退轉地位的菩薩,叫大菩薩。
  若就菩薩的階位來說,圓教初住以上,別教初地以上,分破無明,分證法身的不退轉菩薩,叫大菩薩。若圓教初住以下,別教初地以下,尚未生起無漏智,未能照見我空、法空真理的菩薩,叫小菩薩。
  大菩薩要兼修淨土的原因,在於普通法門修行成佛,必須經過漫長的時劫,所謂三大阿僧祇劫,才能圓滿菩薩道,成就無上的菩提果,證得無上的佛道。因此佛經上有:「菩提路遠,大果難感。」的喟嘆。
  印祖給吳滄洲居士的書信『云』:「佛法法門無量,需做到業盡情空,方可了生脫死。否則,『縱』有所得,依舊不奈生死何。唯有念佛一法,若具真信、切願、至誠念佛,求生西方,縱有通身業力,皆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一生西方,則了生脫死矣,超凡入聖矣。以故末世善知識,多多均主持淨土。以淨土法門,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故也。」
  大菩薩以大慈大悲,「不忍眾生苦,不忍聖教衰。」緣故,修行多兼修淨土,求生西方,悟得無生法忍,趕快「迴入娑婆度有情,普利一切諸含識。」因此淨土宗第十一代祖師,即清初康熙雍正年間的省庵大師,在他所建立的淨業堂規約中說:「菩提路遠,非淨土,孰可依憑?」意即:成就無上佛道,這一條菩提路太遙遠了,要走上三大阿僧祇劫,那麼久的時間才能到達。假若不修當生成就的淨土念佛法門,那麼末法時代的眾生,還有哪一法們可以依靠、仰賴呢?
  還有一點應知,大菩薩兼修淨土法門的緣起,是出自四十華嚴的最後一卷:「普賢行願品」。古德特別單獨流通,經名全稱叫:「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共二十個字。
  根據華嚴經入法界品,講到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最後參訪普賢菩薩。這時善財童子所證得的境界,與普賢菩薩相等。也就是等覺菩薩,盡此一生,就能補佛位。這時,普賢菩薩為善財童子與華藏世界四十一階位法身大士,說了九十五首偈頌,稱揚讚嘆如來的勝妙功德之後,並且告訴這些法身大士說:「你們假若想要獲得如來勝妙功德,就先要找到進入如來勝妙功德的大門。大門在哪?就是修十種廣大行願。何等為十: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讚如來。三者廣修供養。四者懺悔業障。五者隨喜功德。六者請轉法輪。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九者恆順眾生。十者普皆回向」。
  最後把修持這十種廣大行願的殊勝功德,回向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所謂「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普賢菩薩引導這些法身大士將所修持的十大願王的功德,歸向願生西方極樂世界。
  反之,大菩薩若不依普賢菩薩所說,那麼縱使修菩薩道,六度萬行,經過多少百千萬億劫,還是不能成就如來的勝妙功德。因此普賢行願品別行疏鈔卷三云:「若不依此普賢行修,則積行菩薩,曝鰓鱗於龍門。」
  龍門即龍門山,位於山西河津縣,分跨黃河上游兩岸,好像大門的兩根大柱子。每年春末三月,成千上萬的鯉魚,從黃河出海口,逆流而上,千辛萬苦游到龍門山。因為水流湍急,鯉魚要躍上龍門,很不簡單。據說能跳上去的,則變化成龍。若跳不上去,跳到一半,額頭碰到石頭,又掉下來,還是一條魚,被圍困在淺灘。魚鰓、魚鱗曝曬在陽光底下,不久一命嗚呼,可憐極了。「曝鰓鱗於龍門」,比喻行者,徒勞無功。因此之故,普賢菩薩特勸大菩薩修行,兼修淨土法門。
  本文分二科,第一科禮敬對象,第二科祈願內容。禮敬對象下第一小段,禮敬真實三寶。
  
  早晨先面西然香禮拜祝云。弟子某。謹為盡虛空界一切眾生。然香敬禮盡虛空界一切諸佛。一切正法。一切諸大菩薩緣覺聲聞聖眾。
  
  以上即指禮敬真實三寶。因為真實三寶佛法僧,是普遍於十方三世的。禮一佛即是遍禮三世十方佛寶。觀一法即遍觀三世十方法寶。敬一僧即普遍敬禮三世十方僧寶。
  
  每天早上起床,刷牙洗臉,穿戴整齊之後,面向西方,燃香禮拜,祈求發願說:弟子某甲,很謹慎恭敬地為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點上一支香,恭敬禮拜盡虛空、遍法界、一切諸佛。這是禮敬真實佛寶。恭敬禮拜盡虛空、遍法界、一切正法。即具備教(佛陀之言教)、理(佛陀言教中所說的真理)、行(隨順真理而行)、果(由修行而斷惑證果)為正法。恭敬禮拜盡虛空、遍法界、一切諸大菩薩、緣覺、聲聞聖眾。即指三乘聖人。這是禮敬真實僧寶。
  第二段,禮敬二土聖眾。
  
  過去然燈佛。本師釋迦牟尼佛。文殊師利菩薩。普賢菩薩。釋迦佛會下一切菩薩緣覺聲聞聖眾。過去世自在王如來。現在西方極樂世界三十六萬億一十一萬九千五百同名同號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阿彌陀佛剎中一切菩薩緣覺聲聞聖眾。
  
