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生死之謎」一文中揭開了生死之謎,最後告訴我們: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現在要把這「業」予以昇華,並介紹一個了脫生死的易行之道。
佛說眾生有八萬四千煩惱,所以佛開了八萬四千法門,去對治眾生的八萬四千煩惱。這八萬四千是一個很大的數字,用來形容煩惱之眾多;事實上法門也不少,有的很難修、有的很易行,這難與易是指修行的方法和時間的長短。有一位佛滅後七百年,出世於南天竺的龍樹菩薩,他將此土積修行之功,入聖得果之道判為難行道;又將念佛往生阿彌陀佛淨土,於彼土得道成佛判為易行道。\r
一、教門與行門
佛法中分教與行兩門:教者佛陀的言教,也就是教理;屬於理論方面的研究和深入。佛所說的各種法門中,都有它的中心思想,在通途來說,以「以自力斷惑,明心見性」為其中心宗旨,這就是教的意義。什麼是「惑」呢?簡言之,眾生所以在六道中輪迴流轉生死,就因為有見解上和思想上的見思兩種迷惑,蒙蔽了本性的緣故。
行者就是實行,在明白了教理後,就要去實踐作要的一種修行的方法,如止觀、參禪、修密、念佛、持律等行門,這些都是修行的方法。有了上面這教理行等三種因緣,自然可以獲證「明心見性」的果了。
一般行門修到成佛要三大阿僧祇劫之久,阿僧祇是印度的數字,譯為無數,為數中之極。以萬萬為億、萬億為兆計之,凡一千萬萬萬萬萬萬萬萬兆之多。劫也是印度梵文,意為通常年月日時不能計算的遠大時節。劫有大中小之分:人壽自十歲每一百年增一歲而至八萬四千歲,再每百年減一歲,減至人壽十歲者為一小劫;二十小劫為一中劫;四中劫為一大劫。我非數學家無法算出其正確的數字,只知要漫長漫長的歲月才能成佛,豈是一件易行的事,所以叫做難行道。正如龍樹菩薩,他將在此土累積修行之功,而入聖得果之道,判為難行道。\r
二、業的昇華
1、一念十法界
一個念頭具足十個法界,所以天台宗有「一念十法界」之說。十界分四聖(佛菩薩、聲聞、緣覺),六凡(即六道)。請問我們的念頭從何而起的呢?國人多說「念從心起」。你可知世界上最大的是什麼?佛說「心包太虛」!沒有一樣東西比太空更大,唯有心能包容一切,心包太虛空,你信不信?各位從台灣來的,當你心想台灣時,你的心已到了寶島。比飛機火箭導彈都快,此時台灣已在你的心中。心是一個極神秘奇妙的東西,你看不見摸不著,沒有形相可尋,剛才我講到心時手指著胸口,對不對?錯了!那我人胸膛裏的那一顆心,是叫做心臟的肉團心,它是無常的物質現象,人死亡時它就不再起作用了,除非死亡時立刻移植給另一個心臟有病的人,還可以使用若干時日,最後仍要毀滅的。要知不但念從心起,世出世間一切法,皆從心起,佛法也不離心,此佛法中有「萬法唯心造」之說也。
今科學家主張思想來自大腦,說大腦司知覺,能將學習所得,留其印象於腦膜中,這些都是心理、生理學家的說法;卻尚未定論,因為行為派的心理學家就持有腦髓很複雜,而且是有形的、有量的、不能遍留一切無限量的經驗和學習所得的印象,而智商高的人頭部並不因之而加大,腦髓也並不加重;思想簡單經驗學習少的人,亦多有生來就大頭大腦的,身體與心理的發達並非成正比例。
講個笑話:有人吃了牛腦用來補人腦,並不會因此攙進牛的思想吧!若指心臟為思想,理亦同此,心量大的人其心臟也並不因此特別大。因此腦與心臟皆屬器官,皆非思想的心。
佛學談心,不在內也不在外,而遍一切處。因此我們的一念之間,遍及十個法界:佛、菩薩、聲聞、緣覺是四聖法界;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是六凡法界。你的一個念頭起了貪婪財色名食睡五欲的時候,便與地獄相應,就種下了地獄之因;為什麼?你難道沒有聽說過:「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條根。」的說法嗎?如果你動了一個五逆之念,那就與阿鼻地獄相應,阿鼻是無間地獄;五逆是1殺父2殺母3殺阿羅漢4出佛身血5破和合僧,都是無間業因。