  然燈佛是過去佛,即是在釋迦牟尼佛之前,為釋迦佛授記成佛的老師,亦及釋迦佛在因地第七地中修菩薩行,所遇到的一尊佛。釋迦佛聽了然燈佛說法,而證入第八地。本師釋迦牟尼佛,是在我們娑婆世界教化眾生的根本老師。文殊師利菩薩,騎獅子代表大智。普賢菩薩,騎白象代表大行。這兩尊菩薩是本師釋迦牟尼佛(亦即毘廬遮那佛),左右二脅士,祂們都發願求生極樂世界。文殊菩薩的願生西方偈是:「願我命終時,滅除諸障礙,面見阿彌陀,往生安樂剎。」普賢菩薩的願生西方偈是:「願我臨欲命終時,滅除一切諸障礙,面見彼佛阿彌陀,即得往生安樂剎。」
  
  釋迦佛會下一切菩薩緣覺聲聞聖眾。
  
  同時也禮敬釋迦佛法會下的三乘聖人。
  
  過去世自在王如來。現在西方極樂世界三十六萬億一十一萬九千五百同名同號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阿彌陀佛剎中一切菩薩緣覺聲聞聖眾。
  
  這是禮敬西方極樂世界佛菩薩聖眾。世自在王佛,是阿彌陀佛尚未成佛前的老師。阿彌陀佛尚未成佛之前,是一位大國王,他聽了世自在王佛講經說法,而後發起無上菩提心,捨棄國家王位,跟隨世自在王佛出家,法號叫法藏比丘。法藏比丘,在世自在王佛座下發了四十八大願,願滿而成佛,叫阿彌陀佛。雪公老恩師的佛學問答有這一則:
  
  問:三十六萬億一十一萬九千五百同名同號阿彌陀佛和法界藏身阿彌陀佛及其極樂國土阿彌陀佛,是不是同一阿彌陀佛?
  答:既然同名同號,怎能不是一個呢?這是釋迦牟尼世尊教人省時而念多佛的一個辦法。法界藏身阿彌陀佛遍滿虛空,無時不在,無處不有。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雖是一個,卻可分身千百億。
  
  當知十方世界的佛,同名同號的佛很多。譬如大家所熟悉的小本阿彌陀經,講六方諸佛,異口同聲讚嘆阿彌陀佛所成就的不可思議功德。其中南方世界有燄肩佛,北方世界也有大燄肩佛,由此可見,雖不是同一尊佛,卻同一個名號。由此可知,三十六萬億一十一萬九千五百同名同號,也不是指同一尊佛。印祖文鈔說「法界藏身阿彌陀佛」,即是指阿彌陀佛的法身周遍法界,也是指十方法界一切諸佛之功德,阿彌陀佛一佛全體具足。如帝網珠,千珠攝於一珠,一珠遍於千珠,舉一全收,無欠無餘。並不是一尊佛,但也可以說是一尊佛。何以故?阿彌陀佛的法身是「一」。八十華嚴第十三卷菩薩問明品載:「一切諸佛身,唯是一法身。」因此十方三世恆河沙數一切諸佛,共同一法身,何況只是三十六萬億一十一萬九千五百同名同號阿彌陀佛。(讚佛偈:「光中化佛無數億。」阿彌陀佛化身多到無計其數,何止只是三十六萬億一十一萬九千五百同名同號阿彌陀佛呢?)再者十方世界信願念佛的眾生,將來往生西方,一生之中,即可圓滿佛果。則每一尊佛,都是無量光,無量壽。也就是說每一尊佛,都是阿彌陀佛,何止三十六萬億一十一萬九千五百之數耶?
  
  上自諸天天帝天人。日月星辰。南斗北斗。司中司命。風師雨師。一切主造化靈神。下自地祇。大嶽溟海。群山眾水。一切主造化靈神。中及人間一切掌禍福靈神。普同敬禮。
  (下略)
  
  乞成就一切善願。以濟度無量無邊眾生。
  
  兼修淨土法門的大菩薩眾,希望能成就所有一切自利利他善願,來救濟度化眾生,脫離生死苦海,這就是大菩薩們共同的誓願。即四弘誓願的第一條:「眾生無邊誓願度」。大乘本生心地觀經有另一種敘述:「誓度一切眾生」。諸佛菩薩除了共同的誓願之外,還有別願。如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大願,藥師如來的十二大願,觀世音菩薩的十六大願(另有十二大願之說)。我們修淨土念佛法門的人,常發願說:「願將穢土三千界,徧種西方九品蓮。」也是屬於別願。以下為大菩薩兼修淨土法門的別願,別願又分平素願與臨終願。先看平素願。
  
  先願某見今處世。無一切疾病災難等事。
  
  弟子某甲,首先希望弟子現在日常生活當中,身心輕安自在,身體沒有什麼大毛病,也沒有遭受到天災人禍所造成的損害、痛苦等不如意的事。
  
  (隨意所祝)
  
  也可以隨著自己的希求而發願。譬如:希望常常得到諸佛晝夜護念,希望常得到阿彌陀佛放光攝受,希望夢見阿彌陀佛勝妙色身,希望夜夢正直,希望心常歡喜,臉上紅潤而有光彩等等。以上是大菩薩「平素願」。以下是大菩薩臨終願。
  
  臨命終時。一月預知其期。化佛菩薩來迎。
  
  希望我這一期生命將要結束的時候,一個月前,就預先知道往生西方的日期,西方三聖、化佛菩薩來迎接我。
  今舉修持淨土法門的大修行人,臨終預知時至的公案,第一則「東瓜和尚」。
  清朝時代,有一位東瓜和尚,他真正的法號,沒有人知道,只知道他俗家姓孫,是杭州人。平素喜愛吃東瓜,所以當時的人,都叫他東瓜和尚。
  東瓜和尚,在華嚴庵出家,平素禁語不說話,每天不論天氣好壞冷熱,總是從早到晚,都在杭州城的大街小巷,繞來繞去,十幾年來,天天如此,從未間斷。大家都無法揣測他的境界,不知道他繞街到底在做什麼?
  東瓜和尚與附近一家寺廟的慧照法師很要好,是同參道友。
  有一年年底,東瓜和尚來見慧照法師,跟他說:「慧照師啊,我明年正月初六,就要到西方去了,你要記得來送我!」
  慧照師聽了,以為他是在開玩笑,心想:「我這位同參道友,一年到頭,天天都在大街小巷繞來繞去,沒什麼修行功夫,竟然還預知時至,真的嗎?」慧照師心中雖然不太相信,但口中卻不好拒絕,就回答說:「好!好!你若要往生西方,我當然會來送你。」
  東瓜和尚臨別還再三叮嚀:「我說話算話喔!」
  時間過得很快,一轉眼就過年了。到了正月初六,那天一大早,東瓜和尚依照往例,又遊街去了。他這位同參道友慧照法師,倒是依照約定,一大早就就趕來華嚴庵,發現東瓜和尚不在家,他只好在庵裡等,心想:「我這位老朋友一定是在開玩笑,到現在還在外頭遊街,竟然說今天要往生西方,誰信?」慧照師就在庵裡等,等到過了中午,東瓜和尚終於回來了。一進門,看到慧照師在座,就問:「你來做什麼?」慧照師笑笑地說:「是你約我來送你往生啊!」東瓜和尚一聽:「噢!你不說,我幾乎忘記了。」說完馬上就去沐浴,換衣服,穿上海青,搭上戒衣,來到佛堂禮佛,然後坐在蒲團上,向慧照師說:「你念佛,送我往生。」慧照師說:「你既然要往生了,不可以沒有臨別贈言。」東瓜和尚說:「好!好!好!我念,你替我寫下來。」東瓜和尚口占一絕:「終日走街坊,心中念佛忙。世人皆不識,別有一天堂。」說完就安詳往生了。
  東瓜和尚的修持功夫,正如唐德宗貞元年間的大詩人白居易居士的念佛偈:「行也阿彌陀,坐也阿彌陀,縱饒忙似箭,不廢阿彌陀。」
   再看另一則公案,是清高宗乾隆年間的道證法師,出自淨土聖賢錄下冊續編卷一。道證法師,也是杭州人,居住在大椿禪院。他生性誠實,言行一致,專修淨土念佛法門。他每天有三個時段念佛,每個時段各念佛一炷香,他念佛時,都是長跪在佛前,虔誠恭敬,執持阿彌陀佛的名號。
  當他八十歲那一年,有一天,他告訴寺廟中的大眾說:「來年二月十二日,我就要往生西方了!」
  到了那一天,道證法師的色身,並沒有任何的異樣,照樣念佛三炷香。有人就跟他開玩笑說:「道證法師啊,今天已經是二月十二日了,法師啊,您老人家怎麼不往生西方呢?」道證法師很驚訝地說:「今天果真是蓮華綻放的日子嗎?」說完之後,立刻就去沐浴更衣,穿上海清,搭上戒衣,來到佛前上香,並且召集大眾,向大眾告別之後,就端坐安然往生西方。世壽八十一歲。
  當時有一位梅松法師,平素跟隨道證法師,一同修持淨土念佛法門,他住在妙嚴寺。當天晚上,在夢中,有人告訴他說:「道證老法師已經坐化往生西方了,你為什麼不去送他呢?」梅松法師醒來之後,就趕快過去看道證老法師。梅松法師輕輕地撫摸道證老法師的背部說:「你我平素相知甚深,今天您老人家往生了,怎麼事先沒有傳遞消息給我呢?即使如此,我也不久留在這個世間了。」梅松法師回到妙嚴寺,三天之後,也端坐安然往生西方。時在乾隆三十年(西元一七六五年)。
  以上三位念佛的大德,東瓜和尚、道証長老、梅松法師生死自如,預知時至,自在往生的道行真是令人敬佩讚嘆啊!
  
  西方境界。盡現空中。
  
  希望我臨命終時,西方極樂國土的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七寶池、八功德水、池中四色蓮華微妙香潔、宮殿樓閣、天樂鳴空等等依報、正報的莊嚴境界,都全部顯現在虛空之中。
  
  遲遲而久。眾人皆見。
  
  顯現的時間很長久,讓一般人也都能看見這些瑞相,因而對淨土念佛法門,增長信心及願力。
  
  某即如入禪定。安然化去。
  
  弟子我就好像進入心不散亂的念佛三昧之中,安安穩穩地坐化,而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
  
  遂見阿彌陀佛。證無生法忍。了六神通。
  
  一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拜見阿彌陀佛,證得不生不滅的真理,明了天眼、天耳、他心、神足、宿命、漏盡等六種神通。
  
  不出此間一歲。即來此間教化眾生。
  
  不超過此地一年,弟子我就回來娑婆世界教導勸化眾生,修持淨土念佛法門。
  或問:為什麼這麼快就回入娑婆度有情?當知,根據八十卷華嚴經第45卷壽量品記載:「心王菩薩告諸菩薩言,此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剎一劫,於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剎為一日一夜。」依此推算,娑婆世界一年,極樂世界不過幾秒鐘而已;娑婆世界一百年,極樂世界恐怕還不到一分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花開見佛悟無生」,獲得六種神通,再「回入娑婆度有情」時,真正是不出此間一歲呢!
  