在《止觀》上說:「若其心念念欲得名聞,四遠八方,稱揚欽詠,內無實德,虛比賢聖,起下品十惡者,此發鬼心,行刀途道。」此趣鬼道之因。如一念與此相應,就種下了餓鬼因矣。又犯戒私竊或負債不還者、殺生者、不喜聽受經法者,或無慚無愧者,都是趣向畜生之因。若一念起此亦種下畜生因。凡持五戒不犯殺盜淫妄酒者,此趣向人道因;若一念與五戒相應,此即播種了人道因。阿修羅道多由瞋慢疑三因趣此,故我們在修十善行中,切勿生此三念與阿修羅相應,而種下了生此道之因。至於一念與十善相應者,即在我人的心田中,播種下來生趣向天道之因矣。六道又名五趣,因為阿修羅在餘五道中皆有,蓋\各道眾生中多雜有阿修羅性故。
以上是我們的一念,與六趣相應的概。再就四聖法界來說,若一念入四諦理者即與聲聞法界相應,一念觀十二因緣者即與緣覺法界相應。在原始佛教時代,佛的小乘法中弟子,聞佛的聲教而悟苦寂滅道四聖諦理、斷見思二惑而入涅槃、證聲聞果者。又觀十二因緣悟真空之理的教法而證緣覺果者。如我人一念起自利利他大願,即與菩薩道相應,在心田中已植入菩薩因。倘一念興起要自覺覺他覺行圓滿者,此與佛的法界相應,已具備成佛的因矣。淨土宗的念佛法門,正好把我們的念頭,時時刻刻都放在阿彌陀佛上,工夫自然水到渠成。
2、八識的作用
佛家稱產生念頭的心為識,又把心識譬喻如田地,我國人常稱贊人心地好,也是把心喻如田地。佛教所說的心,原是指我們一切眾生的本性;這個本性從無始以來,因一念無明,就成為染淨兩分,心田變了識田;這個識,因為它神奇莫測,有時又叫它神識。佛家把識分列為八;前五識是眼耳鼻舌身,第六是意識,第七末那識,第八是阿賴耶識。
佛教中的唯識學是一專門科目,我沒有深入研學,只能略為介紹其大意如下:我們人體上的眼耳鼻舌身是五種器官,佛家稱為五根,根要依靠識方能發生視聽嗅嚐和接觸等感覺作用。若只有眼根沒有眼識,便不能看;識者識別。如人剛死時眼根尚在,但識已離體,便不再發生識別的作用了。眼見色、耳聞聲、鼻嗅香、舌辨味、身觸物,都有一個外面的境界作為對象,叫做「塵」。六根去攀緣外境的六塵,在根與塵中間,便發生了識別的作用如:對象的形態之美醜、聲音的美妙或粗魯、嗅覺上的香臭、味覺上的酸甜苦辣、身體上感受的冷暖痛癢等;以上是前五識的作用。
第六意識是依第七識的意根,去攀緣過去現在的影像,甚至幻想未來等,在這中間發生了分別的作用,前五識所依的是屬色法,第六意識所依的是屬心法。色聲香味觸法等六塵,是眼耳鼻舌身意六識所攀緣的外境,而內六根則是幫助生外六識的工具,也可以說是六識的增上緣。
第七末那是梵名,譯為意:解釋為思量,即思慮和考慮的意思。八個識都有思量,,為什麼單以第七識叫思量呢?在這裡需要加「恒審」兩字來區別,因第七識恒常審察思量的緣故。第六識叫意識,第七識為何也叫做「意」呢?要知第七識對自己本身叫做識,對第六識它又叫做根,因第七識叫意,第六識叫意識││就是意根之識,由於同名,所以用梵名「末那」以資區別。
第七末那識最大的作用是執「我」,因此我痴、我見、我慢、我愛等四個根本煩惱跟縱而至。由於我愚痴而生我見,「我」的概念一建立起來,就有了你、我的分別:喜愛的就貪戀,不愛的就憎慢;因此我愛、我慢,它倆就形影不離,都是由於「我」的作祟,這就是末那識所起的作用。
第八識梵名阿賴耶,譯為「藏」,它的作用就是能含藏一切法的種子。這對接受前七識的從六根開始,六識去攀緣六塵,加上末那識的我執,所起的煩惱薰染而成的種子方面來說,即為「所藏」。對第七識執著為「我」的方面來說,即為「我愛執藏」。因此、這第八識可以說一名三義,具有三方面的作用,真好像一個大庫藏,不論好壞什麼種子都收藏,與今日的電腦一樣是一個大倉庫。
這八識田中本來積垢已深,藏滿一切業的種子,所以由心變成了識,今人起心動念,一舉一動,無不是業。而同類臭氣相投的,互相薰染,結成一支惡習的隊伍,像今日的太保流氓組織一樣,隨時起現行向外去攀緣,造作惡業,一旦生命結束,那就慘了!業力牽著你去投胎,六道輪迴都有依據:因果報應絲毫不爽!我人日常之間,身、語、意等動作,能不慎乎!