  漸漸變此南閻浮提。盡娑婆世界。以至十方無量世界。皆為清淨極樂世界。
  
  弟子我就回來娑婆世界之後,願一步一步地,改變所居住的南贍部洲、全部的娑婆世界、一直到十方無量無邊的三千大千世界,全都成為清淨光明、無有眾苦、但受諸樂的極樂世界。以上是大菩薩「臨終願」略說竟。
  
  禮拜
  
  大菩薩發願這一門說完,再至誠恭敬禮拜,真實三寶、二土聖眾、此土正神,而後退下。
  

 
佛學問答選輯之一 ......法務組   Top

  問:印光大師文鈔中勸人念佛,要兼念觀音菩薩,以祈免難消災。豈念佛不能消災乎?(陳淨願)
  
  答:一句彌陀能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焉有不能消災之理。不過淨土法門念佛,要發願往生西方。或雜他願,恐有不專之弊。大師此語,原為生死心不切之學人方便說法,若果念到離境平等,自然八風不動,尚何憂乎災難。
  
  問:念佛時承指示不必觀想,後學修持時,遂感覺思想無一定方向不易集中,應以何法治之?(許蘶文)
  
  答:佛發於心,出於口,入於耳,復印於心,要他清清楚楚,一字不走,周而復始,心力即可集中,如仍不能,再兼採記數之法,一氣三句,再一氣三句,後一氣四句,其數為十,如是一十二十,乃至百十,心若一走,數即錯亂,此法最易使心不散,試看銀行中行員點鈔票,其速如風掃秋葉,卻清楚不亂,可悟心力集中之訣。
  
  問:平素按時念佛,並不間斷,可是如果在半路上,遇到災難,假使被汽車撞死,並無念佛,這樣能往生否?(鍾慧招)
  答:念佛有得之人,似無此等奇禍。為防萬一起見,平素宜練習第一念先念佛之法。
  何謂第一念?即凡用心工作之事,至完畢時,初換之念,及睡醒時初起之念等,皆為第一念,宜先念佛號,習成自然。倘被汽車撞死(前月有普願大師,以腦溢血時,不知念佛見問,可同此答),神識猝驚,昏悶伏住,迨至中陰身現,驚定念起,若仗夙習第一念先念佛之力量,此中陰身亦能往生也。
  
  問:自身念佛,家中人對於宇宙人生另有觀念,每逢念佛聽經之時,常受阻撓。臨終之際,得往生否?(智海)
  
  答:家人有障礙,當係宿生業緣,宜平心靜氣,善巧化導,不可生瞋!一面再默禱佛菩薩加被,久必被化。佛為度一個眾生,不惜多劫受苦,正宜效法,如此轉障礙而成助緣,有何懼乎?
  問:課誦常遇自己幼童吵鬧,念不專而起無明,念畢按情懲打,似此剎那分心善惡,是否種下不善因地。若不教訓,吵由他念自我,內動惡外雖善,亦非淨念。求示良法調伏二心!(顏佛兆)
  
  答:念佛本能斷除無明,而因不專更起無明,猶晦月而覆黑雲,大為不可。誦畢教訓子女,使就軌範,自是善意,並非惡心,但宜恩威兼施,不可真實發怒。應知子女不達規矩,乃是自己家教不良,又是我所招之障,皆當發慚愧心而自責,能如是觀,亦調伏之一端也。
  
  問:正念佛時如何才算是信願懇切?(劉國香)
  
  答:信環周皆是火坑,惟有面前一線是為極樂,可出危險。但在此時,即是生死關頭,須把五欲六塵這些鉤索,要一齊斬斷,方能向前奔去,少一遲疑,即落坑矣,如是觀念,便是懇切。
  
  問:常常聽到念佛人著魔,頗覺生疑,佛何以不加庇他?(陳淑媛)
  
  答:魔由自心生,此定是念不如法,或是心不能淨所致。有此兩因,自於佛隔,何能加庇。然能見怪不怪,不去理他,提起正念,一直不退,魔自消滅,不能為害。此後功夫,因是反更進一層,所謂不受魔難,不成佛也。
  
  問:無念與失念如何分別?(許鑫)
  
  答:本性如如不動,本無有念,因無明故,而多妄念。修到妄念斷去。顯出本來,仍屬如如真相,是本與究竟,皆可曰無念。修斷妄念之時,所持之正念,或曰淨念,而是斷妄利器,倘此正念忘忽,名曰失念。簡言之無念者,無任何念也,失念者失正念也。
  
  
  問:失念是在用功將打成一片時,放下造成失念?(許鑫)
  
  答:無念與失念之不同,已於前條分析,無念是三昧境界,失念乃昏散等事,兩者天淵之別。本條所言用功,未審所用何功?如謂念佛,則「打成一片」是淨念相繼而不斷。純熟時,念即是佛,佛即是念,無有夾雜,是名「打成一片」,正是寂照雙融。寂者萬緣俱息,照者佛號分明,放下者,是放下塵緣,非放下佛號也,用功者,是提起正念,非教失念也。
  
  問:有人念佛能見種種瑞相,何以金剛經說:「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呢?(洪榮保)
  
  答:如來言真空之體,瑞相言妙有之相,相依體有,體因相顯,此是中道。凡夫往往迷相遺體,偏執一端,不得真實,故金經徹底破之,不變是體,隨緣是相,果能識其體矣,再與言相,始能會空色相即,空有不離之旨,便知寂光是真空,瑞相是妙有,一而二,二而一,非矛盾也。
  
  問:古德云:「一念清淨一念佛,念念清淨念念佛」,據此而論,若能意念清淨,雖口不宣佛,此心即是佛嗎?是否為實相念佛?(賴棟梁)
  
  答:心名如來藏,淨即是佛,染即眾生。是知一念清淨兩句,自是至論。但如何使念離染得淨,大非易事。自然各宗自有其法,淨家多法捷徑持名。古德有言:「清珠投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是說佛號為因,清淨為果也。不可誤為不假修因,便能當下一念清淨,試思無學無修之人,一念清淨,有幾輩哉?果作到矣,即合實相。但此境極細,不向淨裏體念。恐不能知。
  
  問:弟子閱讀淨宗諸祖師著集其云,念佛人於二六時中,不論行住坐臥念念不離阿彌陀佛,甚至睡著做夢時都要會念佛,有這樣的功夫,才有往生樂國的希望,否則一念之差,便在六道輪迴。又有云念而不念,不念而念,如是這樣弟子念佛太差,不敢作往生樂國的妄想,其次彌陀經云「一心不亂」,祈示!(鄭均海)
  
  答:古德云:往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端賴持名之深淺。觀此則淨因深淺俱得往生,淨果高低卻有區別,雖居下下,已脫輪迴,實勝二十八天。居士所舉二六不斷,念而不念,一心不亂等,皆係上上之因,縱不能此,只信願俱足,朝暮數百數千,中下亦有其分。
  

 
轉個念頭就好---丙申年菩提佛七感言 ......專員謝永芳   Top

   轉個念頭就好---丙申年菩提佛七感言專員謝永芳105.03.15
  
  
  