3、如何淨業
我佛弟子來到佛寺,身禮佛,身業清淨;口念佛,口業清淨;心意觀佛,意業清淨。來到佛寺如此,一回到家中忙著家務就把佛拋諸雲霄、忘了!學佛必須經常研讀佛經典籍,家中最好設一小佛堂,供一張西方三聖像,每天供一杯水,用臥香爐燒一支香,這是最簡單的陳設。如家庭環境好,能再供一些鮮花水果當然更好。此隨家庭環境而異,佛菩薩是不會計較的,完全是我們對佛菩薩恭敬的一點心意,事實上佛菩薩也不會把這些供品吃掉或帶走的。每天隨各人的方便時間,定早晚課誦念佛,如工作或家務忙,至少也得用十念法,每天在家中的佛前,身禮口念意觀佛,要比偶而上佛寺拜佛好得多。去佛寺念佛是共修,在家念佛是自修;念佛必須天天念,不可一暴十寒荒廢時間,而且必持之以恆,才能見效。
最近在中國南京有一位九十多歲的趙榮芳老太太,平時念佛日課四萬佛號,臨終預知時至,除了自己念佛,家人也都信佛,合圍在床前為她助念。新加坡淨宗學會把這位老菩薩臨終助念往生前後,包括坐缸火化獲得無數舍利的實景,全部錄影製成VCD。古代大德有日課十萬聲佛號的,不知如何念的?我想可能連吃飯、盥洗、大小便利時多默念佛號,睡眠時間可能至多四小時,在二十小時中每小時念五千佛號。這樣可能也只持四字佛號,才能念十萬聲,慚愧我本人就做不到,像趙老太太這樣每天念四萬聲,也非常人能做得到。\r
上面講業分黑白無記等多種,我人的一舉一動,無不是以上諸業,其中作得最多的可能就是黑業,因此我們的八識田中,播種了黑業種子;至於白業種子也有一些、但不會太多,因為我們行善的機遇太少了。這一生如此,上一生亦如此,累積的黑業,早已被薰染成一個黑漆桶了。
既然念佛也是一種業,如果心裏想的是佛,口裏唸的是佛,身體禮拜的是佛,八識田中播下的都是佛的淨業種子、這就是業的昇華,也即是業的淨化。
我人在一天二十四小時中,除去睡眠八小時、工作八小時、每小時念五千聲佛號,也不過二萬佛號。如果一打妄想走了佛,稍打一個盹也走了佛,七折八扣,能念多少佛呢?但若能每天持之以恆,那我們的八識田中,淨業種子不斷的增長,還是有希望的!
但要如何老實念佛呢?修淨土念佛法門,要專一不雜,不要今天參加念佛七,明天又參加禪七,再過幾天又去修密,尤其喜歡修財神法,因為可以發財。腳踏兩條船、三條四條,結果一條也沒有成就。空忙一輩子死期已至,又要往生六道輪迴去了。修念佛法門必須一門深入,專持聖號,我在剛到台灣時認識一位專修淨業的許量公惠居士,他家佛堂只供一尊阿彌陀佛,念佛也祇念阿彌陀佛,連觀世音菩薩聖號也不念,有些人持觀音聖號,多有所求,許\老無所求故,一心專禮阿彌陀、專持阿彌陀,俾淨業因緣成熟,自然往生極樂。這是我年輕時候,唯一見到的一位專修淨業的道友,也是我最敬仰的長者。
我們在家中念佛很容易散亂,因環繞我們的雜務太多,難得一心;參加佛七是共修,等於參加高考,看看你平日自修的淨業是否及格,人多念佛聲浪似海潮音,只要心不旁馳,就易得一心不亂。兩者互為因果,家中念佛若三心兩意,臨場考試便雜念紛飛,又如何能高考中元呢!慚愧我念了四十年的佛,至今未得一心,只有一次在台中靈山寺打佛七,最後一天聽了雪公老師的開示後,在追頂念佛後止靜中,感覺與平時念佛不一樣,圓滿後與老師一同從靈山寺步行到蓮社,一路輕飄飄的到了蓮社,見了西方三聖像拜下去時,不禁悲從中來,幾乎哭出聲來。事後我問老師,這是否今天念佛中得了一心的關係?老師笑而不答,到今天為止,我還沒有遇到比那次更好的靜境。\r
佛說人人皆可成佛,只繫在一念之間;一念可以行善,一念又可以作惡。一念不出十法界,四聖六凡,你喜歡往生那一個法界呢?我的答案是:「念佛成佛」,我要一念「佛」的法界,往生阿彌陀佛的極樂淨土!願與諸位共勉。
|