  今年佛七與往年一樣,是在農曆初八到十四日,以前已經參加了三次,比較習慣,初七晚上報到,請常董吳老師主持上香灑淨儀式,揭開佛七序幕,隨後晚課兩個鐘頭,結束後九點半就寢,因明天開始都要四點起床,過年出去旅遊塞車,鬆散慣了,有些疲憊,心情上還在過年,這幾天的修行,可以慢慢適應。
  第一天,「佛七其中,若見佛菩薩、羅漢、光明、蓮花等相均不可執著,經云:不作聖解,是善境界,若起聖心,即著群邪,又若見亡人鬼神等相,亦不可怖畏,惟一心念佛為要,經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是蓮因寺懺公師父留下來的打佛七規矩,也就是看到任何境界,均要放下,就怕一執著,會有魔事,金剛經云:「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金剛經云:「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身相見如來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此之謂也。
  第二天,經過幾個小時的靜坐,心裡想著,才過一天,腿酸腳麻,很是辛苦,但轉個念頭,當下即是,把念頭定在佛號上,不想其他事,不想時間很長,在繞佛當中,運動筋骨,本師釋迦牟尼佛也非常強調飯食經行,不斷的緩步走路,可以幫助消化,可以減少疾病,可以增強腳力,其實也是享受運動的樂趣,不為世俗雜事操心,把心放在佛號上,時間感覺快了些,心裡也輕安,何樂不為?還有在坐念的時候,平常念頭要擺哪裡呢?當然念佛的時候,念頭要擺在佛號上,最為穩固,徹悟禪師語錄:「吾人現前一念之心。全真成妄。全妄即真。終日不變。終日隨緣。夫不隨佛界之緣。而念佛界。便念九界。不念三乘。便念六凡。不念人天。便念三途。不念鬼畜。便念地獄。以凡在有心。不能無念。以無念心體。唯佛獨證。自等覺已還。皆悉有念。凡起一念。必落十界。更無有念出十界外。以十法界更無外故。每起一念。為一受生之緣。果知此理。而不念佛者。未之有也。」當然有時,念頭很容易會轉到其他法界,因為凡夫妄念很多,要知「不怕念起,只怕覺遲」,第一念起了,就要觀照,「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我們受了第一支箭,就不要再受第二支箭,既然是虛妄,有什麼好執著?馬上回歸佛號,有一點點觀照,煩惱就可以減輕一點,慢慢地就會進步。
  第三天,今天天氣變化很大,早上很冷,又下了一些雨,一直到中午以後,出現太陽,氣溫回升,到了傍晚,又轉陰天,忽冷忽熱,必須注意保暖,感冒了就不妙了,下午一位小夥子,聲音宏亮,念得很精進,拚命衝業績,士氣大振,大家越念越起勁,頓時一念相應一念佛,佛號綿綿密密,頗感輕安。已經念了兩天多,腳痠麻、身疲憊,心想著楞嚴經:「觀相元妄,無可指陳。」「觀相元妄」,無論一切相都是因緣和合,都是虛妄不實的,沒有一個永久存在的東西。「觀性元真,唯妙覺明」,能思、能想、能說的這念心,是本具的覺性,就是知見,這念心,是本具的,法爾如是,道就在這念心中。既然萬法因緣和合生、因緣別離滅,皆是夢幻,有何可以執著呢?但是往往看不開,隨著因緣、業緣在轉動,碰到好緣,心中高興;碰到惡緣,悲傷痛苦,一點都無法作主。其實也可以選擇另一條路,就是不隨境轉,在同樣一個環境做事,有人歡喜,做事有幹勁,也有人愁眉苦臉,其實轉個念頭,心情就不一樣,如同吃大鍋飯,有人覺得飯菜樣樣好吃,有人吃得索然無味,所以飯菜好不好吃,看自己念頭,凡事往正面想,自然好吃,煩惱減輕,業力轉變,自然順心,一有妄念、惡念、邪念,馬上覺察轉念,經過修行功夫,一段時間後,煩惱會降一些,痛苦會減一些,病痛會輕一些,越修行越快樂,越修行越健康,淨師父說:「楞嚴經上說得很好:“若能轉境,則同如來。”我們要學著轉境界,不被境界轉,要學這個本事。境界是惡,我不憎惡人,我就轉境界了。逆境惡緣,我生活得也很瀟灑、很快樂,不被境轉,這是佛教給我們。現在這個世界,逆境惡緣常常遇到,把不如意轉變成如意,我們就成功了。佛教給我們的秘訣,一切不如意都不要放在心上,常念佛恩,常念一切眾生的好處。」夏丏尊回憶弘一大師時說:「新近因了某種因緣,和方外友弘一和尚(在家時姓李,字叔同)聚居了好幾日。和尚未出家時,曾是國家藝術界的先輩,披剃以後,專心念佛,不消說,藝術上的話是不談起了的。可是我在這幾日的觀察中,卻深深地受到了藝術的刺激。------在他,世間竟沒有不好的東西,一切都好,小旅館好,統艙好,掛褡好,粉破的席子好,破舊的手巾好,白菜好,萊菔好,鹹苦的蔬菜好,跑路好,什麼都有味,什麼都了不得。這是何等的風光啊!宗教上的話且不說,瑣屑的日常生活到此境界,不是所謂生活的藝術化了嗎?人家說他在受苦,我卻要說他是享樂。我想:萊菔白菜時那種愉稅丁寧的光景,我想:萊菔白菜的全滋味、真滋味,怕要算他才能如實嘗得的了。對於一切事物,不為因襲的成見所縛,都還他一個本來面目,如實觀照領略,這才是真解脫、真享樂。藝術的生活,原是觀照享樂的生活,在這一點上,藝術和宗教實有同一的歸趨。凡為實利或成見所束縛,不能把日常生活咀嚼玩味的,都是與藝術無緣的人們。真的藝術,不限在詩裡,也不限在畫裡,到處都有,隨時可得。能把他捕捉了用文字表現的是詩人,用形及五彩表現的是畫家。不會作詩,不會作畫,也不要緊,只要對於日常生活有觀照玩味的能力,無論誰何,都能有權去享受藝術之神的恩寵。否則雖自號為詩人畫家,仍是俗物。與和尚數日相聚,深深地感到這點。自憐囫圇吞棗地過了大半生,平日喫飯著衣,何曾嘗到過真的滋味!乘船坐車,看山行路,何曾領略到真的情景!雖然願從今留意,但是去日苦多,又因自幼未曾經過好好的藝術教養,即使自己有這個心,何嘗有十分把握!言之憮然!」若能學習弘一大師,對待生活中的每一事物,都能珍重品味,細細品嘗,那麼我們的人生,都是彩色的,都是美妙的,必然都是美好甘露法味。
  第四天,天氣剛好,同修道友,有幾位感冒,大概有一半人,都有感冒徵狀,還有重症,咳嗽有痰,可能之前就有徵兆,沒照顧好身體,多少影響修行,所以蓮因寺懺公師父在佛七進行前的注意事項,有提到:「善調身心,防止魔障,注意飲食、衣服、生活起居,以免生病。」尤其要注意保暖,身體輕安,比較能專心念佛,身體不舒服,總是妨礙修行,除非功夫不錯,多多拜佛、繞佛經行,可消業障,懺公師父很會把握時間拜佛,會用剩餘時間拜佛,要出門前,先拜佛,弟子請示如何與人結善緣,師父說多拜佛,自然能消業障。曾有一位居士,也沒接觸佛法,也沒見過懺公,隨著人家,到蓮因寺走走,到處晃晃,拜拜佛,看到懺公走過來,見到莊嚴的法相,馬上趴在地上,五體投地,心悅誠服,宿生因緣成熟,三皈拜師,從此認真學佛修行,真是不可思議。病痛來時,他不會選時間,可能在人生的最低潮,抵抗力最弱之時,影響修行至巨,可能退轉,試想身體健康時打坐,經過了三十分、四十分、五十分鐘時,整個腿與腳是酸、脹、麻、痛,一分一秒都很難捱,要把心放在佛號上,比較困難,心都掛念在腿上,想想臨終的時候,器官衰竭、節節敗壞,再加上業障過來,痛苦增加百倍、千倍,要安住在佛號上,這可是一大考驗呀!所以平時就要修忍辱行,要多拜佛,多懺悔業障,多廣結善緣,培養助念因緣,減少臨終障礙,才能自在往生。
  第五天,時間飛逝,一轉眼已過了快五天,念佛隨著次數累積,慢慢地,心中較細緻敏銳,妄想執著也可能減少,較能輕安,也可能妄念增加,這時候就要捨妄求真,不能跟著妄想走,跟著走,會越增無明、越沉淪,這時候要觀想,你從哪裡來?它沒有本質,是虛妄不實的,要心常覺照,不隨妄轉,不迷、不動、不取,「念念照常理,心心息幻塵,遍觀諸法性,無假亦無真。」「念念照常理」是念念觀照真常的佛性,「心心息幻塵」是心心息滅虛幻的塵緣,遍觀一切諸法的體性,非假非真便是第一義諦,這個就是修觀行的時候所用的方法。念佛時,念得清清楚楚,聽得清清楚楚,從口念耳聽,進而心念心聽,進而神念神聽,境界會改變。心的力量很大,當前一念,就是法界,古大德說心字:「三點如眾星,豎勾似月斜;披毛從此出,成佛也由他。」一念覺、一念善,天堂現、極樂生;一念迷、一念惡,鬼畜生、地獄中。慎乎!
  第六天,修德有功,性德方顯,理可頓悟,事需漸修,行住坐臥,落實在憶佛、念佛上,不斷地薰習,力量才會出來,平時要有觀想功夫,止觀雙運、定慧均平,理事必須圓融,才不會偏執。平常研經觀慧,還得落實在念佛功夫上,佛七之可貴,就是踏踏實實地拜佛、繞佛、念佛、止靜上,真正用功修行時要行起解絕,這句話是天台宗智者大師說的。行指修定或修禪觀,如修數息觀等,正修定時,以前所學到的教理通通都要放下,專注修定,不能去想思維教理。印光大師說,「行起解絕」要解作「行極解絕」。意思是說,要修到功夫到家才能息滅妄念,所以印光大師說要行亟,解才能絕。印光大師說:「修行人要將自己當作最笨的人,不要自作聰明,要老實念佛。」這才是末法時期最要緊的開示。真正用功時,所有理論、觀想均要放下,真正地一句一句,一直念下去,功夫純熟,自然能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
  第七天圓滿,不知不覺,已經快要結束了,普賢菩薩警眾偈云: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這首偈,對於我們是高度的警覺,佛給我們講,人命在呼吸之間,一口氣不來就是第二世,所以一定要提高警覺,抓住短暫的光陰,放下假的,要修真的。真的是什麼?老實念佛,求生淨土。經過幾天修行,最後再來大迴向,回向發願偈,禮拜佛菩薩,歷代淨土宗祖師就圓滿了。
  
  願我臨終無障礙阿彌陀佛遠相迎
  觀音甘露灑吾頭勢至金台安我足
  一剎那中離五濁屈伸臂頃到蓮池
  蓮花開後見慈尊親聽法音可了了
  聞已即悟無生忍不違安養入娑婆
  善知方便度眾生巧把塵勞為佛事
  我願如斯佛自知畢竟當來得成就
  
  

 
孝親泡腳池緣起 ......社工組   Top

  俗諺云:「春天泡腳,升陽固脫;夏天泡腳,暑溼可祛;秋天泡腳,肺潤腸濡;冬天泡腳,丹田溫灼。」,從古至今,泡腳一直是受人推崇的好活動!
  三樓已故王爺爺在本家已居住六年多,二女在王爺爺逝世後感謝本家對王爺爺的照顧,並表示希望能在本家建造泡腳池,讓親屬在訪視自己長者時能陪同長者一同泡腳,透過水溫的熱度及親人的陪伴溫暖長者的心,長者們以愉悅的心情使用泡腳池,定能獲得身心安樂!
  本家孝親泡腳池自105年05月27日正式啟用,長輩們得知可以使用泡腳池無不歡欣鼓舞,長輩們也都會彼此相約一同至孝親泡腳池泡腳,家屬們也頻頻表示冬天時可以帶長輩泡腳通體舒暢,更能增進親屬間親密互動。
  
  泡腳池使用須知
  一、使用前先加水(冷熱水一起加,加水時間約10~15分鐘),未加完水前請勿泡腳。
  二、加水時請先試水溫,調整冷熱水溫度至適宜水溫。
  三、入池前、後請先清洗雙足且禁止沐浴。
  四、泡腳池周圍請勿奔跑嬉戲,避免發生危險。
  五、單次使用以不超過15分鐘為原則,若需長時間泡腳,建議泡15分鐘離開水池休息片刻,以免發生意外。
  六、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其他慢性疾病者,請斟酌浸泡時間。
  七、患有皮膚性傳染疾病與傷口未癒合者禁入池內。
  八、禁止攜帶寵物至泡腳池內。
  九、使用完畢後請清潔泡腳池,一同維護美好環境。
  十、泡腳池請優先禮讓長者使用。
  
  
  

 
放下病軀萬緣 一切身心無礙  ......編輯部   Top

  (編按:本家早期附設安老所,收容生活自理的長者。近因配合政府的老人福利措施轉型,原有安養護業務,改以照顧失能長者為主。近年來,因收回管理舊醫療大樓,經重新裝修隔間,以提供長年吃素念佛者的食宿需求,取代原安老所部分功能,更方便就醫。本文中陳盤洲居士為租戶往生案例之一。)
  陳居士世居台中,幼時,深獲父母慈愛。因母親隨外祖母周慧德居士於雪公座下學佛,所以有緣參加台中蓮社於慈光圖書館舉辦的蓮友子弟輔導團,於陳任弘老師教導下,接受儒家及佛法的薰陶。成年後,服務於弘明教育機構,擔任總務工作。其個性溫和,辦事寬緊適中,出外必然打理地乾乾淨淨,衫褲整齊。作事認真負責,默然不埋怨。與長輩及幼稚園小朋友相處,都能和善友好。放假日有空閒,也願以校為家,主動灑掃庭除,在善知識的關懷中培福培德。2014年,得知罹病,離職於家中靜養念佛,以期祈蒙佛加被,臨終無障礙。
  今(2016)年,5月25日星期三,清晨六點鐘,陳居士身體不適,即主動要求前往菩提醫院就診。乃準備後出門,途經平素理髮的地方,理髮師竟已上工。居士特別要求停下來剪髮,修整儀容。門診後,菩提醫院徐院長囑返家休息靜養,居士流連不願離開,後經確認無病床留觀,始願離開。
  5月26日星期四下午,陳居士在家念佛,拖著虛弱的身軀,向佛像頂禮,起身時,自佛像足處,引禮向上,直到佛頂後不支,家人急忙連絡119救護車送菩提醫院,經急診入住菩提醫院。
  5月27日星期五,菩提仁愛之家法務組同仁前去病房探視,安慰勸導陳居士萬緣放下,將所有事情交代完畢,一心求往生。居士得知園區內適有套房乙間,隨即表示希望安住下來,成為菩提仁愛之家的租戶住民,方便就近接受醫療。
  5月28日星期六,陳任弘老師前來慰問開導,並與家屬念佛半小時。陳老師離開時,居士以跪拜之禮辭別老師,老師迅速回禮並扶他起身。
  5月29日星期日清晨,陳居士身體狀況漸難支撐,幸蒙菩提醫院醫護人員與菩提仁愛之家同仁的協助,得以緩解,回到住處加強念佛,終於晚間7點25分,正念分明,於躺椅上坐化往生,得年58歲。
  
  

 
爸爸: 我們西方再見 ......趙紫秀   Top

  (讀於父親趙錟銓老居士的家奠儀式)
  爸爸!
  記得沒多久前
  我還牽著您的手
  現在只能看著您的相片.....
  您原本都靜靜不愛說話
  兩個月前
  好幾遍您對我說:
  妳媽媽已經往生七年了.....
  難道您已經知道
  阿彌陀佛
  要來接您回去西方看媽媽?
  媽媽一生給您護持
  說不定她早您往生
  是要讓您體會
  生離死別的痛苦
  使您更加堅定
  往生西方這條路.....
  爸爸!
  您真的沒有讓媽媽失望
  這些年您依然照樣
  去蓮社聽經念佛參加放生
  為我們做了很好的模範
  不管遇到什麼痛苦與困難
  都不改變依靠阿彌陀佛的信心。
  您護持蓮社五、六十年
  將蓮社當作另外一個家
  可以說蓮友看到您的時間
  都比我看到的還要多
  因為自我有記憶以來
  您跟媽媽就時常不在家
  白天做生意要送貨
  晚上
  出去慈光圖書館、蓮社聽經
  初一、十五
  天未亮就去誦經
  休息日
  要去念佛共修及放生.....
  您早就將我交給阿彌陀佛
  跟隨雪公老恩師依教奉行
  皈依三寶承擔如來家業
  您以自身為法器
  擔任蓮社維那數十年
  用響亮的聲音
  度了千千萬萬
  有形無形的眾生來念佛。
  您在趙家是二哥
  師傅都稱呼您「二頭」
  記得有一晚颳風下雨
  隔天早上您去放生
  竟然好天出日頭
  真的「二頭」出門
  就不會下雨!
  您所做弘法利生的工作
  護法神都給您顧得緊緊的
  如今爸爸已往生
  「二頭」沒了.....
  外面下著雨
  連老天爺都在為您流眼淚.....
  在您人生最後的一段路
  我們陪伴您到臨終
  看著您忍受著色身的痛苦
  以堅定的願力念佛求生淨土
  您.....
  真真正正放下
  老老實實念佛
  終於感應到阿彌陀佛
  大慈大悲來接引您去西方.....
  現在您已經成為
  蓮池海會座上嘉賓
  您可以像以前
  和蓮友出國遊覽一樣
  時時與諸上善人
  遍遊他方十萬億佛土
  供養諸佛了!
  我永遠會記得
  您的養育之恩
  爸爸很有智慧
  帶我們入佛門
  親近善知識
  讓我們知道
  世間無常的道理
  可惜我太憨、太鈍
  要等到失去至親至愛
  才會覺悟。
  您一生對我們的疼愛
  讓我們了解阿彌陀佛
  像慈父一樣愛護眾生
  您最後念佛往生
  示現阿彌陀佛大慈悲
  要救度眾生的大誓願力
  爸爸是天媽媽是地
  不管天多高地多寬
  全然在我一心之中。
  如今
  惟有依靠阿彌陀佛
  念阿彌陀佛才能寄給您
  我對您無盡的懷念
  念阿彌陀佛才能報答您
  一生對我的撫養和期望
  念阿彌陀佛才能去西方看您。
  爸爸!等待那一天
  我們西方再見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